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依依不捨 運河畔嘉年華

2025-10-09 07:58

轉自:北京日報客户端

美好生活節趣味十足,時尚大賞驚艷亮相,大運河音樂節火熱開唱……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副中心舉辦多場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為廣大市民遊客帶來一個時尚、潮流、文藝、多元的雙節假期。

運河西岸引領潮流

10月1日上午,「趣西岸」第二屆西岸·美好生活節正式亮相運河西岸,本屆生活節攜手中網嘉年華·超現場以及「水韻·新生」 2025運河文化時尚大賞,打造集體育賽事、時尚、運動、親子、音樂、文化、美食於一體的城市漫遊新地標,為廣大市民帶來一場沉浸式假日體驗。據統計,本屆美好生活節首日客流量便突破7萬人次。

作為重磅環節,中網嘉年華·超現場在9月30日至10月5日全程轉播中網賽事。現場還設置中網聯名WAKUKU打卡裝置,邀請專業網球教練每天3小時免費教學,官方花車同步售賣棒球帽、吉祥物毛絨掛件、立體拼圖等中網周邊商品,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網球運動的激情與魅力。

據悉,本屆美好生活節精心策劃了覆蓋全齡段遊玩需求的活動項目。運動愛好者可以在拳擊不倒翁區域釋放壓力,騎充能自行車點亮「電池圖標」。帶娃出行可以體驗迷你斯巴達跑酷項目。露天電影院和露營時光音樂會帶大家體驗輕松愉悦的假期,經典影片放映及樂隊表演營造浪漫輕松的假日氛圍。現場還集結了馬迭爾、北平製冰廠、同仁堂知嘛健康、京農·運河人家、#33麪包房、刺蝟先生、多樂之日等多家品牌與文創攤位,一站式滿足市民羣眾的消費需求。

備受關注的大運河遊船項目全面升級,新增兩艘現代化遊船,全景天窗360度欣賞運河兩岸秋日風光。多條特色航線大受歡迎,包括限定夜航主題線、開心麻花夜遊線等。而以運河「鎮水神獸」為原型的萌系小神仙「河喜」和大運河畔的精靈「水運兒」也首次在運河西岸攜手亮相,增添萌趣活力。

10月1日傍晚,水韻·新生——2025運河文化時尚大賞在運河西岸驚艷亮相。本次大賞打破傳統秀場的固定邊界,將運河水域化作天然舞臺,琵琶船上演奏國風音律,呈現「水為琴絃,舟影成譜」的奇妙意境。伴隨交響樂旋律,模特踏上「水上紅毯」,LED地屏的粼粼波光隨節奏起伏。由全國十佳設計師團隊操刀的80余套運河主題原創服裝,以「芳華流韻、澄瑩之境、朝暮流金、新帆啟夢」四大篇章集中展出。

據瞭解,自2021年以來,運河文化時尚大賞已成功舉辦4屆,今年進一步創新,用「水上舞臺+科技舞美」讓千年運河「活」起來,用「華服設計」讓文化符號變得潮酷可感。

綠心公園實力圈粉

10月6日至7日,北汽極狐·2025北京大運河音樂節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唱,兩天演出中,李健、許巍、大張偉、陳楚生、老狼等16組表演嘉賓輪番登臺,為現場近7萬樂迷獻上一場精彩的音樂盛宴。

演出現場,多位知名歌手及樂隊獻唱經典曲目。歌手老狼帶來《同桌的你》《北京的冬天》等熱門金曲;馬頔在夕陽下演唱《億萬落日》,歌名與場景巧妙呼應,引發共鳴;陳楚生深情獻唱《獲獎之作》《無題》;許巍演唱的《曾經的你》《藍蓮花》引發萬人大合唱;大張偉帶來的《倍兒爽》活力十足,嗨翻全場;音樂詩人李健獻上《貝加爾湖畔》,歌聲悠揚,讓人彷彿身臨其境。此外,黃子弘凡、顏人中、聲音玩具、HEER、脆莓、后海大鯊魚、ONER、劉人語&餐前儀式、HIGH5、樓頂LOADING樂隊等音樂人以風格多樣的曲目,不斷點燃樂迷熱情。

