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申萬宏源:六問美國政府「關門」

2025-10-09 06:17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申萬宏源宏觀,作者:趙偉、陳達飛、趙宇等

摘要


9月30日,因臨時財政撥款未能及時通過,美國政府時隔近7年再次陷入停擺。此次政府「關門」有何特殊之處,可能對美國經濟及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一問:今年美國政府為什麼「關門」?醫保補貼政策是核心矛盾

今年美國政府停擺,主因是兩黨就是否延長醫療保險補貼政策發生爭執、未能及時通過臨時撥款。民主黨堅持延長奧巴馬《平價醫療法案》的增強型醫療保險税收抵免,並要求撤銷《美麗大法案》中對醫療補助的削減條款;共和黨則指責民主黨強行捆綁議題,應為政府停擺負責。

市場預計政府停擺時長或達15天以上。截至10月6日,眾議院已通過臨時撥款法案,但參議院多次投票均未能達到60票。市場預測顯示,停擺15天以上的平均概率達67%。政府重開需兩黨達成妥協,短期臨時撥款以及《平價醫療法案》保費税收抵免臨時延長的可能性較高。

二問:政府「關門」時會發生什麼?非必要政府活動停止運作,統計數據暫停發佈

政府「關門」期間,非必要政府活動停止運作,涉及生命財產、國家安全的必要活動依然可正常運轉。聯邦統計與數據可能暫停發佈,主要受影響的有美國人口普查局的零售、地產等數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非農就業、失業率、CPI等數據;軍事、執法、社保、醫保等職能繼續運作。

三問:歷史上,美國發生過幾次政府「關門」?11次停擺,平均時長8.6天

1980年以來美國政府「關門」共11次,平均持續時長8.6天,最長34天,最短1天,10月是政府關門高發期。1977年以來,美國政府幾乎從未按時通過財政預算法案,10月1日新財年開始時,美國一般都使用臨時撥款法案進行過度,這也導致10月成為停擺高發期。

政府停擺多由兩類爭端引發。一是財政政策爭端,爭議焦點是財政是否擴張,如1981里根政府關門。二是政治博弈爭端。多數政府關門與財政立場無關,而是被反對黨當作政治博弈工具,兩黨強行將醫保、移民等政策與財政預算捆綁,以達到自身政治目的,如2018政府關門。

四問:政府「關門」如何影響GDP?停擺一個月或僅影響0.02個百分點

政府「關門」對美國GDP的衝擊較弱,停擺一個月或僅影響0.02個百分點。政府停擺主要通過公務員收入和政策不確定性等渠道影響經濟,由於持續時間較短,且會補發工資,對GDP的影響有限。2019年政府停擺34天,對當年GDP永久損失為30億美元,約為GDP的0.02%。

五問:政府「關門」如何影響就業?可能小幅抬升失業率,復工后回落

政府停擺對非農就業往往無實質影響,但可能小幅臨時抬升失業率,復工后出現回落。政府關門,公務員停薪休假,但仍屬於就業狀態,對非農影響較低;但政府關門可能導致CPS口徑下的臨時失業上升,2019年政府關門34天,導致失業率先小幅抬升0.1個點,后降低0.2個點。

六問:政府「關門」如何影響市場定價?美股仍上漲,美債利率下跌,美元偏弱

政府停擺對大類資產的長期影響相對有限。美股並不必然恐慌下跌,標普500在政府關門期間平均漲幅2.91%,勝率75%;美債出現温和避險交易,前端下行更明顯,10年期美債勝率75%,平均下跌2.25BP,2年期美債勝率 100%,平均下跌8BP;美元偏弱但跌度不大,平均下跌0.30%;黃金小幅上漲但勝率不高, 平均上漲1.07%,長期政府關門事件中,黃金漲幅更高。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衝突升級;美國經濟放緩超預期;美聯儲超預期轉「鷹」。


正文


9月30日,美國國會未能通過新的臨時財政撥款,致使美國政府時隔近7年再次陷入停擺,如何看待此次政府關門,政府關門可能對美國經濟及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一、今年美國政府為什麼「關門」?

