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卡在「手」上!報道稱特斯拉不斷下調「擎天柱」機器人產量目標,夏天已降至2000台

2025-10-08 09:39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網易科技)

在覈心的電動汽車業務增長乏力之際,被埃隆·馬斯克寄予厚望、並稱其最終將超越電動汽車業務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Optimus)項目,正因關鍵技術瓶頸遭遇重大挫折。

媒體援引兩位知情人士消息稱,由於在機器人「手部」這一技術挑戰最大的部件上進展艱難,特斯拉已放棄了年內生產數千臺機器人的計劃。

產量目標一再縮水,「手」部成最大技術瓶頸

擎天柱項目的生產雄心在2025年經歷了過山車式的下滑。

年初,特斯拉計劃將產量從2024年的幾十台提升至數千台。3月,馬斯克在內部會議上更是將目標推高至「至少5000台」。

然而,這一激進目標從一開始就面臨內部的現實阻力。據知情人士稱,項目員工曾多次向馬斯克表示,其設定的擴張時間表過於樂觀。隨后的事實印證了這些擔憂:僅僅數月后,生產目標就被大幅削減至2000台。

到了夏天,員工向馬斯克匯報稱,因為其「手部」存在功能缺陷,即便能造出2000臺機器人,這些機器人的實用性也會降低。

這最終導致特斯拉放棄了今年的量產計劃,轉而重新投入資源,以期攻克手部設計並進行其他改進。馬斯克本人在9月的一次播客中也承認,「包括前臂在內的手部,是整個機器人工程難度的主要部分」。

伴隨項目延期的是核心領導層的變動。擎天柱工程負責人米蘭·科瓦奇(Milan Kovac)已於6月離職。

目前,項目由三位高管分工領導:康斯坦丁諾斯·拉斯卡里斯(Konstantinos Laskaris)負責硬件設計,阿肖克·埃勒斯瓦米(Ashok Elluswamy)負責軟件,拉斯·莫拉維(Lars Moravy)負責製造,三人均直接向馬斯克匯報。其中,后兩位高管同時還負責特斯拉的汽車業務。

從「進廠打工」到「機器人科學家」

儘管短期量產遇阻,馬斯克為擎天柱規劃的未來依舊宏大。他不僅希望擎天柱能登上SpaceX明年底的火星飛船,還計劃將其與人工智能公司xAI深度整合,最終打造出能替代白領甚至科學家的「機器人科學家」。

對於擎天柱上火星的「火星計劃」,媒體援引業內人士評論稱,當前版本的擎天柱是為地球室內環境設計的,若要在平均温度低至零下80華氏度(約零下62攝氏度)的火星上工作,除非穿上特製宇航服並完全重新設計其熱管理系統,否則幾乎無法執行任何任務。

而讓擎天柱通過xAI的Grok模型成為「機器人科學家」在實驗室進行科研,仍停留在內部討論的遙遠設想階段。

目前,擎天柱在特斯拉工廠的應用僅限於分揀電池、安全巡邏等基礎性重複勞動。

特斯拉堅持人形設計的核心邏輯,是希望利用互聯網上數十億計的人類活動視頻來訓練機器人。然而,將這些非結構化的視頻數據轉化為有效的訓練指令,本身就是一項巨大的技術挑戰。現階段,特斯拉仍主要使用自己員工從事家務、行走等活動的視頻進行訓練。

在特斯拉艱難攻克技術難關的同時,外部競爭正日益激烈。Meta、亞馬遜等巨頭已紛紛入局,Figure AI、1X等初創公司也正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鉅額融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