本屆音樂節通過潮流音樂搭建起高品質的文旅消費場景,持續帶旺副中心的煙火氣。其中,市集展商數量近50家,再創新高,商户類型多樣,涵蓋老字號與特色餐飲、新能源汽車、品質家裝、科技數碼等領域,集中展示創意生活方式。「票根福利」更是實惠,觀眾在現場掃碼領取優惠券后,即可在通州區的首開萬象匯、萬達廣場、領展廣場等多家商場享受滿減優惠,進一步提升副中心的文旅消費活力。

據瞭解,本屆大運河音樂節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和通州區委區政府指導、北京廣播電視臺主辦,自今年官宣以來,相關內容全網曝光量超4億,互動量過千萬。創辦三年來,大運河音樂節已從大運河畔的超級音樂IP,發展成為一張立足北京、輻射全國的文旅金名片。

在「三大」過文化假期

位於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北側的三大文化設施以豐富活動帶來文化共鳴。

北京大運河博物館在節日期間共舉辦7場活動,讓文博愛好者每天都能收穫新驚喜。

10月1日,「唐風宋韻」古典文化雅集演出正式與觀眾見面,通過古代吟誦調全新演繹蘇軾的千古名篇,帶觀眾感受漢語聲韻本身的魅力與詞作的曠達豪情。同時展現了行香、茶道、撫琴、太極等傳統文化。10月2日,情景劇《高山流水》在共享大廳報告廳上演。該劇巧妙融合戲劇表演、古樂演奏、古調吟誦與多媒體視覺藝術。

殷商大展已近尾聲,不少觀眾抓緊時間來看展。現場圍繞三件重量級文物為觀眾介紹殷商文化,包括以商代亞醜(醜)鉞做引,開啟一場跨越三千載的殷商文明探祕之旅。通過介紹展覽中的玉刀瞭解商代「戰神」亞長的傳奇故事和商代玉兵器的功能與藝術特色等內容。

北京藝術中心化身「文化磁場」,吸引超6萬人次走進這座運河畔的藝術殿堂。

「太震撼了!LED‘星球’破裂的瞬間,彷彿真的置身戰火之中。」看完音樂劇《戰爭與和平》,觀眾李女士仍難掩激動。這部改編自托爾斯泰鉅著的舞臺力作「十一」期間再度上演,主創團隊在首輪基礎上打磨細節。話劇《傲慢與偏見》的首演則帶來另一種驚喜。恰逢簡·奧斯汀誕辰250周年,這部話劇既保留原著的優雅韻味,又用「雙轉檯」舞美玩出新鮮感,兩個獨立旋轉的轉檯配合多空間組合,17次場景切換行雲流水,尼日斐花園的舞會、彭伯里莊園的邂逅躍然舞臺。

9月28日啟幕的2025音博會更是點燃了發燒友的熱情。1.5萬平方米展區里,六大板塊各有亮點,音像廠牌區如一座「黑膠博物館」,17國64家廠牌帶來近六千件藏品。「寶麗金絕版黑膠展」勾起不少人的青春回憶。音像科技區里,丹拿沉浸聲座艙讓人「一秒穿越」到維也納金色大廳。

雙節假期,北京城市圖書館用書香陪伴市民。據統計,10月1日至7日共有10.7萬人次讀者在閲讀與體驗中度過了別樣的節日時光。同期,城圖共舉辦活動180余場,線上線下吸引讀者超22萬人次。

清晨的陽光剛剛掠過玻璃穹頂,24小時開放的「潞雲築」閲覽室已亮起暖光。來自燕郊的王女士母女早早來晨讀。開館時刻,山間閲讀區很快坐滿讀者,建築工程師高先生攤開剛拿來的技術書籍。「館里氛圍能讓學習效率翻倍。」在這里,書頁翻動聲與紙筆摩擦,構成最靜謐的節日序曲。

