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08:30
(來源:每財網)
在增資已落定和高管人事還處於調整中的中原信託,正經歷着行業深度轉型與業績承壓的雙重挑戰。
文/每日財報 張恆
根據河南金融監管局9月22日披露的信息,監管已同意河南投資集團對中原信託增資7.24億元,其中3.19億元計入註冊資本,其余部分納入資本公積。增資完成后,中原信託的註冊資本由46.81億元變更為50億元。
本次增資方案顯示,河南投資集團作為唯一參與方,以每股2.27元的價格認購新增股份。這一增資價格是基於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河南有限公司出具的評估報告所確定的。
這是中原信託自2002年改制以來的第七次增資。此次增資使其成為2025年以來國內第五家完成增資的信託公司,此前東莞信託、天津信託、北方信託和吉林信託也已陸續增資。
超7億元增資落地,
資本金躍升至50億
本次增資雖然使得中原信託股權結構進行了同步調整,河南投資集團的持股比例進一步上升,強化了其作為控股股東的地位,但這並未改變中原信託的股東數量和排位。
回溯中原信託股權脈絡,2023年12月,中原信託經股東會審議通過,並由監管覈准,註冊資本由40億元增至46.81億元。不過在此之前兩個月,第二大股東中原高速公告稱,根據公司發展戰略規劃及自身實際,擬放棄此次增資擴股。
增資擴股完成之后,河南投資集團持股比例由58.97%升至64.93%,中原高速持股比例由31.91%降至27.27%,光大興隴信託持股比例由9.12%降至7.8%。這樣的股權結構一直延續到2024年末。
不過,其第三大股東於今年發生重大變更。根據2025年2月28日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定,中原信託第三大股東由光大興隴恢復爲河南省豫糧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與此前情況相同,在今年的增資過程中,中原高速同樣選擇了放棄本次增資的優先認購權。作為上市公司,2025年6月底,中原高速在公告中解釋了這一決定的原因:「放棄本次中原信託增資擴股優先認購權,符合公司發展戰略,有助於釋放融資壓力」。結合此前一模一樣的放棄行為來看,可見近年來中原高速無意增持中原信託。
此舉也導致如今中原高速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從此前的27.27%降至25.52%,而河南投資集團持股比例則隨增資進一步上升至66.68%,河南省豫糧集團持股不變,依舊為7.8%。
高管層變動頻繁,
大動作不斷
除資本層面的調整外,自去年以來,中原信託核心管理層也接連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
早在2023年12月,因到齡退休,原總經理崔澤軍辭去公司所有職務,為對該職務進行補位,2024年初,中原信託從內部提拔了時任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老將趙陽為總經理,直到今年6月中旬,河南金融監管局才正式覈准了趙陽擔任中原信託總經理的任職資格。
事實上,中原信託對趙陽擔任總經理來推進提升公司轉型戰略給予了厚望。在2025年2月舉行的年度工作會議上,趙陽就以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頭銜發言,明確了公司轉型方向,表示在2025年公司將「加大企業客户營銷,深化金融同業合作,補齊業務短板,強化業務協同,推動標品業務跨越式發展,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2024年5月份,該公司同樣在內部提拔了2名副總經理魏磊和李雨絲,以及一位總經理助理張元甲。經過此次重大調整,中原信託核心管理層從2023年的僅有3人團隊發展壯大為6人。
而作為此次內部提升的高管,總經理趙陽、副總經理魏磊和李雨絲、總經理助理張元甲都是從中原信託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老兵」。其中,趙陽有30年左右的金融從業經驗,早期出身中信信託,后轉戰至中原信託,從證券部經理起步,逐步擢升至副總經理,並在該崗位任職8年之久。
魏磊和李雨絲兩人此前分別對應負責公司風控業務、財富管理營銷業務。前者曾擔任風險與合規管理部負責人、風險管理部總經理;后者歷任公司信託理財中心管理部負責人、營銷管理部總經理、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
