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9 06:00
轉自:貴州日報
申瑜 王青 何乾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省分公司通過構建三級物流網絡、創新產業服務模式、深化郵銀協同機制,有效破解農村「物流難、銷售難、融資難」三大痛點。隨着「村郵站+快遞超市+簡易金融」示範店的建成,以及數智技術的廣泛運用,貴州郵政正持續發揮「四流合一」優勢,為貴州建設鞏固拓展脱貧攻堅成果樣板區和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省注入強勁動力,讓每一份田間地頭的豐收,都閃耀郵政服務的光芒。
鄉村振興「郵」支撐
貴州郵政始終聚焦服務「三農」,以破解農村物流難題為切入點,通過「縣直投村」暢通微循環、電商直播助農對接大市場、郵銀協同激活全產業鏈,逐步構建起一條深度融合、高效聯動的特色服務路徑。
物流下沉,農產品出村更快
「現在取快遞走幾步路就能拿到,再也不用跑鎮上了。」清晨,貴陽市開陽縣花梨鎮高坪村村民李志全,從村里新設的快遞收件點取到了孫輩寄來的新衣服。今年6月起,像這樣的村級快遞收件點在花梨鎮6個村陸續投用,覆蓋全鎮155個村民組,徹底打通了農村寄遞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帶來變化的不僅是村民的收件體驗,田間地頭的農產品也迎來了更快的出村通道。
6月,畢節市織金縣自強鄉枇杷園里,果香瀰漫。郵政快遞員龍雪健穿梭林間,熟練地將帶着露水的新鮮枇杷裝入放有冰袋的泡沫箱。「這批‘黃金果’兩天內就能發往全國。」他邊封裝邊説。站在一旁的種植戶王明艷説:「以前最愁銷路,現在郵政直接到地里收,客户第二天就能嚐鮮。」
為提升農村地區的快遞服務能力,貴州郵政在全省推進「縣直投村」工程,全面重構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今年4月以來,銅仁市郵政分公司啟動「服務鄉村振興 郵政快遞直投進村」項目,運行11條新能源投遞線路,覆蓋18個鄉鎮、127個行政村。5月,黔南州龍里縣郵政分公司「縣直投村」項目在縣寄遞物流共配中心正式啟動,7輛專業配送車將日均投遞里程從519公里提升至913.6公里。龍里縣龍山鎮刺梨種植戶王大哥説:「以前寄遞不便,刺梨損耗率超過三成。現在郵政直投到村,再也不用擔心鮮果不鮮了。」
截至目前,我省已有22個縣區完成「縣直投村」改革,農村投遞時限縮短半天至1天,2025年快遞進村量達9028萬件。
電商賦能,從果園直達百姓餐桌
8月19日清晨,六盤水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郵政主播嚴忠恩和侯文君開始了一場直播。
「家人們,看這果皮,還帶着露水,新鮮度拉滿。」鏡頭掃過綴滿枝頭的果實,果農王大叔説:「這直播可比趕集強,去年我家300斤果子3天就賣完了。」當天,六盤水市郵政分公司打造的郵樂直播平臺紅心獼猴桃溯源專場,單日實現交易額1.85萬元,200多箱獼猴桃從果園直發全國各地。緊接着,六盤水市郵政分公司還圍繞助農主題開展10場郵樂直播,推廣刺梨乾、盤州火腿等特色產品。
在安順市鎮寧自治縣蜂糖李產區,直播帶貨同樣火熱。「家人們,這是六馬蜂糖李,甜過初戀。」郵樂直播間里,90后郵政員工小吳,嗓音沙啞仍堅持直播,一句「這是郵政人的奮鬥嗓」引來共鳴。在專業團隊支持下,抖音單日最高帶貨超3000單。安順市郵政分公司還聯合中石油安順分公司、「貴水好物」平臺及廈門果業批發商,通過「異地直播+郵政代發」模式拓寬銷路。今年以來,通過郵政「線上+線下」渠道,已幫助113户農户銷售蜂糖李3萬余單、共計15萬斤。
近年來,貴州郵政已逐步構建起從直播銷售到物流配送的完整助農閉環。郵政員工不僅參與直播帶貨,還提供上門打包收寄、專車發運等全程服務。貴州各地的茶葉、香腸、臍橙、百香果等特色農產品,也乘着電商直播的東風,走向全國各地千家萬戶的餐桌。今年1月至8月,通過郵政渠道助力,貴州農產品交易額達8672.54萬元,展現出良好的增長態勢和助農成效。
金融輸血,全產業鏈賦能農業現代化
長期以來,農業生產尤其是菸葉特色作物種植,因「小散弱」、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面臨融資難、銷售難、結算慢等多重困境。面對這一情況,郵儲銀行貴州省分行與貴州郵政通過戰略協同,聯合地方農業企業,構建起三方聯動的服務生態,推動農業產業實現從「小生產」到「大市場」的跨越。
截至今年8月,郵政、銀行、菸草三方續簽戰略協議,組建三位一體服務聯盟。依託菸草公司提供的種植數據,郵儲銀行為菸農建立種植信用檔案,實現「以種定貸」、精準授信。目前,已累計向菸農和商户發放貸款17.23億元,有效破解了生產端融資瓶頸。同時,三方合作推出智慧菸葉系統,集成實時支付、賬户校驗與菸農管理三大模塊,有效提升了菸葉產業鏈的數字化水平與運營效率。