今年美國政府為何停擺?醫保補貼政策是核心爭端,民主黨主張延長醫保補貼,共和黨主張先通過撥款,再進行談判。2025年9月30日,美國國會未能通過新的臨時財政撥款,致使10月1日起出現預算撥款空檔,美國政府陷入停擺。此次政府關門,兩黨主要的爭議焦點為是否延長《平價醫療法案》中的醫療保險税收抵免。民主黨有兩點主張:一是堅持延長奧巴馬《平價醫療法案》的醫療保險税收抵免,二是要求撤銷《美麗大法案》中對聯邦醫療補助(Medicaid)的削減條款。共和黨的主張是:先通過臨時預算撥款恢復政府運作,再對保險補貼進行談判。共和黨反對將醫保政策與臨時財政撥款捆綁。

市場預計今年政府關門時長或達到15天以上。截至10月6日,眾議院已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投票,但參議院多次投票均未能達到60票。10月3日最新投票結果為54票反對,44票贊成。預測交易市場顯示,停擺15天以上的平均概率達67%,是市場主流預期;政治壓力層面,10月15日是美國現役軍人發薪日,屆時若仍停擺,或將放大政治與輿論壓力。政府重開需兩黨達成妥協,短期臨時撥款以及《平價醫療法案》保費税收抵免臨時延長的可能性較高。

二、政府「關門」時會發生什麼?

政府關門期間,非必要政府活動停止運作,涉及生命財產、國家安全的必要活動依然可正常運轉。政府關門一般出現在美國國會無法就預算撥款達成一致時,缺失財政撥款,聯邦政府機構必須停止所有「非必要」的活動。

首先,依賴年度撥款的非必要活動需停擺並安排有序關停,相關僱員進入無薪行政休假。包括:(1)聯邦統計與數據發佈暫停,主要受影響的有美國經濟分析局(BEA)的GDP、PCE等數據;美國人口普查局(Census)的零售、地產等數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的非農就業、失業率、CPI等;(2)政府採購與合同支付中斷,聯邦政府在停擺時不得籤新合同,可能影響大學與非營利機構以及私營承包商的現金流;(3)小企業管理局(SBA)新批貸款暫停;(4)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暫停IPO、部分 ETF 上市排隊被凍結等。此外,美聯儲、FDIC等屬於獨立資助機構,政府關門期間仍正常運作。

其次,依法例外的政府活動可繼續運作。包括國家安全職能活動、保護生命與財產職能、強制性支出項目。如軍事執勤、聯邦執法、監獄運行、空中交通管制、機場安檢、災害應對等機構繼續運作,但通常停擺期間不發薪酬,復工后補發。社保、醫保、醫療補助等福利也繼續支付。

三、歷史上,美國發生過幾次政府「關門」?

1980年以來美國政府關門共11次,平均持續時長8.6天,最長34天,最短1天,10月是政府關門高發期。1980年之前,美國曾出現資金缺口,但政府並未出現真正的停擺,各部門通常繼續運轉。1980年,美國司法部發布對《反赤字法》的司法解釋意見,認為一旦財政撥款法案未能通過,除少數法定或緊急例外,行政機構不得繼續運轉,只可進行有序關停(orderly shutdown),此后美國開始嚴格執行政府關門規則。2025年政府關門為第11次,前10次合計關門時長86天,關門時間最長的為2018年末至2019年初的34天,最短的僅不到1天。1977年以來,美國政府幾乎從未按時通過財政預算撥款,僅有3次在10月1日前及時通過全年預算,分別是1989、1995及1997年。因此10月1日新財年開始時,美國一般都使用臨時撥款法案進行過度,這也導致10月前后成為政府關門高發期。一旦出現預算撥款空檔,美國政府停擺的概率達71%。

美國關門多由兩類爭端觸發。一類是財政政策爭端,爭議焦點是財政赤字是否擴張。1981年里根總統上任,推出「減税+縮支+強國防」的財政路線,兩黨在支出削減規模上出現分歧,導致政府停擺;1990年,美國赤字高企,老布什總統推出「增税+減支」的方案,遭到民主黨反對,兩黨在赤字削減與增税問題上發生分歧,導致政府停擺3天;1995年克林頓總統(民主黨)時期,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推動在七年內實現預算平衡,該計劃涉及大幅削減醫療保險(Medicare)、醫療補助(Medicaid)、教育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支出。克林頓政府拒絕接受大幅支出削減,導致美國先后兩次停擺5天與21天。

二是政治博弈爭端。多數政府關門通常與財政立場無關,而是被反對黨當作政治博弈工具,兩黨強行將醫保、移民等政策與財政預算捆綁,以達到自身政治目的。2013年奧巴馬總統時期,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將削減奧巴馬《平價醫療法案》(ACA)的條款寫進財政臨時撥款,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拒絕通過,導致政府停擺16天;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的財政臨時撥款到期,民主黨將延長童年入境者暫緩遣返計劃(DACA)作為通過財政撥款的條件,共和黨則要求將移民政策與財政撥款分離,導致政府停擺3天;2018年底至2019年初,特朗普將邊境牆建設資金與財政撥款法案進行捆綁,民主黨則要求將兩個議題分割,導致政府停擺達34天,由於資金短缺對航空等關鍵基礎設施造成了現實威脅,特朗普政府最終做出妥協讓步。

四、政府「關門」如何影響GDP?

