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8 19:28
中國正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這一發展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專注工業製造的企業也開始活躍在資本市場上。
據港交所9月29日披露,珠海精實測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實測控」)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書,中金公司、浦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該公司是一家融合測量、控制與AI技術,專注於打造工業與消費領域柔性製造技術與應用的柔性製造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按2024年收入計,精實測控是國內第二大的消費電子PCBA功能及性能測試裝備與服務提供商,亦是是中國ODM模式下排名前十大的智能測控裝備與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那麼,在國家大力推行智能製造、工業4.0之際,此次精實測控赴港之際又將收穫什麼樣的發展機遇呢?公司投資價值又如何?
收入波動,盈利能力「強悍」
據悉,在工業領域,精實測控專注測控技術十余年,具備從傳感數據採集、算法分析到裝備集成的全鏈條研發能力。同時,還具備在消費電子、汽車及家電等領域形成大規模非標定製化設備與服務交付能力,為客户零部件與整機提供覆蓋設計、試驗驗證、產線量產等全流程的測控與工藝裝備及測控數據增值服務。
拆分收入結構來看,智通財經觀察到,目前該公司已經形成以工業級智能測控裝備為主要增長曲線,消費級智能柔性製造裝備與服務為「第二增長曲線」的業務版圖。
這一業務版圖顯然也體現了精實測控在業務佈局上的「深度」與「廣度」。深度上,它紮根於半導體后道檢測這一高門檻領域;廣度上,它驗證過精實測控從技術平臺拓展到相關的電子製造場景,開闢了第二增長曲線。
(圖片來源:精實測控招股書)
透過財務數據來看,精實測控的戰略佈局目前似乎並沒有良好的反映在公司的基本面上。
具體而言,精實測控業績增勢在2025年上半年「戛然而止」。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03億元,同比下滑29.9%;淨利潤也由盈轉虧,為-1.18億元,2024年同期公司淨利潤為0.19億元。
在此之前,公司整體業績則是波動增長狀態——2022年至2024年,精實測控實現營收分別為5.68億元、6.98億元、8.63億元,逐年增長;實現淨利潤則分別為0.71億元、0.18億元、0.60億元。
從招股書披露的內容來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營收下滑或與公司在線測試裝備的收入下降不無關係,期內該板塊業務實現收入為1.10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1.84億元大幅下滑,而營收佔比也從2024年同期的63.4%降至54.2%。
淨利潤由盈轉虧,除了營收下滑影響之外,則或於公司激增的研發支出及產品結構調整陣痛不無關係。上半年,公司研發支出佔收入比例高達41.4%,遠高於2024年全年的16.8%。
公司在CES 2025上推出了PRIME AI Agent、Smart Lab智能實驗室等創新解決方案,研發投入主要用於AI與測控技術融合,雖有利於長期競爭力提升,但短期內大幅侵蝕利潤。
與此同時,公司正從傳統測試設備向工業AI+柔性製造轉型,新舊業務銜接期出現收入與成本不匹配。高毛利率的在線測試裝備收入波動,而新型解決方案尚處市場培育期,未能形成穩定利潤貢獻。
不過,所幸的是,精實測控的合毛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且客户資源也比較優質,不失為公司基本面上的亮點之處。
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精實測控分別錄得54.6%、42.0%和43.2%毛利率,整體保持在較高水平,這體現了其技術壁壘和產品競爭力。
另外,公司下游客户包括半導體封測廠商、芯片原廠及電子製造商等,如聯合科技、安森美集團等,這顯然也證明了其產品獲得了行業頭部客户的認可。
整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精實測控業績雖顯露了一定的下滑之勢,但從盈利能力和客户資源來看,公司基本面亦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行業處於高速成長期,市場競爭亦愈發激烈
精實測控的核心賽道是工業自動化領域的「機器視覺」和「智能測控」,具體應用於鋰電池製造、3C電子(消費電子)等高端精密製造的檢測環節。從市場發展潛力來看,該公司所處賽道完美地契合了國家戰略和核心產業發展趨勢,市場需求明確且持續增長,發展潛力巨大。
一分為二地看,在工業4.0浪潮之下,隨着物聯網、大數據、AI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提高製造效率內在必要性愈發重要,智能TMC裝備和服務正以快速地增長速度邁向千億市場。
據悉,智能TMC裝備及服務是指利用先進的測試、測量和控制技術,在智能製造的關鍵階段,如智能研發和智能生產中,對物理量、參數和指標進行高精度檢測和動態控制的裝備和服務。2020年至2024年,全球智能TMC裝備及服務的市場規模由523億美元增長至1,362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27.0%。預計市場將以17.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9年達到3,077億美元。
而在智能消費柔性製造裝備及服務行業上,隨着技術升級和創新生產模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直接參與產品定製,情感價值、個人表達和小眾文化日益推動消費,全球智能消費柔性製造裝備及服務行業正在迅速發展。
智能消費柔性製造裝備及服務是指主要由滿足日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消費者需求所驅動的工業模式。2020年至2024年,全球智能消費柔性製造裝備及服務的市場規模由213億美元擴大至37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5.5%,預計市場將以20.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9年將達到950億美元。
基於上可以看到,精實測控所處的兩大賽道均呈現雙高位增速,而這也意味着公司這兩大行業成長潛力較為可期,對於精實測控而言這也不失為較大的發展機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高利潤和高增長的市場亦容易吸引大量競爭者湧入。據悉,精實測控不僅要面對海克斯康、基恩士等國際巨頭的競爭,還要面對國內眾多上市公司(如天準科技、矩子科技等)和創業公司的追趕。市場競爭加劇可能導致價格戰,擠壓利潤空間,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另外,下游製造技術日新月異(如電池技術從卷繞到疊片, CTC技術的出現),對檢測技術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精實測控顯然也避不可避的面臨着較大技術迭代與研發壓力,公司必須持續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緊跟甚至引領技術發展,否則有被淘汰的風險。
綜上來看,精實測控身處一個前景廣闊、高速發展的優質賽道,其核心優勢在於深厚的技術壁壘、對黃金賽道的精準聚焦等,這些優勢使其在過去幾年獲得了快速成長。然而,公司未來發展也面臨行業周期波動、市場競爭白熱化等挑戰。其長期發展的關鍵在於能否持續技術創新,保持技術領先,及能否頂住競爭壓力,維持甚至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
因此,總的來説,精實測控算的上一家典型的在細分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隱形冠軍」型企業,其未來發展與鋰電池行業的景氣度高度相關,機遇與風險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