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AI熱潮是泡沫?看看專家、行業大佬和金融機構怎麼説……

2025-10-09 10:44

財聯社10月9日訊(編輯 黃君芝)對人工智能技術(AI)經濟前景的疑慮揮之不去,正開始引起從專家到行業大佬、再到金融機構的注意,它們紛紛對人工智能投資泡沫發出了警告。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Adam Slater最新表示:「泡沫顯然從來都不是很容易識別的,但我們可以看到,在當前形勢下,有一些潛在的泡沫症狀。

根據他的説法,這些症狀包括科技股價格快速上漲,科技股目前佔標準普爾500指數的40%左右,市場估值似乎「超出」了它們的價值,以及「人們對AI技術普遍極度樂觀,儘管這項技術最終可能產生的結果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Slater補充稱,對人工智能產品的成果最樂觀的預測是經濟的轉型,這將導致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歐洲重建以來從未見過的年度生產率增長。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則預測,未來10年美國生產率的增長「意義重大,但幅度不大」,僅為0.7%。

Slater説:「這是一種非常廣泛的可能性。沒有人真正知道它會在哪里着陸。」

AI公司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推銷「人工智能代理」的變革潛力,這種代理可以超越聊天機器人的能力,能夠訪問一個人的電腦,並代表他們進行編碼和其他工作任務。但隨着最初的炒作消退,投資者們漸漸開始冷靜、開始質疑回報問題。

弗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Sudha Maheshwari表示,希望購買這些人工智能工具的企業,正在仔細研究他們的投資是否獲得了足夠的回報。

她在最新報告中寫道:「每個泡沫都不可避免地會破裂,到2026年,人工智能將失去光澤,脱下皇冠,戴上安全帽。」

行業大佬怎麼説?

科技巨頭的老闆們似乎對一系列「泡沫警告」不以為然。例如,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表示,目前的人工智能熱潮是一個工業泡沫,而不是金融或銀行業泡沫,即使泡沫破裂,也會對社會有益。

「那些工業工廠還沒有那麼糟糕。這甚至可能是件好事,因為當塵埃落定,你會看到誰是贏家,社會會從這些發明中受益,」他説。

他將其與上世紀90年代的生物技術泡沫進行了比較,當時出現了新的救命藥物。但貝佐斯也補充説,儘管人工智能帶來的興奮吸引了大量資金來資助新的商業理念,但這也影響了投資者的判斷。

「每家公司都得到了投資,不管是好主意還是壞主意。在這種興奮之中,投資者很難區分好主意和壞主意。」他説。

上個月,OpenAI首席執行官薩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則預測,人們將「做出一些愚蠢的資本配置」,投資過度和投資不足的短期波動將會出現。

但他補充説,「在我們必須規劃的這段時間內,我們相信這項技術將推動前所未有的新一波經濟增長」,同時帶來科學突破、生活質量的提高和「表達創造力的新方式」。

英偉達CEO黃仁勛在周三的訪談中則表示,隨着人工智能模型從回答簡單問題發展至複雜推理,算力需求出現了大幅增長。

「人工智能已經足夠智能,人人都想使用它,我們現在正同時經歷兩個指數級增長階段...... 市場對Blackwell的需求確實非常、非常高,我認為我們正處在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起點。」他説。

金融機構

英國央行官員周三指出,AI熱潮推高的科技股價格可能「破裂」的風險越來越大。該行稱,「市場大幅調整的風險增加了。」

雖然英國央行沒有透露任何具體公司的名字,但其表示,「從一些指標來看,股市估值似乎過高,尤其是專注於人工智能的科技公司。」

報告稱,股市估值「可與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峰值相媲美」,隨后泡沫破滅並導致經濟衰退。隨着科技股在基準股指中所佔的份額越來越大,如果對人工智能影響的預期變得不那麼樂觀,股市「尤其容易受到影響」。

該行還概述了所謂的下行風險,包括可能減緩人工智能進展的電力、數據或芯片短缺,或可能減少對目前世界各地正在建設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需求的技術變革。

在英國央行發佈報告數小時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也發出了類似的警告。她表示,受「對人工智能提高生產率潛力的樂觀情緒」的推動,全球股價一直在飆升。

但她警告説,金融狀況可能會「突然轉變」。格奧爾基耶娃指出,目前的股票估值「正朝着我們在25年前看好互聯網時看到的水平邁進。如果出現大幅回調,金融環境收緊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增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