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醫渡科技:AI解決方案已落地逾百家醫院

2025-10-09 06:06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在濟南舉行的首屆醫學人工智能大會(MAIC2025)上,醫渡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醫渡科技」,02158.HK)分享了人工智能在醫療科研、診療和醫院管理等場景的最新進展,展示了AI技術在打破科研壁壘、提升臨牀效率、改善醫院管理的應用成果。《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醫渡科技自主研發的「醫渡大模型」及智能化解決方案已在全國超110家醫院落地,覆蓋科研、診療和運營管理等核心場景。

「大數據+大模型」助力營收增長

在上述大會的「AI賦能皮膚專科應用論壇」上,醫渡科技展示了其「醫渡大模型」如何深度融入科研的全流程。

具體來看,新一代AI科研產品可為科研人員提供一站式智能支持,助力皮膚病領域醫生更高效地推進科研工作。科研人員只需輸入初步研究方向,醫渡大模型即可自動拆解《柳葉刀》(The Lancet)等醫學知名期刊論文的研究框架,並基於醫院專病庫數據特徵生成個性化研究方案。

在臨牀科研場景,醫渡科技基於專病數據庫,通過大模型賦能實現文獻驅動的靈感發現、數據驅動的規律挖掘,以及科研全流程自動化——從自然語言檢索病例、智能數據加工到統計分析、論文撰寫,大幅提升科研效率。醫渡科技已支持科研團隊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250余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1500。

如何解決AI的可用性問題?醫渡科技相關負責人介紹,AI技術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和優化模型,而高質量的數據是AI技術成功應用的關鍵。因此,醫渡科技在創業初期便專注於醫療數據治理,對原本雜亂無章的醫療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使其具備AI可用性。

據介紹,醫渡科技基於自研醫療垂域大模型打造了深度融合臨牀工作流的「醫生Copilot」。該系統以「大數據+大模型+智能體」為技術底座,可嵌入醫生工作站,覆蓋病歷生成、AI預問診、輔助決策、循證方案推薦、患者教育與智慧護理等環節。通過融合多源患者數據與醫學知識庫,系統能夠自動提取關鍵診療事件、規範病歷書寫並推薦循證方案,還支持醫生低代碼定製專屬助手,實現從「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轉變,推動醫療AI由工具向協同夥伴升級。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業務已成為醫渡科技的增長動力。醫渡科技2025年度報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十二個月)顯示,來自大數據平臺和解決方案的收入保持相對平穩增長,報告期內實現收入3.46億元,同比增長10.30%。

「AI醫療大腦」引領行業智能化變革

值得一提的是,醫渡科技以自主研發的「AI醫療大腦」YiduCore為核心算法引擎,累計處理超60億份醫療記錄,覆蓋全國4000余家醫院,疾病知識圖譜基本覆蓋所有已知疾病。依託YiduCore,醫渡科技智能化解決方案覆蓋醫院診療、科研、運營管理等多個場景,已落地110多家知名醫院。

其中,醫渡科技推出的「雙中臺」模式(「數據中臺+AI中臺」),為醫院提供從數據治理到模型管理的一站式工具鏈,支持醫、教、研、管全流程的智能化升級。

據悉,醫渡科技「AI中臺」已落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30多家國內知名三甲醫院,賦能一線醫療工作者自主構建了百余個醫療智能體,覆蓋診療全流程,形成了從綜合醫院全域智能到專科專病深度穿透,再到頂尖專家智慧引領的「黃金三角」落地戰略。

作為全國首家深度集成DeepSeek的「AI中臺」應用單位,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實現了AI中臺的「四個開放」——數據開放,實現多維數據的接入、治理和共享;技術開放,支持多維大模型的快速擴展和迭代;服務開放,提供多種預訓練模型和算法;生態開放,實現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面自主可控。AI中臺正支撐該院在科研、醫院管理、輔助診斷等多個場景的智能化變革,推動了綜合醫院全域智能化的實踐。

在AI助力專科專病方面,以中山大學腫瘤醫院為例,醫渡科技依託YiduCore及DeepSeek滿血版,助力該醫院打造了涵蓋輔助決策、病歷生成、智能對話等功能的診療助手。與此同時,國內首個支持醫生自主定製的「我的智能助手」正式上線,讓每位醫生都能像搭樂高積木一樣,30秒組裝自己的專屬AI助手,開啟腫瘤專科智能化診療新時代,AI診療助手日均使用量已經達到800至1000次,輔助醫生累計服務患者人次超2.6萬。

此外,醫渡科技助力打造國內首個肝癌診療智能體——「小肝人」,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東南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部主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介入診療中心主任滕皋軍教授領銜,深度學習肝癌領域最新權威指南和專家共識,致力於打造具有專家級診療邏輯的肝癌專科「AI醫生」,讓頂尖醫療資源觸手可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