政府關門對全年GDP影響較低,停擺一個月的GDP影響僅約0.02%。政府關門持續時間較短,且撥款恢復后,工資補發,對全年GDP的持久傷害有限;參考CBO的研究,以2019年停擺34天為典型案例計算,美國當年實際GDP減少了約110億美元,其中約30億美元為永久損失,僅佔當年GDP的0.02%。對GDP的影響機制主要是聯邦僱員停薪與政府採購推迟。2025年10月,白宮CEA最新估計顯示,政府每停擺一周約造成150億美元的損失。

五、政府「關門」如何影響就業?

政府關門對非農就業往往無實質影響。非農就業數據來自企業調查(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CES),美國勞工部每月向12萬家企業和政府機構進行調查,若一名員工在每月包含12日的發薪期內獲得了薪酬(包括依法將補發的薪酬),就會被統計為就業。2019年通過的《政府僱員公平待遇法案》要求政府關門結束后聯邦僱員自動補發停擺期工資,因而非農就業通常不受影響。2019年曆史最長的政府停擺發生時,美國勞動部在2019年1月就業報告的中指出,政府關門對就業、工時、薪資「無可辨識的影響」。

政府關門可能小幅臨時抬升失業率,政府復工后出現回落,政府關門一個月,可能導致失業率小幅抬升0.1個點。失業率數據來自住户調查(CPS),CPS向約6萬個家庭進行調查,直接詢問個人的就業狀況。在調查周(每月包含12日的當周)沒有工作,且預計會被召回的聯邦僱員,被統計為臨時失業。政府關門期間,失業率統計口徑上的臨時失業可能增加,但通常在復工后一月內回落。2018年底至2019年初34天的政府關門中,失業率在2019年1月小幅上升0.1個百分點至4.0%,BLS指出政府關門對失業率上升有貢獻,當月臨時性失業人數上升17.5萬至93.7萬。2月復工后,失業率回落0.2個百分點至3.8%,失業人數下降30萬至620萬,其中臨時性失業人數減少22.5萬。2013年10月的政府關門中,CPS臨時失業人數增加44.8萬人,次月復工時下降了37.7萬人,屬於臨時失業上升后回落的典型案例。

六、政府「關門」如何影響市場定價?

政府關門對大類資產的長期影響相對有限,美股在多數關門期並未系統性下跌;美債出現短期避險交易,前端下行更明顯;美元偏弱但跌度不大;黃金小幅上漲但勝率不高。為避免短期噪音干擾,我們僅統計時長在5天及以上的政府關門事件中大類資產的收益率及勝率。

股票:美股並不必然恐慌下跌,標普500勝率75%,政府關門期間平均漲幅2.91%;過去幾輪5天及以上的政府關門期間,標普500收益率分別為1.2% 、-0.03%、2.45%、8%。

美債:政府關門帶來温和的避險買盤,10年收益率小幅下行,前端下行更明顯。10年期美債勝率75%,平均下跌2.25BP,2年期美債勝率 100%,平均下跌8bp。若關門持續數周並造成經濟數據空缺,市場可能更倚重替代指標(如ADP),利率波動可能放大。

美元:美元偏弱但幅度不大。美元勝率僅25%,平均下跌0.30%。政府停擺作為美國特有的不確定性,相對抑制美元,但幅度通常温和。

黃金:黃金小幅上漲但勝率不高。黃金勝率50%,平均上漲1.07%。政府關門導致不確定性上升,1995年及2018年兩次長期政府關門事件中,黃金漲幅更高;短期停擺事件里,黃金錶現不穩定。

風險提示

1、地緣政治衝突升級。俄烏衝突尚未終結,地緣政治衝突可能加劇原油價格波動,擾亂全球「去通脹」進程和「軟着陸」預期。

2、美國經濟放緩超預期。關注美國就業、消費走弱風險。

3、美聯儲超預期轉「鷹」。若美國通脹展現出更大韌性,可能會影響美聯儲未來降息節奏。


注:內容節選自申萬宏源宏觀2025年10月7號發佈的研究報告《六問美國政府「關門」》;分析師:趙偉、陳達飛、趙宇、王茂宇、李欣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