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打造戰略大單品,你的第一步永遠永遠永遠是深挖並引爆用户的需求

2025-10-06 16:01

(來源:何支濤)

無需求,不產品。

沒有深刻需求洞察,更沒有戰略大單品!

打造戰略大單品,你的第一步永遠永遠永遠是深挖用户需求,原因很簡單,貨架上完全不缺產品,消費者常規的需求都已經滿足,你如果不能做得更好,消費者憑什麼選你?

用户的需求分為冰山之上的需求及冰山以下的需求。

冰山之上是顯性需求,冰山之下是隱形需求。

冰山之下藏着客户的動機與慾望。

洞察需求,就是透過現象、行為看到的動機及慾望,找到客户未被滿足的需求,或者潛在需求。

不同的時代客户的動機與慾望都在發生變化。

誰能提前把握消費需求的變化,深挖出新時代下未被滿足需求或者潛在需求,或者老需求可以滿足得更好,順着需求的發展研發產品,誰就能創造出優秀的產品。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個工具,分辨出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偽需求?並且判斷需求的優先級。

這個時候,你就需要用到KANO模型,讓TA來幫助你:

1. 確認需求是否存在

2. 明確需求的優先級

3. 確定研發的優先級

01

什麼是Kano模型?其核心邏輯是什麼?

KANO模型,又稱為狩野模型,是東京理工大學教授狩野紀昭(Noriaki Kano)針對用户需求分類和優先級排序發明的工具,體現產品功能和用户滿意度之間的非線性關係。

Kano模型通過需求分類-滿意度關聯分析,揭示產品功能與消費者心理的深層關係,將需求劃分爲五大類型:

1. 基本型需求(Must-be):消費者默認應存在的功能(如手機的通話功能),缺失則極度不滿,但滿足后不會提升滿意度。

2. 期望型需求(One-dimensional):明確表達的需求(如手機續航時間),滿足程度與滿意度線性相關。

3. 魅力型需求(Attractive):超出預期的創新功能(如iPhone初代的多點觸控),能激發驚喜感。

4. 無差異需求(Indifferent):消費者不關心的功能(如手機內置計算器的皮膚更換)。

5. 反向需求(Reverse):引起反感的冗余設計(如強制預裝軟件)。

首先要了解的是Kano的「滿意度」度量。「滿意度」是用來度量用户的某個需求實現后,用户的滿意程度。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另一個重要的度量維度是「功能完善程度」。「功能完善程度」是用來度量某功能被實現的程度。可以被具體分為以下幾個級別:

基於以上兩個度量維度,我們可以組成一個象限。通過這個象限我們可以瞭解到用户是如何感覺產品的功能的。

02

Kano模型五大需求詳解

通過「用户滿意度」以及「功能完善程度」兩個維度的組合,我們可以劃分四種不同類型的需求:基本型需求、期望型需求、興奮型需求、無差異需求、反向型需求。

1. 興奮型需求

即癢點。用户意想不到的,需要挖掘/洞察。若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滿意度不會降低;若提供此需求,用户滿意度會有很大的提升。

2. 期望型需求

即痛點。當提供此需求,用户滿意度會提升;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滿意度會降低。

3. 基本型需求

即基點。對於用户而言,這些需求是必須滿足的,理所當然的。當不提供此需求,用户滿意度會大幅降低,但優化此需求,用户滿意度不會得到顯著提升。

4. 無差異需求

用户根本不在意的需求,對用户體驗毫無影響。

5. 反向型需求

用户根本都沒有此需求,提供后用户滿意度反而下降。

03

Kano模型如何基於需求做功能研究

Kano定義了一對簡單、清晰的問題,針對每一個需求,我們都向用户進行提問:

  • 如果我們的產品加入這個功能,你覺得怎麼樣?

  • 如果我們的產品沒有這個功能,你覺得怎麼樣?

你可能已經發現,上面的兩個問題一個是「具備功能」的情況,一個是「缺少功能」的情況。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們讓用户從以下幾個答案中進行選擇:

很好

還行

無所謂

不太好

不喜歡

另外,針對每一個功能,我們還要向用户詢問一個問題:

  • 這個功能對你來説有多重要?