郵銀協同帶來的強勁動力並不限於菸草產業。在「中國皺椒之鄉」畢節市大方縣,郵儲銀行大方縣支行與當地郵政公司多次深入鄉鎮調研辣椒產業,通過資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為辣椒種植、加工、銷售提供全鏈路支持。2025年,畢節郵銀加強協調,深入推進普惠金融服務,郵儲銀行畢節市分行發放貸款4.57億元,重點支持辣椒、蘋果等特色作物,推動農業產業鏈整體升級。
除了金融輸血,郵政員工化身宣傳員、採購員和業務員,藉助郵政廣泛的物流網絡和客户資源,幫助農產品走出大山、走進更廣闊的市場,真正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打通農村物流「毛細血管」
貴州郵政始終踐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宗旨,全力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打造農村綜合服務平臺,暢通投遞「毛細血管」,有效提升農村公共服務能力,為鄉村振興注入快遞動能。
村村有便民站點
今年1月26日,黔南州「服務鄉村振興、郵政快遞直投進村」縣村郵路改革項目正式啟動,郵件「縣直投村」模式在貴定縣進入試運行階段,這是黔南州推進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紮實且關鍵的一步。
清晨,貴定縣郵政分公司攬投員蔡廷海在貴定縣寄遞物流共配中心分揀包裹。「以前包裹是先送到鄉鎮再送進村,現在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拿到包裹,方便多了!」每到一個村,蔡廷海都會認真仔細地將每個村的包裹悉數放到郵政綜合便民服務站。
貴定縣重新規劃「縣—村」郵路后,因地制宜按照「縣村自辦郵路」依次進行串行投遞、城區普郵投遞班負責投遞、其所屬鎮的投遞員投遞等方式,讓原來每個鎮需要3名至5名投遞員變為現在的1名至2名,既降低運營成本,又確保「村村通郵、件件直達」。
貴州郵政目前已在全省多個縣建成功能完備的縣級物流中心,這些縣級物流中心承擔着郵件的集中分揀、倉儲以及與外部物流網絡的對接重任。鄉鎮支局所作為中間樞紐,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它們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部分支局所利用客運站場地資源進行擴建改造,疊加物流功能,實現與縣級中心和村級站點的有效銜接。村級站點按照「一村一站」的標準建設,通過整合農村商超、店鋪、村郵站、村委會等資源,在全省13695個建制村實現綜合便民服務站點全覆蓋,讓物流服務深入到鄉村的每一個角落。
深化客貨郵融合
自2023年開展客貨郵融合以來,貴州省已打造10個農村客貨郵融合試點,正在推進建設15個深化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農村客貨郵融合)試點。
今年3月,作為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試點縣之一,遵義市鳳岡縣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辦公廳、國家郵政局辦公室聯合發佈的《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名單》。鳳岡縣創新的「黨建引領+交郵融合+產業聯動」模式,成為貴州省唯一入選的典型案例。截至8月底,鳳岡縣郵政分公司整合縣內交通、郵政、快遞企業資源,已建成1個縣級交郵融合供配中心、10個鎮級服務站和63個村級服務點,形成「縣為中心、鎮為節點、村為末端」的三級物流配送網絡,進村快遞量達92.3萬余件,出村快遞量達0.45萬余件。
同時,貴州郵政在運輸環節加大農村投遞汽車的投入,不斷新增農村投遞汽車。汽車化投遞不僅提高運輸速度,還增強郵件運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有效縮短郵件的運輸時間,特別是在一些路況複雜的山區,汽車運輸的優勢更加明顯。
深化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貴州正以蹄疾步穩之勢推進。貴州郵政搶抓進一步深化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的契機,不斷增進與相關部門的協同聯動,匯聚各方資源,在提升農村物流效率、改善民生服務的道路上不斷邁進,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賦能鄉村產業
7月14日,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郵政分公司在空心李寄遞項目中迎來良好開局,當日收寄空心李1300余件,寄遞收入達3.97萬余元,更以「空運+次日達」的高效服務,讓這份山間珍果新鮮直達全國,收穫用户一致好評。