張元甲早年則是出身於中原銀行,擔任過開封分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行長助理兼風險總監,后來加入中原信託出任資產保全運營部總經理。
隨着以上幾人晉升爲核心高管,標誌着中原信託管理層架構進入穩定運行階段。但是在2025年4月,已擔任該公司副總經理、總會計師職務15年之久的李信鳳,因到齡退休辭去所有職務。
或是對其空缺的補位,就在前不久,中原信託引入了在證券行業深耕二十余年的「老將」、時任中原證券副總經理王曉剛,任命其為公司新任副總經理。
據悉,此次王曉剛的職務變動實際上是「中原系」內部的一次調整,即從證券平臺轉向信託平臺。要知道,中原信託第一大股東河南投資集團持有中原證券17.73%流通A股,同樣對中原證券擁有實際控制權。
目前擔任中原信託董事長一職的是具有多年工行背景的曹衞東,接替此前於2022年4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的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趙衞華。
履歷顯示,曹衞東現年57歲,在未進入到中原信託之前,其一直在工行工作,歷任工行鄭州市上街區支行副行長,工行鄭州隴海路支行行長,工行河南省分行公司業務部副總經理、機構業務部總經理、公司金融業務部總經理,工行平頂山分行黨委書記、行長。
業績蜿蜒曲折,
大幅壓降房地產信託資產
在增資已落定和高管人事還處於調整中的中原信託,也正經歷着行業深度轉型與業績承壓的雙重挑戰。
將時間周期縮短至近幾年來看,2020年-2024年,中原信託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33億元、10.71億元、7.57億元、7.91億元和8.81億元,可見,在2022年該公司營收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隨后雖有一步步提升,但到2024年末營收水平仍未回升至2021年高位,創收能力其實並不穩健。
同期淨利潤分別達3.13億元、3.29億元、1.26億元、1.4億元和1.44億元。與營業收入走勢相同,中原信託盈利能力也頗為不穩,在2022年陷入大幅滑坡后雖也逐年回暖,但是增速卻較為緩慢,使得其近三年淨利潤水平處於歷史低位。
業績承壓的背后,是與核心業務指標持續下滑脫不了干係。作為信託公司最重要創收來源的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指標,中原信託表現並不好。在2021年末之時,其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達到近年來新高點,為9.08億元,但是自2022年開始,該指標已經連降三年,分別降至8.46億元、6.33億元、5.36億元,以2024年數值來看,中原信託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已經退回至十年前水平,與2012年相當,顯示出其較為羸弱的主業創收能力。
資產端方面,近年來中原信託的信託資產規模也在持續收縮。在2017年-2022年這六年時間里,該公司信託資產總額處於上漲態勢,從1955.2億元增長至4199.55億元最高點,但是從2023年開始,中原信託的信託資產規模駛入下行通道,當年同比下滑5.41%至3972.28億元,2024年進一步縮減8.49%至3635.02億元。
究其原因,這其實是中原信託不斷調整信託資產投入方向所帶來的結果。要知道在2017年之時,該公司信託資產對房地產業投入的佔比高達34.3%,僅次於實業(佔比31.44%),隨后的2018年-2020年,雖然中原信託逐年減少對房地產投入,但該業務佔總信託資產的比重依舊處於20%高位上下。截至2020年末,其房地產業信託資產余額達404.44億元,佔比19.74%。
直到2021年隨着整個房地產業開始進入深度調整周期,中原信託為規避風險,而不得不持續壓降對該領域的信託資產投放。數據顯示,2021年-2024年,該公司信託資產投向房地產業的余額分別降至了365.11億元、295.39億元、291.11億元及230.22億元,所佔當期總信託資產余額的比重已經降至個位數,分別為11.9%、7.03%、7.33%、6.33%。
也就是説,近四年時間里,中原信託累計壓降房地產信託資產超174億元,佔比總計壓降了13.41個百分點。
