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印度尼西亞努力控制產量,鎳過剩將持續存在

2025-10-08 00:37

國際鎳研究小組(INSG)預測,全球鎳市場至少將在兩年內保持盈余。INSG周二表示,隨着產量增長繼續超過需求,2025年盈余將達到209,000噸,2026年將升至261,000噸。

這家總部位於里斯本的集團表示:「2026年全球鎳需求預計將增至382萬噸,而2025年為360萬噸。」並指出產量預計將增長更快,從381萬噸增至409萬噸同期。

差距的擴大凸顯了最重要的工業金屬之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隨着更便宜的磷酸鐵鋰電池的普及,用於不鏽鋼和電動汽車電池的鎳的需求增長放緩。然而,供應,尤其是來自印度尼西亞的供應,仍然具有彈性。

「與2025年類似,不鏽鋼將推動需求增長,而電池需求可能會保持緩慢,預計增長將温和,」住友金屬礦業總經理Shirou Imai表示。

佔全球鎳供應量一半以上的印度尼西亞一直處於這一擴張的中心。儘管如此,考慮到環境問題,儘管政府努力控制該行業,但其產量仍在繼續上升。

這些努力包括推迟頒發年度工作許可證(RKAB)、在未獲得林業批准的情況下沒收土地以及制裁未能滿足開墾保證的公司。據Argus Media報道,能源和礦產資源部最近將採礦工作計劃的有效期縮短至一年,實際上使2025年之前批准的多年RKAB無效。

印度尼西亞努力主導全球鎳業的努力付出了沉重的生態代價,有報道稱拉賈安帕特和哈爾瑪赫拉等關鍵礦區存在森林砍伐、沉積和珊瑚礁破壞。監管團體認為,公司未能充分恢復受損的生態系統,當地社區首當其衝地受到污染的影響。

據亞洲新聞網報道,礦業倡導網絡活動人士赫馬·西圖莫蘭(Hema Situmorang)表示:「鎳工業污染了河流和海洋,破壞了森林,毒害了屍體,現在還將村民定為犯罪。」政府審計和環境評級對於重建公眾信任幾乎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因為活動人士繼續記錄快速開採造成的社會和生態損失。

鎳對能源轉型的重要性意味着全球對印度尼西亞的關注不太可能消失。該國的紅土礦是生產鎳生鐵和混合氫氧化物沉澱物所必需的。而且,雖然這些工藝是高度能源密集型的,但作為能源淨進口國,印度尼西亞受益於油價低迷,這使得生產具有競爭力,儘管鎳價格仍遠低於近期高點。

閲讀下一步:

照片來自Shutterstock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