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加密圈「搶灘」代幣化股票 投資者權益淪為犧牲品?

2025-10-08 15:10

智通財經APP獲悉,多家加密貨幣公司正競相推出與股票掛鉤的代幣產品,這一趨勢正引起傳統金融機構和監管專家的警惕。他們警告,這類快速增長的新型金融產品可能會對投資者和市場穩定性構成風險。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加密貨幣的支持立場及其政府推動友好監管政策的推動下,加密貨幣行業正抓緊機會,借全球範圍內對該領域日益高漲的熱情搶佔市場。

Robinhood(HOOD.US)、Gemini(GEMI.US)、Kraken等公司已在歐洲推出股票代幣化產品;而 Coinbase(COIN.US)、Robinhood以及初創公司Dinari則在尋求監管批准,計劃在美國推出類似產品。與此同時,納斯達克(NDAQ.US)上月成為首家提議提供代幣化股票的大型交易所。

業內人士表示,代幣化股票(基於區塊鏈技術、追蹤傳統股票價格的金融工具)有望為股票市場帶來革命性變革——它能實現股票24小時不間斷交易和即時結算,從而提高市場流動性並降低交易成本。據代幣化數據追蹤平臺RWA.xyz統計,截至9月,面向散户投資者的代幣化公開股票總價值已增至4.12億美元,而12個月前這一數字僅為數百萬美元。

然而,通過對多款產品的調研以及對12位行業高管和法律專家的採訪發現,儘管許多代幣化產品在營銷時主打「類股票」概念,但其提供的股東權利、信息披露程度和投資者保護措施,往往遠不及傳統股票。相反,這些產品更接近風險較高的衍生品。批評人士指出,這無疑增加了投資者面臨的風險;若缺乏監管,代幣化趨勢更可能損害市場完整性並導致流動性碎片化。

倫敦高偉紳律師事務所合夥人Diego Ballon Ossio表示:「投資者購買這類產品,本質上是通過一種合成工具間接獲得股票敞口。但要弄清楚自己到底買了什麼,這一重任很大程度上落在了投資者自己身上。」

目前,已有少數公司在區塊鏈(一種可作為共享數字賬本的軟件)上發行了實驗性股票代幣,但大多數代幣化股票仍與上市公司掛鉤,由Ondo Global Markets、Dinari等第三方機構發行。部分代幣與標的股票實現1:1資產背書,另有部分則通過衍生品為投資者提供經濟風險敞口。

對於股票代幣應適用何種監管規則,業內尚未達成共識,不同產品提供的投資者權利與保護措施也存在差異。通常情況下,這類產品不賦予投資者所有權、投票權或傳統股息收益,反而會讓投資者面臨來自代幣發行方的交易對手風險。

以英偉達(NVDA.US)和特斯拉(TSLA.US)為例,目前市場上與其掛鉤的代幣不僅數量眾多,其結構設計與條款細則也各不相同。

提供1:1資產抵押的Dinari首席執行官Gabriel Otte坦言:「不同代幣化產品的權利設置和信息披露標準各不相同,這一點確實令人深感擔憂。」

今年6月,Robinhood推出了與上市公司掛鉤的代幣交易業務,並宣佈計劃進一步提供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代幣化產品。為推廣新業務,該公司還免費發放了與OpenAI掛鉤的代幣。根據其條款細則,這些代幣屬於衍生品合約,背后由Robinhood持有的特殊目的實體(SPV)基金份額提供支持,而該實體持有OpenAI的可轉換票據。這一舉措遭到了OpenAI的反對,后者表示並未認可該產品;同時,Robinhood在歐洲的監管機構也對此展開了審查。

Robinhood加密貨幣業務總經理Johann Kerbrat稱,公司已明確標註其代幣屬於衍生品。他補充道:「這不過是向前邁進了一步,能夠享受到不再需要數日結算周期的好處。」 不過,該公司發言人稱,儘管Robinhood已在區塊鏈上發行上市公司代幣,但目前交易結算尚未通過區塊鏈完成。

Gemini則拒絕就此置評。

核心投資者保護問題

在歐洲,Robinhood、Kraken等公司依據《金融工具市場指令》(MiFID)下的衍生品規則開展業務,但部分法律專家認為,該法規不足以監管這類新型產品。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Paul Atkins對加密貨幣持友好態度,他曾表示,SEC計劃為潛在發行方提供證券規則豁免。

然而,這一計劃遭到了華爾街巨頭的反對,其中包括Citadel Securities和美國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SIFMA)。這些機構認為,此類重大結構性變革應通過正式的規則制定程序推進。

SIFMA國際資本市場主管Peter Ryan強調:「即便證券通過區塊鍊形式呈現,也不會改變其核心投資者保護要求及其他適用條款。」

今年7月,Citadel Securities在致SEC的信中表達了擔憂,稱代幣化可能導致公開市場的流動性流失。SEC發言人拒絕就此發表評論,而Citadel Securities除信函內容外也未提供更多回應。

負責協助監管MiFID的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ESMA)發言人稱,已意識到代幣化可能帶來的風險,並正密切關注相關動態。

世界交易所聯合會近期呼籲監管機構加強對代幣化的管控,理由是當前投資者保護措施不足且存在流動性分散問題。不過,該機構表示,支持納斯達克的代幣化股票提議,因為該提議將代幣視為傳統股票進行監管。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Coinbase也在與SEC磋商,計劃推出代幣化證券產品,這類產品將為投資者提供與傳統股票同等的完整合法權利及收益。

其他發行方則表示,其業務嚴格遵循傳統證券規則、反洗錢法規、破產保護條款及其他相關規定。

Kraken全球消費者業務負責人Mark Greenberg稱,該公司的代幣化產品採用「黃金標準」—— 不僅實現1:1資產抵押,還充分履行投資者信息披露義務;同時,他將其他衍生品類產品貶斥為 「借據(IOUs)」。

Ondo Finance首席戰略官Ian De Bode表示:「若操作得當,代幣化非但不會削弱投資者保護,反而會增強這一環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