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山陽鎮調研筆記:上海灣區腹地凝聚新質生產力

2025-10-09 09:43

二零二五年金秋時節的十月六日,正值中秋節和十四五規劃收官階段;筆者隨同濟大學教授代表團前往上海金山區山陽鎮實地調研。山陽鎮距同濟大學一個半小時車程,離我上回調研已經八年過去。八年前的山陽,還相對是一派古朴野區田園風光。而在二零一九年長三角國家戰略出臺后,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鼎立支持下,金山區委、區政府提出了上海灣區發展規劃嶄新藍圖。其中,具有濱海優勢和文化底藴深厚的山陽鎮,就理所當然地同步成為上海灣區的核心承載區域。同濟大學教授們和筆者此行,就爲了解其科創發展潛力而來。

此番抵達山陽考察上海灣區的同濟大學教授團隊實力強勁、經驗豐富,既有科創理論探索、更有技術開發案例。主要成員有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生導師陳強教授,他對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進程和科創成功要素都瞭如指掌、十五五規劃是其最近的研究熱點。他的多位同事,術業各有專攻。如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黨委書記、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蔡三發教授,注重研究新一輪世界科技革命和大學轉型發展。又如許維勝,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曾任同濟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十年多以來,他統籌推進了同濟大學數據中心、科學計算中心、智慧教學環境、智慧校園輔助決策駕駛艙以及十大應用工程的建設和服務;因此他今年校慶之際的五月二十日獲得了同濟大學最高獎勵——追求卓越服務獎。而早在二零二零年十二月同濟大學就發佈「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涵蓋了工程製造、綠色環保和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其中,就有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康琦教授領銜研發的「面向工業系統智能優化與決策的邊緣計算平臺」;而注重自主型研發的康琦教授近年又有進一步突破,即其再領銜研發的多項節能技術在評選勝出后、不斷在污水處理等應用場景中實現技術迭代,平均節能效率超過30%並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同濟大學注重和科研成果轉化發達區域合作,這方面典型的突出代表就是同濟和全國十六個地方政府合作建立技術轉移分中心;而趙澤毓女士就是同濟大學深圳技術轉移中心主任、並同時兼任深圳市綠色與智能建造學會祕書長。這批同濟大學經濟學家,對上海灣區的科創潛力情有獨鍾!

在地處山陽鎮的上海灣區科創城,我們一行聆聽了山陽鎮鎮長趙斐的專題介紹、對這一上海科創新沃土的業績有了充分了解。整個金山全域經濟和科創發展的活力正昂揚,今年上半年的成就吸引了全上海和長三角的矚目;企業間的合作與對灣區的投資觸角更廣。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金山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1.1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分產業看第二產業增加值333.43億元,增長2.3%;同時第三產業增加值224.77億元,增長9.1%。以我和同濟經濟學家們的觀點:金山聚焦上海「南北轉型」戰略要求,緊扣「聚焦轉型發展增動能、聚力攀高克難防風險」工作主線,紮實推進了全域高質量發展。特別是細分具體產業:四個產業集羣產值681.44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智能裝備產業集羣分別增長15.0%、6.1%、4.5%和0.3%。而經濟學家們關注的金山區域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333.56億元,可比增長4.4%,其中,新材料產業產值增長9.6%,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2.1%。這些業績體現了新質生產力在當下的凝聚力!

而同時段的山陽經濟增長,更是獲得了豐滿的收穫;這也讓鎮長趙斐充滿信心。即今年上半年,山陽鎮緊盯全年發展目標,加強經濟運行調度,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1-6月實現税收收入23.96億元,完成鎮人代會指標的58.4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完成72.1億元,規上服務業營收46億元。有具體評價是:「科創啟航,經濟活力有效激發,科創效能持續攀升,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創新生態蓄勢賦能;綜合施策,城市品質煥新升級,空間佈局持續優化,城市更新紮實推進,宜居城市底色擦亮;全面發力,城鄉發展提檔升級,鄉村振興穩步邁進,旅遊賦能商貿聯通,城鄉環境不斷改善……」按照趙斐鎮長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精神,下半年山陽鎮將緊扣科創賦能、數字賦能、文旅賦能這一命題,錨定「三個山陽」建設行動路徑,突出做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而「三個山陽」的具體表述則是:一是聚焦「科創山陽」建設,進一步匯聚經濟發展動能。持續激活科創生態效能,積極構建特色產業體系,多元要素激發經濟活力;二是聚焦「創治山陽」建設,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改善城鄉生活條件,全面提高精細治理水平,持續優化民生服務供給;三是聚焦「法治山陽」建設,進一步增強城市安全韌性。堅決守牢城市安全底線,有效推動矛盾糾紛化解,鞏固提升依法治理效能,大力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符合實際的目標安排,當然能實現!

我和陳強教授共同關注的是科創山陽主題,這方面的規劃工作領先一步。綜合評估「十四五」期間,山陽鎮的現代產業體系已日益成熟,集聚高新技術企業147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家,區域創新動能持續增強。在展覽展示中心,我們就已經知曉:大手筆規劃的面積7.4平方公里上海灣區科創城建設已初具規模。引人矚目的中科生態數字港、東湖國際創新中心等重點項目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近50家優質企業搶先入駐,可以説「眾創空間—孵化器—產業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不斷為創新創業賦能。就在今年7月,《「科創山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正式發佈,明確提出17項具體舉措,系統勾勒出這座生態智慧科創新城的發展藍圖——到「十五五」末,力爭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200億元,集聚科技型企業超過200家。更重要的是:山陽已成長三角區域公認的上海灣區品牌策源地!

陳強教授認為:產業集羣的加速成型,成為山陽鎮科創發展的核心支撐。我自己同時觀察到:十四五期間的山陽鎮,已經逐步構建起以數字經濟為引領,新材料、時尚輕工與精緻食品、生物醫藥、智能裝備四大產業協同發展的「1+4」現代產業體系;並得到了國家級科研機構的高度關注和合作推進。與此同時,匯龍湖國際社區等生活配套項目在今年也得到圓滿推進!尤其是高質量學校的設置,使得高級人才聚集於上海灣區創業和發展有了充分的條件!

(作者為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