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京東養車、天貓養車夾擊,途虎規模贏了、利潤輸了?

2025-10-08 17:55

(來源:韭菜財經APP)

作為中國汽車后市場互聯網平臺的先行者,途虎養車一度被譽為「輪胎電商一哥」、「養車界的滴滴」。然而,就是這家曾以顛覆傳統汽修業為己任、連續多年高速擴張的明星企業,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增速回暖卻暗藏隱憂的成績單。

財報顯示,2025年上半年途虎養車營業收入為78.7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5%,增速較2024年同期有所加快。單看數字,似乎走出了低谷,但若對比其巔峰時期動輒30%以上的增速,以及同期京東養車全渠道服務收入迅猛的漲勢,途虎的這份「回暖」顯得成色不足,更像是高位盤整下的温和反彈。

途虎養車創始人陳敏曾多次強調:「途虎的核心是標準化、可複製的服務能力。」但在車主越來越看重個性化、便捷性、信任度的今天,僅靠「標準化」三個字恐怕還不夠。當年輕人更習慣在抖音、小紅書獲取養車信息,當新能源車維修保養需求爆發卻與傳統燃油車邏輯不同,當社區快修店憑藉靈活性和熟人關係搶走「最后一公里」客源

途虎這個「養車巨頭」,也不得不面對增速放緩、盈利承壓和新模式衝擊的重挑戰。

「流量」到「留量」

途虎將此次增速回升,歸功於夏季輪胎更換旺季的強勁需求、數字化運營效率提升,以及會員粘性的增強。好的方面是,公司的收入還在持續增長。尤其是第二季度,增速回升到12%左右,説明在政策推動下,汽車消費市場有所回暖。基本盤業務輪胎更換和機油保養,表現依然穩健,上半年收入佔比超過六成,在各個細分服務里保持行業領先。

同時,新能源車專修、鈑噴、電池檢測這些新業務,訂單量也在穩步提升。另外,公司通過和零配件品牌直供合作、發展自營產品線,帶動毛利率有所改善,看得出供應鏈優化開始見效。

不過,問題也逐漸浮現。第二季度,雖然輪胎、保養這類傳統優勢品類的訂單量還在漲,但客單價卻比去年同期略有下滑,部分原因是平臺促銷力度加大、行業價格戰更激烈。儘管公司在採購成本上有規模優勢,可租金、人工、營銷這些運營開支不斷上漲,持續擠壓利潤空間。

更關鍵的是,公司目前業務結構還是高度依賴輪胎、保養這類標準化品類,而高毛利的差異化服務滲透仍然不足。與此同時,線下門店擴張速度雖然快,但單店盈利模型還沒完全跑通,現金流和加盟商管理也面臨不小挑戰。

從長遠看,公司仍高度依賴傳統燃油車保養業務,但隨着電動車滲透率提升,這塊市場的增長空間已經見頂。雖然幾年前就開始佈局新能源售后,比如設專修工位、培訓技師、跟車企合作,但目前新能源業務收入貢獻仍然偏低,還沒能成為新的增長引擎。相比上汽車享家、寧德時代等對手仍有差距。雖然近期與比亞迪、蔚來等品牌達成了合作,接入了部分車型維修數據,但整體仍處在探索階段,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還沒有真正跑通。

誰在分走途虎的蛋糕?

途虎雖然已經上市,且背后有騰訊、紅杉、高瓴等長期資本支持,但它的增長曲線近年來看點不足。盈利能力仍未見實質性改善補貼一停,利潤就顫。

其實不光途虎,其他幾家都已經全面開火了。京東養車靠着京東集團的物流和供應鏈,打出30分鍾送達、一小時安裝」的極速服務,2024年門店數就突破了3000家;天貓養車則依託阿里生態,用「數據賦能門店」作為賣點,把會員和數據在線上線下打通;就連馳加、小拇指這類傳統連鎖,也都在默默升級系統、整合供應鏈,守好自己的優勢區域。它們不一定比途虎更懂互聯網,但在資金實力、供應鏈根基和直接客户來源上,往往更有底氣做長期競爭。

更關鍵的是,養車行業的競爭打到后半場,本質是「供應鏈+服務」的雙重比拼。真正的勝負手不在流量,而在履約能力配件能不能快速、低價、保真地送到門店,服務能不能做到標準、可控、高效地交付給車主。目前途虎在門店數量和用户規模上確實領先,但在配件源頭控制、技師人才培養、單店盈利模型這些深水區環節,護城河還不夠寬。