文化活動在館內各處同步鋪展。古籍文獻館的中華經典傳習所里,一部部文化典籍的解讀視頻循環播放。智慧展陳中,古籍修復師的技藝演示引得讀者駐足驚歎。賞析會上,專家細説一項項非遺淵源,讓傳統藝術在書香中流轉。

紅色記憶與家國情懷深深紮根。自10月4日起,北京城市圖書館文化交流區迎來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由首都圖書館聯合北京市委老干部局、北京日報社共同打造的「薪火相傳 紅色家風展」正式開展。家書里的滾燙初心、老物件中的歲月沉澱,帶着大家共同讀懂共產黨人修身齊家的精神密碼。

便捷的借閱服務更讓書香得以延續。免押金辦證、京津冀通還、網借快遞上門等惠民政策,讓讀者借書無憂。自10月1日至10月7日,北京城市圖書館圖書外借與續借共計6.7萬冊次。當閉館音樂響起時,自助借書機前仍有人排隊。

系列活動好戲連臺

節日期間,副中心還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滿足市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10月1日至8日,作為第15屆宋莊藝術文化季的重要組成部分,2025大運河公共藝術季在北京藝術中心南側亮相。

其間,共展出了200余件公共藝術佳作,獨特的造型設計將大運河的水文化與千年運河底藴巧妙呈現。主辦方還特別設置了巨型長卷的城市畫布·街頭共創計劃,8天假期,無論專業創作者還是普通市民,都能拿起畫筆參與創作,最終匯聚成一幅承載大眾心意的藝術鉅作,生動詮釋「大眾共創、藝術共生」的活動理念。

現場的互動體驗環節更是打破傳統「打卡」模式,藝術季創新實現了藝術與商業的深度融合,通過增設藝術拍賣環節、開展「藝術家面對面」深度對話活動等方式,有效實現藝術價值與商業價值的雙向共贏。

10月1日至4日,2025北京國際少兒時裝周在張家灣設計小鎮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舉行。

開幕式上,由北京未來設計實驗室漢服AIGC設計團隊主創的《青衿行冠笄·AI賦華裳》——青少年漢服設計精彩亮相。該團隊負責人介紹,本次青少年漢服設計並非簡單復刻,而是以漢唐宋明四個朝代的服飾文化為脈絡,藉助人工智能技術解構傳統衣冠基因,再造新國風體系。

2025年第二屆台湖古典音樂節也在假期精彩亮相。7天為市民帶來近50場豐富多彩的活動,全方位釋放古典音樂的魅力。

走進台湖演藝酒店演藝劇場,正在放映的古典音樂主題電影《指揮家》將觀眾帶入古典藝術的沉浸氛圍。在户外露天舞臺上,《日出》《秋日》等主題草坪音樂會輪番上演,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交響樂團的絃樂、木管重奏組,讓市民在秋日暖陽中聆聽古典樂章。10月7日的12小時打擊樂馬拉松更是將音樂會推向高潮,從中國打擊樂《精·氣·神》到西洋打擊樂《律動》,7場演出不間斷,最后由指揮家範妮執棒北京交響樂團,以《節奏之旅》閉幕音樂會為這場音樂盛宴收尾。

「華章永固·國慶運河嘉年華」主題活動在通州區博物館舉辦,本次活動以區博物館館藏文物「寶光寺銅鍾」為核心,通過多元形式實現文物活化與文化傳播的深度融合。區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文物+科技」「非遺+體驗」的創新形式,讓銅鍾煥發新生,更讓傳統文化在互動體驗中深入人心。

2025第八屆北京影偶藝術周「影偶嘉年華」在通州萬象匯廣場舉行,成為假期一道獨特風景。活動創新打造「户外帳篷劇場」,精選17部劇目進行31場展演,吸引大量遊客觀看。據瞭解,本次「影偶嘉年華」匯聚了中國木偶藝術劇院、江西省木偶劇團等國內頂尖影偶院團。

