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10:12
狂飆的金價,僅在今年上半年就26次創下新高,當下主流品牌的首飾金克單價也漲到了1100元以上。黃金公司隨之風生水起:老鋪黃金股價一年內翻20倍,周六福登陸港交所,赤峰黃金、夢金園相繼敲鍾。
就在近日,「K金之王」潮宏基宣佈赴港再度上市。如果成功,潮宏基將成為中國黃金珠寶行業中,第一家A+H股上市公司。
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稱,就時尚珠寶市場而言,按2024年銷售收入計算,潮宏基在中國內地眾多珠寶企業中名列第一,市佔率為1.4%。
只是雖為時尚珠寶第一,潮宏基的盈利水平卻在近年來遭遇挑戰,毛利率連年降低,甚至在2024年創下近10年的新低。
「K金之王」,成長變奏
潮宏基創辦於1996年,主打K金和鑲嵌類首飾。2010年1月潮宏基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內A股首家時尚珠寶上市公司,一度被稱為「K金之王」。
所謂K金飾品,是以黃金為主要成分,通過添加其他金屬製成的合金首飾。相比於黃金飾品,K金飾品的特點是用金量少、成本低、個性化強。在金價低迷、黃金消費平淡的千禧年代初期,潮宏基憑藉時尚珠寶為主的差異化產品策略實現出眾的盈利能力——2010年登陸深交所時,其毛利率長期維持在30%左右,遠超周大福、老鳳祥同期的10%—20%水平。
只是,時尚珠寶賽道雖然毛利率高,但受審美趨勢和消費周期影響極大。隨着近年來金價不斷創下新高,年輕人黃金血脈覺醒,更喜歡「既能戴,又能攢」的黃金首飾。對比之下,K金近年來因價格漲幅大、設計過時等甚至被一些人稱為「時代的眼淚」。
潮宏基作為「K金之王」,已經放下曾經的優勢,將重心轉向黃金。
近年來,潮宏基將珠寶設計理念注入黃金產品線,通過非遺創新和流行IP打造差異化產品大類。比如2024年其推出花絲系列、串珠編繩、哆啦A夢、三麗鷗等IP產品以及梵華、臻金臻鑽等古法金產品。
潮宏基的成長節奏也隨之發生變化——其時尚珠寶產品銷售增長停滯,而經典黃金珠寶銷售連年增長。2020年到2024年,時尚珠寶產品收入佔營收比重從68.79%下降到45.56%,而經典黃金珠寶收入佔營收比重從20.24%提升至45.25%。
業績方面也受益於此,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4年,潮宏基營收從44.17億元增長至65.18億元;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營收41.02億元,同比增長19.54%。
但淨利潤波動很明顯,按其財報數據統計,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潮宏基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99億元、3.33億元、1.94億元及3.3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22%、67.41%、-41.91%及44.34%,劇烈震盪。
在這組數據背后,是潮宏基正因此失去曾經引以為豪的毛利率優勢,2024年其毛利率降至23.60%,創近十年新低。
原因很簡單,黃金與K金的定價邏輯截然不同——黃金定價透明,而K金銷售多采用「一口價」模式,因此黃金溢價能力不如K金。
以潮宏基來説,2022年至2024年,公司傳統黃金產品毛利率僅為7.9%、7.6%、8.1%,而時尚珠寶產品毛利率分別為34.5%、29.9%、27.6%。
今年上半年,金價26次創下新高,但作為金店,潮宏基並沒有吃到金價上漲帶來的太多紅利。
消費端,中國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黃金首飾消費量199.826噸,同比下降26.00%。不斷創下新高的金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飾消費,金飾更難賣了。
成本端,潮宏基坦言,黃金價格波動直接影響到產品成本。2023年以來,國際金價持續走高,雖然公司通過套期保值等方式管理風險,但仍難以完全抵消成本上升對毛利率的壓力。
規模「短板」
挑戰不止於此。想要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僅改變產品結構是不夠的,渠道也是重要一環。
截至2025年6月末,潮宏基門店達到1542家,相比於2024年底增長31家。其中,加盟店數量達1340家,淨增68家,擴張勢頭迅猛;而直營門店則淨減少37家,降至202家。