另一方面,傳統4S店體系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主機廠和經銷商體系也在積極反撲,通過保修綁定、原廠配件專供等方式守住基本盤。而天貓、京東這類互聯網平臺,除了供應鏈能力強,還自帶流量入口和用户習慣,跨界打劫的優勢明顯。

消費者也在不斷成長,他們對服務的需求不再只是「便宜」或「方便」,更看重透明、可信、專業。平臺「能下單」只是第一步,「能信任」纔是復購的關鍵。目前整個行業仍普遍面臨「信任赤字」價格透不透明?配件是不是正品?技師專不專業?如果途虎在一兩年內不能建立起「靠譜」的品牌認知,即便價格更低、門店更多,也可能被用户歸為「比價工具」。

未來靠什麼增長?

整體來看,途虎的基本盤仍然穩固。網點數量超5000家,覆蓋全國多數城市,品牌認知度高,供應鏈體系成熟,這幾項在行業里仍處領先位置。但也確實面臨增長瓶頸:傳統業務增速放緩,新業務投入大、回報慢,線上線下融合成本高。

更關鍵的是,行業正在經歷技術大換血。新能源車越來越普及,保養間隔拉長、項目變少,過去依賴機油、濾清器這類傳統業務的空間被擠壓,而對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等新技術的需求猛增。同時,政策層面不斷推動汽車消費升級,用户對一站式、高品質服務的期待也越來越明確。

在這種背景下,途虎必須加快推進戰略轉型,不能只守着老業務,要儘快找到第二、第三增長曲線。內部來看,盈利模式還沒完全跑通,服務質量管控壓力大,人才結構也要跟上技術變革的步伐。外部環境上,消費意願波動、行業監管趨嚴,再加上競爭對手不斷擠壓市場份額,途虎面臨的挑戰是全方位的。

一是深耕供應鏈不能只追求「多」,更要做到「精」和「專」。既要保持標準件的價格優勢,也要提升非標件、技術件的數字化供應能力,甚至可以考慮做自有品牌,把毛利率提上來。同時藉助規模優勢向上遊要議價權。

二是強化服務賦能從流量平臺真正轉向服務平臺。加強對加盟店的技術培訓、管理支持和數字化工具賦能,幫助它們提升盈利能力和服務質量。還要大力發展會員體系,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用户的長期價值,而不只是做一次性生意。

新能源業務更是必爭之地。雖然投入大、難度高,但必須佈局。比如主動與新能源品牌建立合作、建設三電維修能力、開發新能源車專屬的檢測與養護套餐,搶佔未來的服務入口。

説到底,中國汽車后市場雖然規模龐大,但長期以來分散低效的局面還沒根本改變。未來能跑出來的,一定是那些既能整合供應鏈、又能賦能終端、管理者如何在堅持戰略定力的同時,又保持靈活應變還能真正贏得車主信任的平臺。

結語:途虎養車可以説是國內汽車后市場的一個標杆,用了十年時間不僅教育了用户,還重新定義了行業服務標準。但現在面臨的挑戰也不小:前有京東、天貓憑藉巨大流量強勢入場,后有傳統連鎖店依靠專業服務能力緊追不捨,途虎原來的領先優勢正在被一點點追平。

擺在途虎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繼續走原來那套「重資產、標準化」的老路,靠規模穩住局面;另一條是邁向「平臺化、生態化」的新戰場,雖然這意味着要和巨頭正面競爭、甚至徹底調整現有模式,但這條路空間更大,也是突破增長天花板的必然選擇。

長遠來看,未來能真正勝出的養車平臺,一定得是「三棲戰士」,既要懂線下服務,又要強於線上運營,還得有深厚的供應鏈能力。途虎必須加快從依賴流量的單輪驅動,轉向「供應鏈+服務」雙輪驅動;不能只做門店的管理者,更要成為整個行業的賦能者。

説到底,途虎接下來的重點不應再是盲目追求規模擴張,而是要轉向有質量的持續增長。行業的終局,終究是技術能力、服務體驗和商業效率的整體提升,而不是隻靠資本燒錢、打價格戰。只有把基本功做紮實,才能在長期競爭中站穩腳跟。#途虎養車#京東養車#天貓養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