鄉鎮歡歌熱舞慶佳節

雙節走進通州各鄉鎮的特色大集,嚐嚐剛出鍋的特色美食,買些新鮮的當地果蔬,聽聽地道的吆喝聲,成為很多市民的選擇。

朝陽區管莊的劉先生帶着妻兒,特地一早趕到於家務大集。「老是在網上刷到,就等着假期過來轉轉,買點肉,一家人燒烤露營。」於家務大集農曆逢五、十開集,牛羊肉品質上乘,價格實惠,不少人專門來此購買。今年,大集還舉辦「福運滾滾·歡度國慶」文化活動,設置互動區,讓大家滿載而歸、玩得盡興。

這個假期,街鄉鎮歡動滿滿,共繪城鄉同慶、文化共融的節日畫卷。

「月滿華章·情聚運河——2025通州區‘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活動」在北苑街道米開文創園舉行,精彩的晚會和熱鬧的市集聯袂而來。活動盡展凝聚「家力量」的生動實踐,節目以「家」為核心紐帶,串聯起「家人、家事、家園」的三重維度,呈現出既有全齡羣體共敍親情的温暖,也有「一老一小」服務、社區事務共商的民生温度,更有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園的集體期盼。

在宋莊藝術市集廣場,「同心共築副中心,攜手歡歌慶華誕」2025年通州區國慶節羣眾文化活動以歌曲、舞蹈、朗誦等表演迎接精彩假日。來自宋莊鎮軍莊村「藝中人」志願服務隊的藝術家隊員講述藝術賦能鄉村建設的温暖故事。宋莊優秀女性藝術家為12類「宋莊好人」代表送上了專屬的「小紅花」藝術作品,為生活在這里的「平凡英雄」獻上具有宋莊特色的藝術禮遇。

永樂店鎮舉辦「金秋頌華誕 家國共團圓」文藝演出,演員全部來自孔莊村,是地道的鄉土藝人,用充滿鄉土氣息的民俗盛宴祝福祖國。吃月餅、唱歡歌、聽古琴,國慶期間,梨園鎮舉辦豐富活動,感受節日氛圍。2025年漷縣鎮廣場舞比賽暨國慶文藝匯演圓滿落幕。九棵樹街道的干部職工走進雲景公園開展健步走活動,用腳步丈量美好,用活力向祖國致敬。馬駒橋鎮「迎國慶·慶重陽」主題活動中,不僅有精彩的舞臺表演,更有專為高齡老人準備的獻禮環節,抒發村民們愛家愛國的真摯情懷,弘揚愛國、愛老的社會文明風尚。

在通運街道,居民們齊聚一堂,參與「月圓京城 情繫中華」中秋節手工國風燈籠製作文明實踐活動,講解中秋文化,製作手工燈籠。楊莊街道的京貿國際社區開展了「悦享中秋·共話團圓」冰皮月餅DIY活動,現場十分熱鬧。潞邑街道的潞邑社區、潞苑北里社區和通瑞嘉苑西社區分別開展精彩紛呈的文藝匯演活動,合唱、朗誦、舞蹈、戲曲,大家各出「絕活」,感受節日的快樂,凝聚鄰里情誼。

副中心建設者直播送祝福

10月1日,由區委宣傳部、區融媒體中心主辦的「禮讚新中國·奮進副中心」通州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6周年直播活動,通過鏡頭把為祖國生日歡呼的喜悦傳遞給觀眾。

直播活動中,各行各業工作者用朴實的話語匯聚起副中心建設者共祝祖國華誕的聲音。通州區融媒體中心的韓孝剛剛結束3年的援藏工作。 3年前,他前往日光之城拉薩,克服高原反應等一系列困難,先后在拉薩城關區融媒體中心、北京援藏指揮部工作,「三年里,通州援藏團隊積極爭取援藏資金,在城關區基層治理、教育民生等方面開展多項援藏項目。」

此外,直播還為觀眾推薦了副中心旅行目的地。邀請大家在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內散步、騎行感受限定秋色;到運河碼頭乘坐遊船,欣賞絕美夜景;去北京藝術中心欣賞國家大劇院一系列原創劇目;到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通州博物館、路縣故城遺址公園等地,感受通州悠久鮮活的歷史文化。

攝影 唐建 常鳴

來源:北京城市副中心報

作者: 石峰 謝佳航 張丹 池陽 田兆玉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