你需要引導用户在1-9(1為不重要,9為極其重要)之間做出選擇。

第三步,分析回答結果,完成需求排序

根據用户的回答,我們可以對結果進行量化,從而方便后續的排序過程。具體的量化過程為:

以一款全景相機產品,針對防抖、畸變矯正、機身屏控、APP操控、防水、美顏、濾鏡、夜景特效、延迟特效9個功能進行用户需求調研,瞭解需求優先級排序,為產品研發決策提供參考。

根據正向、反向兩個維度的數據,對每個功能進行交叉分析:將相同維度的比例相加后,可得到各個屬性維度的佔比總和,總和最大的一個屬性維度,便是該功能的屬性歸屬,「不具備防水功能」這個需求而言,得分如下:

通過Better-Worse係數分析對所有客户需求進行排序:

優先級排序規則:

Better:大 > 小 

Worse:小 > 大

價值本質:通過量化分析,在資源有限條件下優化功能開發優先級,挖掘未被滿足的隱性需求。

04

5個需求分層及功能研發應用案例解析

案例1:消費電子行業——智能手錶需求分層

- 背景:某廠商智能手錶銷量停滯,需明確功能迭代方向

- 實施路徑:

1. 收集2000名用户反饋,梳理出42項功能需求

2. 通過Kano問卷(正向/反向問題組合)分類:

- 基本型:時間顯示、防水性能(缺失時不滿度達92%)

- 期望型:心率監測精度(每提升10%準確度,購買意願上升18%)

- 魅力型:壓力檢測+呼吸訓練指導(新增后NPS值飆升35%)

3. 成果:砍掉「錶盤商城推薦算法」(無差異需求),集中資源開發「高原血氧預警」(魅力型需求),市場份額提升9%。

案例2:食品行業——植物肉產品創新

- 背景:植物肉品牌面臨同質化競爭,需找到差異化突破口。

- 實施路徑:

1. 對500名素食者進行盲測,分析口感、成分、價格等15個維度

2. 需求分類:

- 基本型:口感接近真肉(滿意度閾值高達4.8/5分)

- 期望型:低脂高蛋白成分(每降低1g脂肪,復購率提升3%)

- 魅力型:環保積分系統(掃碼顯示碳減排量,帶動社羣分享率42%)

3. 成果:推出「碳足跡可視化包裝」,成為小紅書素食話題TOP1產品。

案例3:汽車行業——電動車用户痛點挖掘

- 背景:某新能源車企需優化25-35萬元價格帶車型配置

- 實施路徑:

1. 分析論壇10萬條討論,提煉出28項功能需求

2. Kano分類結果:

- 基本型:續航里程≥600km(低於此值則負面評價激增)

- 期望型:L2.5級智能駕駛(每增加1項功能,支付意願提升¥8000)

- 魅力型:車內負離子森林氧吧(女性用户溢價接受度達28%)

3. 成果:削減「手勢控制」(無差異需求),強化「露營外放電模塊」(魅力型需求),訂單轉化率提高15%。

案例4:零售服務——新零售門店體驗設計

- 背景:連鎖便利店改造第三代門店,需平衡成本與體驗

- 實施路徑:

1. 觀察200家門店消費動線,訪談500名消費者

2. 需求分層:

- 基本型:自助結賬效率(結賬超3分鍾則滿意度下降47%)

- 期望型:AR虛擬試衣鏡(使用后客單價提升¥32)

- 魅力型:社區活動空間(開設手衝咖啡課,周均引流300人次)

3. 成果:關閉「會員積分兑換機」(反向需求),增設「早餐現做吧檯」(魅力型需求),單店坪效提升21%。

案例5:醫療健康——在線問診平臺優化

- 背景:互聯網醫療平臺需提升用户粘性

- 實施路徑:

1. 分析10萬條問診記錄,識別服務斷點

2. 需求歸類:

- 基本型:三甲醫院醫生資質(缺失則投訴率增加300%)

- 期望型:AI智能分診(準確率每提高10%,用户留存率升8%)

- 魅力型:健康檔案可視化(生成年度報告后分享率51%)

3. 成果:砍掉「醫生直播」(無差異需求),推出「家族健康樹」(魅力型需求),月活用户增長25%。

05

深挖客户需求,指導產品研發

如何通過「評論語義聚類」深挖客户需求,指導產品研發。

Kano模型本質是需求動機的顯微鏡,在消費分級時代,企業需結合大數據(如社交媒體客户評論匯總、語義聚類)升級傳統模型,從「滿足需求」進階到「創造需求」。

如低温酸奶消費者的社交媒體客户評論匯總的語義抓取及語義聚類。

案例1:消費電子——TWS耳機降噪功能分層

背景:某品牌無線耳機市佔率下滑,需明確200-500元價格帶核心賣點。

拆解方法:

1. 行為日誌分析:發現70%用户日均使用降噪功能<1小時

2. 評論語義聚類:提取"通透模式不自然""風噪抑制差"等12項痛點

3. 場景化轉化:將技術參數轉化為"地鐵通話清晰度""騎行抗風噪"等感知指標

Kano分類:

- 基本型:基礎降噪(缺失時投訴率激增300%)

- 期望型:自適應環境降噪(SI=0.58)

- 魅力型:聽力保護模式(監測分貝超標自動提醒,NPS+32)

成果:砍掉"電競低延迟模式"(無差異需求),集中開發"智能風噪抑制",銷量回升19% 。

案例2:醫療健康——在線問診服務升級

矛盾點:醫生響應速度與服務質量難以兼得

拆解框架:

1. 10萬條問診記錄分析:識別出"有效溝通時長<3分鍾"導致誤診率上升26%

2. 服務顆粒度切分:

服務層級 指標 用户感知價值

L1 3分鍾內接診 基礎保障

L2 追問既往病史 專業度體現

L3 生成用藥風險報告 增值服務

Kano權重:

- 基本型:電子處方開具速度(DSI=-0.68)

- 魅力型:AI預問診生成病歷摘要(節省醫生60%時間)

成效:推出"三級響應體系",VIP用户滿意度達92%。

06

Kano需求深分析調研的問卷實戰

1. 問卷結構設計原則

(1)正反向問題配對機制:

每個功能需設置正向(有該功能)與反向(無該功能)兩組問題

示例:

正向:"如果手機支持衞星通信,您感受如何?"

反向:"如果手機不支持衞星通信,您感受如何?"

(2)選項標準化設計:

選項層級 情感強度 賦值邏輯

非常喜歡/需要 +2 明確愉悦感

理應如此 +1 基本預期滿足

無所謂 0 中性態度

勉強接受 1 容忍但不滿

不喜歡/不需要 2 強烈排斥

(3)邏輯陷阱規避:

禁止出現引導性提問(如"您是否認為更長的續航很重要?")

避免雙重否定句式(如"您是否不認為沒有快充是不方便的?")

2. 樣本選擇與數據校驗

(1)用户分層策略:

用户類型 抽樣比例 數據價值權重

重度使用者 40% 1.5×

競品用户 30% 1.2×

潛在新用户 20% 1.0×

流失用户 10% 0.8×

(2)矛盾數據清洗標準:

剔除正反向答案組合無效的問卷(如正向選"非常喜歡"卻反向選"很不喜歡")

設定答題時長閾值(如低於平均時長1/3視為無效)

工具3:KANO模型分級

  • 基本型需求:不做用户會憤怒(如支付功能安全)

  • 期望型需求:多做用户會滿意(如物流進度實時推送)

  • 興奮型需求:用户想不到但會驚喜(如退貨自動上門取件)

最后,總結一下:

打造戰略大單品,你的第一步永遠永遠永遠是深挖並引爆用户的需求。

首先是深挖:找到所有可能的需求,對需求的有限級進行排序。

其次是引爆:在魅力型需求上投入重要的研發力量及推廣力量,你才能引爆產品。

KANO模型本質上構建了需求價值座標系,在VUCA時代(易變、不確定、複雜、模糊)為企業提供:

- 需求本質洞察:穿透表象功能,直擊用户情感訴求與隱性期待。

- 戰略決策底氣:用科學模型替代主觀判斷,降低創新試錯成本。

- 持續進化能力:動態跟蹤需求遷移,構建「預測-響應-迭代」閉環。

歐賽斯服務過的新冠軍品牌有:

1.料酒大王:老恆和

2.醋大王:恆順香醋

3.黃魚大王:裕鮮舫

4.甲魚大王:明鳳甲魚

5.OTC之王:華潤三九

6.東北冰激凌大王:德氏

7.中國掛麪大王:克明面業

8.中國麪食領導品牌:白象

9.中國電動車領導品牌:愛瑪

10.中國船舶動力領導者:中船集團711所

11.中國門窗行業隱形冠軍:好博窗控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