風險仍未出清,
改革轉型勢在必行
但即便如此,中原信託所面對的房地產風險化解壓力還是相當大的。
據不完全統計,中原信託合作的多家地產公司已經爆雷,其中包括恆大集團、泰禾集團、名門地產、華夏幸福、寶能集團、泛海控股、許昌錦恩置業、河南盛潤集團、彰泰集團等。
踩雷房地產所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目前中原信託與上海世茂、上海億豐、海南萬寧華凱、河南盛潤等多家房地產企業存在鉅額訴訟,執行標的金額從數千萬至上億元不等。
最扎心的是,根據其大股東河南投資集團於8月29日發佈的半年報信息顯示,中原信託5個信託項目集中爆雷,且均與房地產項目有關,預計難以收回,風險暴露直指涉房信託資產的深層隱患。
這5個信託產品具體為:中原財富 - 宏業142期城中村改造項目和三胞集團項目(壞賬損失率均為60%)、南通五洲國際項目(壞賬率高達90%)、恆大蘭州置業項目及河南盛潤置業項目(壞賬損失率均為25%)。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原信託是作為「債務人」出現在報告中的,這表明該公司很可能用自有資金直接投資、跟投或接盤了這些風險項目,進一步加劇了風險敞口,即便其手握處置權,但變現難度與折價壓力仍難短期內化解。
多筆債權難以收回對中原信託的影響是多維度的。在財務方面,這直接影響到公司的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導致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利潤下滑,而且大量資金被不良債權佔用,也限制了公司的資金流動性,影響其正常的業務拓展和運營。數據顯示,2024年中原信託總計計提了3.88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大幅增長19.38%,極大程度上壓縮了利潤空間;同時自營資產不良率高達5.3%。
在聲譽方面,頻繁出現債權回收困難的情況,會降低投資者對中原信託的信任度,使得后續的信託產品發行和銷售面臨更大的挑戰。在行業競爭中,也會削弱其競爭力,不利於公司的長期發展。
面對這些風險債權,中原信託正在積極尋求化解之道,開展一系列資本與資產層面的大動作。比如,今年6月,中原信託與中原資產簽署債權轉讓協議,以17.2億元價格出讓部分債權,用於回籠流動性、騰挪風險資產。
這是行業內處置資產風險所採取的非常普遍措施,不必過分解讀,因為信託公司與AMC(資產管理公司)的合作是金融市場上重要的業務模式,在化解金融風險、盤活存量資產、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
此外,中原信託在減少信託資產向房地產業投放的同時,還對基建等傳統領域持續壓降。數據顯示,其信託資產對基礎產業的投入佔比已從2020年末的22.84%大幅降至2021年末的7.12%,隨后的2022-2024年三年中逐年壓降,分別僅為6.9%、5.16%及4.23%。
不難發現,如今房地產業和基建等傳統產業已經不屬於中原信託主要投入方向了,這也側面顯示出其正處於轉型關鍵期。當然,與業內很多信託公司轉型方向一致,目前中原信託已經將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實業和證券市場。
深耕實業很好理解,不僅是響應政策號召回歸本源,更有利於自身不斷拓展信託服務邊界,如中原信託開始向家庭服務信託、風險處置服務信託、資管產品服務信託等方向發力。而重倉證券市場則是希望藉資本市場回暖東風博得更高收益,但也需要防範證券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中原信託投向實業信託資產達1479.86億元,同比增長3.61%,佔總信託資產規模的比重已經高達40.71%,遠遠高於其他行業,成為該公司最為核心的投入方向。
同時,近幾年中原信託投向證券市場信託資產逐步走高,從2023年之前的不足百億元、佔比僅在個位數徘徊,逐年增長至2024年末的353.63億元、佔比近乎突破兩位數(9.73%)。
總體來説,此次中原信託增資至50億元后,資本實力進一步增強,且結合目前其高管層換防后堅定不移走轉型發展路線來看,這都為中原信託在行業信託三分類改革全面推進的轉型深水區中提供了更為穩固的發展基礎。接下來,中原信託能否藉此新契機進一步化解相關資產債權風險,引導業績迴歸至穩步增長軌道,市場將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