針對沿河自治縣沙子、中界兩大核心種植區,郵政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結合果農分佈、運輸半徑等因素,在產區內精準佈局52個代收點。這些代收點既是收寄站,更是服務站,寄遞事業部全體員工化身技術指導員,分批次進駐各代收點,從系統下單、面單打印到包裹稱重,全程一對一教學,確保代收點操作零障礙。與此同時,面對產季集中發貨的高峰,郵政員工主動變身打包助手,協助果農分揀、裝箱、加固,用熟練的打包技巧縮短發貨時間,讓新鮮的空心李「即摘即寄」。
「次日達的李子還帶着冰涼水氣,太新鮮了。」「現摘現發,速度真快。」消費者們紛紛點贊。從前期佈局到產季攻堅,沿河郵政用「實心服務」托起了空心李的「甜蜜事業」。當前的「鮮」亮開局,不僅是郵政服務地方特色產業的一次成功實踐,更以「空運+次日達」的模式,為農產品寄遞樹立了高效、新鮮的標杆,彰顯了「人民郵政為人民」的責任擔當。
「紅」引擎「綠」通道
貴州郵政始終踐行「郵政服務到哪里,黨建旗幟就飄揚到哪里」,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納入服務鄉村全面振興整體戰略,以「聚黨業融合力量促服務鄉村振興」實踐活動為抓手,壓實各級黨組織責任,讓「黨旗紅」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紅色引擎,讓「郵政綠」成為連接民生福祉的暖心紐帶,書寫下實干擔當的鄉村振興答卷。
田間地頭架起連心橋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新蒙村沙土地種出的黃心洋芋,粉糯香甜,放心下單。」黔南州都勻市墨衝鎮新蒙村的洋芋地旁,一場助農直播火熱開場。鏡頭前,都勻郵政的黨員挽着褲腳、戴着草帽,一邊幫村民李大叔搶收洋芋,一邊熱情推介產品。
此前,都勻市郵政分公司黨支部黨員走訪發現,李大叔家2000余斤洋芋滯銷,周邊種植戶也面臨同樣難題。村黨支部迅速與村委會溝通,敲定「線上直播+線下銷售」的破局思路。直播當天,黨員分工明確:有人講解產品特點,有人打包稱重,有人回覆網友諮詢。直播間訂單不斷,網友留言刷屏:「郵政黨員助農真實在,幫我多寄10斤給朋友。」
都勻市勻東鎮王司郵政支局的代購代寄代銷服務,更讓遊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外省務工的楊先生,因無法陪伴母親,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聯繫支局,希望幫忙採購藥品和果蔬。從那以后,無論颳風下雨,網點工作人員始終守諾:認真記錄用藥需求、精挑新鮮果蔬,有時還附上一張寫着關心話語的便籤。半年貼心服務,不僅讓楊先生的母親得到照料,也讓他成了郵政的忠實客户:「郵政幫我盡了孝心,這樣的服務值得信賴。」
從助農直播打通銷售堵點,到寄遞服務傳遞「家鄉味」,再到代購代寄代銷解決民生難題,貴州郵政以黨建為引領,將服務觸角延伸至鄉村每個角落,用一抹「郵政綠」架起黨和羣眾的「連心橋」。
駐村書記點亮振興路
「村子要發展,得先摸清家底、找對方向。」銅仁市石阡縣郵政分公司派駐石阡白沙鎮大堰村的第一書記廖幫強,自2021年接過駐村接力棒,便帶着「肩上有責、心中有民」的擔當,紮根基層一線。廖幫強與村「兩委」共同制定規劃,主動對接上級爭取政策資金,推動一個個項目落地:新修村組公路,改造水利設施,新建文化廣場,安裝太陽能路燈。硬件持續升級,為大堰村發展築牢根基。廖幫強引導村民發展茶葉種植500畝,推動250畝大豆玉米複合種植、220畝高粱種植、50畝南瓜種植,形成「主導產業+多元作物」的發展格局。
「王書記為我們修路、送米,這些都記在心里。」「王書記,常回家看看。」近日,黔南州惠水縣雅水鎮硐房村村民自發為離任駐村第一書記王得圳送行,用最質朴的方式表達感激。
2023年5月,帶着黔南州郵政分公司黨委的信任與囑託,王得圳踏上了硐房村,開啟了駐村第一書記之行。此后在硐房村的700多個日日夜夜,王得圳的身影穿梭在村寨的每個角落。歡送儀式上,一面寫有「駐村傾力辦實事、心繫百姓暖民心」的錦旗,被村民鄭重地送到王得圳手中。
2016年以來,貴州郵政始終將駐村幫扶作為服務國家戰略、踐行國企擔當的重要使命,累計派出駐村第一書記及專職人員140人,切實履行駐村幫扶職責,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更實成效。
黨建引領聚合力
「大家看,這是獼猴桃的保護衣,先撐開套果袋,再輕輕扭緊鐵絲,就能防曬、防蟲、防損傷。」在六盤水市水城區勺米鎮梭沙村獼猴桃種植基地,基地負責人張桂蘭向水城區郵政分公司黨支部黨員示範套袋技術。當天,水城區郵政分公司黨支部在此開展「黔郵先鋒・涼郵表率・黨建引領・紅心出山」主題黨日活動,以實干踐行服務鄉村振興的使命。
聽完講解,黨員們迅速分組投入勞作。「現在正是套袋關鍵期,我們正愁人手不夠,郵政黨員來得太及時了。」張桂蘭説。
從封裝郵包到包裹果實,從傳遞信件到傳遞希望,水城郵政始終把黨旗插在服務「三農」最前沿。這些套好袋的獼猴桃,承載着郵政助力產業出山的承諾,將沿着郵政網絡走向全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