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8 22:31
在 2026 年預算案即將提交議會之際,法國本周迎來了不到兩年內的第五位總理離職。
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尼(Sébastien Lecornu)於周一宣佈辭職,此前他組建的內閣基本保留了不受歡迎的前任政府成員,這一舉措引發強烈反對。而就在上個月,弗朗索瓦・貝魯(François Bayrou)因試圖推動一項包含取消兩個公共假日和凍結公共支出的節支計劃,同樣選擇辭職。
勒科爾尼的辭職引發外界質疑:包含迫切需要的債務削減改革在內的 2026 年預算案能否按時通過?不過,在與多個政黨的議員溝通后,他於周三以臨時總理身份作出一定保證,稱 「法國有意願在 12 月 31 日前敲定預算案」。
按經濟產出佔比計算,法國是歐洲支出規模最大的國家。其債務負擔僅次於希臘和意大利 —— 這兩個國家正是 2011 年歐洲債務危機的核心。
根據歐盟統計局(Eurostat)的數據,若以預算赤字(政府支出與收入的差額)衡量,法國同樣是歐盟中最 「揮霍」 的國家之一。
儘管法國長期存在嚴重超支問題,但自去年 6 月以來,債券投資者對其財政狀況的擔憂加劇,導致本就資金緊張的法國政府借貸成本進一步上升。
以下將解析近期法國債務引發政治與市場動盪的背后原因。
法國如何花費本國及債權人的資金?
目前,法國公共財政面臨的最大壓力來自 「社會福利保障」 支出,其中包括養老金、失業救濟金及其他相關開銷。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法國社會福利保障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23.3%,在歐盟內僅次於芬蘭,位居第二。
以全球標準來看,法國此類支出也處於較高水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採用與歐盟統計局不同的統計方法,其數據顯示,去年法國社會福利保障支出佔 GDP 的比例高達 30.6%,遠高於美國的 19.8%。
國家養老金在法國社會支出中佔比頗高。相較於其他許多富裕經濟體,法國的養老金標準更為優厚,且領取年齡更早。
除養老金、醫療保健等傳統支出外,法國政府還為一些特殊福利提供資金支持。例如,據協助外國企業在法設立機構的國家機構 「法國商務投資署」(Business France)介紹,政府會為僱傭育兒工作者或保姆照顧 6 歲以下兒童的家庭提供經濟補貼。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經濟學教授、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前經濟顧問亞歷山德拉・魯萊(Alexandra Roulet)向 CNN 表示:「我們目前報銷的許多項目,實際上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承受能力。」
此外,法國政府近年來應對兩場接連發生的危機,也加劇了債務負擔。為保護家庭和企業免受新冠疫情衝擊,以及 2022 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引發的能源價格飆升影響,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
未來出路在何方?
對於解決債務問題應 「削減支出」 還是 「提高税收」,法國政界存在嚴重分歧 —— 尤其是當前税收本已處於高位。2023 年,法國税收與社保繳費收入佔 GDP 的 45.6%,為歐盟最高水平。
同時,在民眾大規模抗議緊縮措施的背景下,達成削減赤字的預算共識也變得異常困難。
以今年早些時候政府試圖削減高額醫療支出的舉措為例:政府提議減少對出租車接送特定患者往返就醫的補貼,這一計劃直接引發了抗議活動。
2023 年,政府曾強行推動養老金改革,計劃到 2030 年將法定退休年齡從 62 歲提高至 64 歲,儘管該改革最終立法通過,但仍引發了大規模抗議。
自 2017 年馬克龍執政以來,其早期實施的企業減税和取消財富税政策,進一步激化了民眾不滿。再加上他提出的汽油環保税加税計劃,這些措施讓他被貼上 「富人總統」 的標籤,而這一形象至今難以擺脫。
「政治癱瘓」 困局
法國的債務負擔在發達國家中位居前列:經合組織數據顯示,2023 年法國債務佔 GDP 比例為 116.5%,美國同期為 122.9%。
從 10 年期國債這一基準指標來看,投資者如今認為,作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的法國,其借貸風險已高於希臘、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 —— 這些國家均曾是 2011 年歐洲債務危機的核心參與方。
市場動盪的主要原因在於,法國無法推進公共財政修復工作。政策制定陷入停滯的根源可追溯至 2024 年 6 月:當時馬克龍解散議會並提前舉行大選,這場政治豪賭最終導致其所在政黨席位流失,國民議會陷入分裂。
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首席經濟學家霍爾格・施米丁(Holger Schmieding)在接受 CNN 採訪時表示:「自馬克龍解散議會導致政治癱瘓以來,法國已成為歐元區(使用歐元的 20 個國家)的薄弱環節。」
近期,法國與意大利借貸成本的對比變化尤為顯著。作為歐盟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債務負擔更重,經濟增長也更疲軟。
然而,意大利由在議會中擁有穩固多數席位的聯合政府執政,且已採取措施削減預算赤字。
諮詢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歐洲經濟學家安德魯・肯寧厄姆(Andrew Kenningham)向 CNN 指出:「從當前政治局勢來看…… 意大利實際上相當穩定。這就是為何即便在法國又一位總理辭職前,該國已比意大利更受市場關注。」
目前,分析師普遍認為,短期內不會爆發以法國為核心的新一輪歐洲債務危機。
但肯寧厄姆表示,若極右翼或極左翼候選人在 2027 年下一輪總統選舉中獲勝(選舉目前定於該年舉行),法國的借貸成本可能會大幅攀升。
他解釋道:「如果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當選,甚至左翼政黨的讓 - 呂克・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當選…… 即便他們只落實了一半競選時承諾的政策,債券市場也肯定會陷入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