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險資頻現大型港股IPO,選股邏輯更重什麼?

2025-10-07 22:38

日前,紫金礦業旗下紫金黃金國際正式登陸港交所,吸引了29家基石投資者,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貝萊德、高瓴等全球長線投資者及產業資本。

值得注意的是,泰康人壽、太保資管等險資也出現在上述基石投資者的名單中。今年以來,泰康人壽(含集團)一共認購了至少5只港股IPO,太保還參與了寧德時代和紫金黃金國際等項目。

  「除了國際資金之外,險資是今年港股IPO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像公募基金受制於QDII限額,險資資金規模更大,不過從長期配置的角度看依然側重固收,選股比較謹慎。」一位中資券商投行業務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險資搶灘港股IPO

日前,紫金礦業旗下紫金黃金國際在香港上市,這是今年港股募資第二大的IPO,也是A股分拆上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

  從配售結果看,紫金黃金國際此次招股引入了29家基石投資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高瓴、貝萊德集團、施羅德集團、高毅資產、富達基金、景林、柏基投資、中國太保、泰康人壽、匯添富、UBS、廣發國際、Dao Yi Capital、雲鋒投資、加皇環球資產管理、景順資本、CPE River、橡樹資本、未來資產金融集團、富國基金、IDG Breyer Fund、Arc Avenue、大灣區共同家園投資、Millennium Capital、SMG Management、招金礦業(01818.HK)等。

  其中,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和高瓴分別獲配1633萬股,貝萊德、施羅德分別獲配1306萬股,中國太保、泰康人壽分別獲配653萬股。

今年以來,泰康人壽、中國太保等多家險資已多次參與港股IPO的全球配售。

據券商中國記者不完全統計,泰康人壽至少出現在5家港股IPO的基石投資者名單中,除了紫金黃金國際,還有禾賽-W、峰岹科技、三花智控、寧德時代。

如果按照認購價格×認購股數計算,泰康人壽認購上述5只港股的資金規模分別為:紫金黃金國際4.68億港元,禾賽-W 2.18億港元,峰岹科技1.96億港元,三花智控1.57億港元,寧德時代3.88億港元,累計幾次用於打新股獲配資金規模超過14億港元。

  無獨有偶,中國太保也參與了紫金黃金國際和寧德時代的港股新股配售,獲配股數和資金規模與泰康人壽相同。

  此外,港股IPO的基石投資者名單也頻頻出現其他險資的身影。大家人壽認購奇瑞汽車836萬股,耗資約 2.57億港元;中郵人壽打新奧克斯電氣,認購2249.80萬股,資金規模約3.92億港元。

現身今年A股最大IPO

除了港股IPO之外,今年險資加大股權投資的力度不僅從二級市場入手,一級市場新股也不可或缺,年內A股募資規模最大(181.7億元)的IPO——華電新能也出現了險資的身影。

  其中,中國人壽作為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3.01億股,動用資金約9.59億元,上市首日浮盈12億元;中國人壽同時還參與了電投產融的增發,獲配股數多達44.05億股,持有市值約522億元。

  事實上,在華電新能IPO發行前,中國人壽已持有華電新能7.96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2.21%,是第三大股東;平安人壽持有華電新能2.19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0.61%,在15位股東中排14位。

  一位中資券商投行業務負責人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除了國際資金之外,險資是今年港股IPO中不可忽視的力量,不像公募基金受制於QDII限額,險資資金規模更大。」

  而險資當然也不會錯過A股IPO申購,只不過從長期配置的角度看依然側重固收,選股比較謹慎,更多以能源/公共事業等大型項目為主。

  尤其是今年3月28日之后,中國證監會發布《關於修改(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的決定》,新增了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資產管理產品作為IPO優先配售對象,險資作為A類投資者在配售比例上比過去更有優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