加盟店對潮宏基的增長貢獻不小:自2022年以來,潮宏基來自自營店的營收佔比已經從2022年的37.4%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27.3%。同期,來自加盟網絡的營收佔比則從32.5%上升到54.6%,撐起了「半壁江山」。
當然,加盟模式也有一定弊端,會導致公司對終端銷售的控制力減弱,可能影響品牌形象和客户體驗的一致性。體現在潮宏基身上,最明顯的是「規模不經濟」,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5.18億元,同比增長10.48%;淨利潤1.94億元,同比下降41.91%。
但資本市場更認同規模敍事。在開店邏輯下,門店數量對應的就是營收水平,而規模正是潮宏基當下的「短板」。
由於品牌的時尚調性,潮宏基自成立以來就重視自營店與百貨渠道,這導致其門店擴張不温不火,規模層面被成立時間更晚的周六福、周大生等品牌遠遠超過。
橫向對比,較晚擁抱加盟模式的潮宏基渠道數量確實偏少。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按中國線下門店數量計,截至2024年12月31日,黃金珠寶行業前五大品牌合計開出2.2萬家。排在第五位的是周六福,已開出4106家門店,遠超潮宏基。
在中國黃金珠寶行業專家陳漢義看來,當下潮宏基面臨的主要挑戰正是擴大規模。其在時尚潮流化城市表現優異,而在低線城市因受年輕人對流行文化追捧程度和收入水平等限制,市場表現欠佳;另一方面,潮宏基「國潮+年輕化」的經營理念,也正被曼卡龍等國內珠寶品牌學習效仿,要面臨后來者的競爭壓力。
「面臨行業競爭加劇的壓力,潮宏基需通過提升產品力、盈利能力、經營效率並快速擴張規模來鞏固在時尚首飾方面的標杆地位。」陳漢義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
基於此,開店成為潮宏基近年來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而這樣的追趕可謂逆勢,要知道行業近年來開啟了一輪「閉店潮」。比如2025財年,周大福淨關閉896家門店;2025年上半年,周大生淨關閉290家門店,老鳳祥淨關閉279家加盟店。
這意味着在黃金珠寶行業的「逆周期」擴張,潮宏基將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
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本次IPO,潮宏基想講一個關於出海的故事。
具體看,潮宏基計劃利用募集資金加速線下門店拓展、數字營銷和海外擴張。潮宏基想用開店這個最「熟悉」的方式,在「陌生」的海外市場獲得新增長。
目前,潮宏基的海外業務正處於起步階段。2024年潮宏基在馬來西亞開設首家海外門店,隨后在泰國開設了另一家門店;2025年又在柬埔寨開設了兩家門店。2024年公司境外營業收入僅有2641萬元,僅佔總營業收入的0.41%。
黃金珠寶品牌出海並不是新鮮事,當下海外已經成為黃金珠寶品牌們競逐挖掘的重點增量市場。周大福、六福珠寶、老鋪黃金、周六福等品牌已經在海外市場落子佈局,開出門店;夢金園、周大生、明牌珠寶、曼卡龍等品牌亦通過跨境電商、免税店合作、海外旗艦店等形式試水出海。
但把黃金賣給老外也不容易。在本土金店、國際奢侈品牌與私人作坊形成合圍的情況下,中國金店在當地想要在價格、設計、文化認同上建立差異化優勢頗具挑戰;而且不同地域消費者對於飾品的喜好偏向是不同的,比如,中東主打22K金,歐美強調可持續,東南亞偏愛金鑲寶石……珠寶偏好可謂千人千面。
陳漢義還指出,各國對其進出口都有着嚴格的管控,一些國家可能會設置高額的關税、複雜的貿易手續等貿易壁壘。
比如作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之一的印度,自2024年1月22日起將用於製作珠寶的金銀和貴金屬硬幣的進口關税從11%提高到15%;2025年8月,美國政府針對進口金條徵收關税的消息一度引發市場震盪,后續雖緊急澄清,但仍產生較大影響。
「不僅如此,拓展海外需解決產品線本土化、供應鏈與研發適配、海外團隊建設等挑戰。」陳漢義進一步指出。
面對挑戰,潮宏基給出了具體的海外擴展計劃與方向——在2028年底前在海外開設20家自營店,團隊更透露「下一階段將重點佈局新加坡中央商務區」,規劃3—5年內讓海外業務收入佔比突破10%。
只是,這個目標目前看來或許是有些「激進」的。要知道,周大福2007年便佈局出海,2025財年公司中國港澳及海外市場零售值佔比也僅為10.4%。
更何況,擴張需要高額的前期投入。招股書測算,單個新店的盈虧平衡期為3—4個月,投資回本期需18—20個月。這意味着潮宏基未來幾年將面臨較大的資本開支壓力,包括租金、裝修、存貨與折舊攤銷。
從「K金之王」到時尚黃金標杆,這一次潮宏基是否能寫好海外故事、完成新一輪蜕變,仍等待市場檢驗。
記者:於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