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7 16:42
文/馮玲玲
中秋節期間,月餅市場迎來年度消費高潮,今年月餅有新變化!
包裝回歸簡約本質
今年中秋前夕,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專題研究遏制「天價」月餅工作。重慶、太原、柳州等多地市場監管部門發佈提醒告誡函,拒絕過度包裝,倡導綠色簡約包裝。
這並非國家首次對月餅過度包裝這一「頑疾」出手。
在2021年8月和2022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先后發佈《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粧品》國家標準及其第1號修改單,明確要求月餅包裝不應使用貴重材料,層數不得超過三層,包裝成本不得高於產品售價的一定比例。
今年月餅市場,木質、金屬材質的豪華包裝已難得一見。在南京某蘇果商超,食品區C位的月餅禮盒多采用簡潔紙盒、塑料或鐵盒包裝,不僅降低了包裝成本、減少了資源浪費,也讓消費者更加註重月餅本身的品質。
這種變化不僅響應了政策要求,也契合了消費需求。《京東月餅品類2025年趨勢洞察報告》顯示,約59%的消費者偏好簡約包裝,價格適中、攜帶方便和可重複利用是核心考量因素。
月餅「瘦身令」的背后是綠色消費理念的深入人心。
越來越多的品牌還推出可循環利用的包裝,如用可降解材料製作包裝盒,或設計成多功能收納盒,既提高了包裝的實用性,又符合環保理念。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在政策規範、行業自律與消費觀念升級等多重因素推動下,月餅市場有望逐步告別奢華包裝與高價炒作。對月餅行業的層層監管,有利於推動節日食品迴歸大眾消費品屬性,促進產業鏈全面重構與優化。
文創月餅走俏市場
在包裝做「減法」的同時,不少品牌還在文化內涵上做「加法」。
從博物館IP聯名到地方文化賦能,文創月餅讓一塊塊小小糕點升級為文化載體。
中國考古博物館以彩繪龍紋陶盤、青銅犧尊等鎮館之寶為靈感,推出微縮復刻月餅,展現千年文明符號。故宮博物院《千里江山圖》主題月餅,將青綠山水與現代藝術結合,形成浮雕式紋樣。
地域文化與熱點事件的結合更顯巧思。蘇州稻香村借「蘇超」熱潮,推出融合13座城市文化的「足球+城市」月餅,併爲不同口味定製獨特標籤:「浪里馬」芸沙枸杞淮山藥月餅、「蘇得起」碧螺春茶月餅等,兼具趣味創意和地域風味。
地方風味與文化IP的融合同樣頗具新意。青島啤酒博物館推出了啤酒月餅。陝西曆史博物館與長安大排檔聯名的「博物館奇妙夜」禮盒內含油潑辣子蛋黃等創意口味,展現了地域風味的多元化表達。
文創月餅成為年輕人的心頭好。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月餅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顯示,18—35歲年輕羣體對創新口味和國潮包裝的偏好度最高,更願意為「情感價值」買單。
京東消費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超過30%的用户青睞融入地方特色、非遺元素的禮盒。蘇州博物館、自然造物等文創聯名款產品熱銷,文化附加值成為品牌溢價的新來源。
月餅開啟「健康模式」
健康也成為影響月餅消費決策的關鍵因素。
根據京東數據,73%的消費者明確關注「成分健康」,低糖、無添加類產品顯著增長。
為響應需求,頭部品牌紛紛佈局健康賽道。榮華、美心等品牌旗艦店均已上架多款低糖配方產品。稻香村今年新款的中式月餅打上了「輕食」標籤,五芳齋則採用麥芽糖醇液代替蔗糖,推出低糖版廣式月餅。
更細分的功能性產品也開始涌現,添加益生菌、高膳食纖維的月餅收穫不少消費者青睞,燕窩、人蔘等滋補食材的融入則開闢了高端健康市場。
規格小型化成為健康趨勢的重要延伸。相較於100克以上的傳統大規格,今年50克-90克左右的小規格月餅更加普遍。這種設計不僅便於控制糖分攝入,更讓月餅擺脫節日屬性,成為適合日常食用的茶點。
「藥食同源」理念也滲透到月餅市場。北京同仁堂的月餅在餡料中融入蓮子、桑葚、黑芝麻、肉桂、茯苓等多種藥食同源食材。吳越齋推出的提籃月餅禮盒中包含桑葚枸杞、茯苓桂圓、山藥桑葚等口味,以「餅里藏本草」的概念吸引養生羣體。
從包裝「瘦身」到文化賦能,從口味創新到健康升級,月餅市場正以更加輕盈、健康、新潮的姿態走近消費者。這些變化不僅反映了消費觀念的轉變,更彰顯了節日食品文化與時俱進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