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5 03:14
轉自:雲南日報
以共享促共建 以共建促共贏
——雲南做強做優做大園區經濟一線觀察之二
近年來,我省全面深化園區體制改革,積極探索跨區域利益共享機制,大力推進合作共建模式創新。今年6月印發《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加快推進園區協作發展的通知》,提出鼓勵園區通過共建共管、優化整合等方式,以利益共享為紐帶強化區域協同,共同推動產業鏈延伸與資源要素高效配置。
記者在一線走訪中瞭解到,我省園區呈現出多元融合的發展態勢,既有依託龍頭企業帶動全鏈發展的新模式,也有引入外地資本投資運營的「園中園」新機制,還有與周邊縣市協同分工、共享收益的聯動實踐。不同的場景,共同指向一個清晰的目標——以利益共享破解發展瓶頸、凝聚合作共識。跳出「單打獨鬥」的傳統模式,轉向「組團發展」「協同作戰」,區域協作新格局正在形成。
創新共建模式
從縣域單干到全市協同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和富民縣推動精細磷化工上下游聯動發展;東川區與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合作共建天生橋產業園區,解決園區土地歷史遺留問題;西山區與富民縣簽訂大興藥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合作備忘錄,實現了跨縣區協同保障光伏項目用地的嘗試……在昆明市,一幅以產業協同為脈絡的發展圖景正徐徐展開。市級主平臺建強「主干」,縣區延伸「枝干」,資源互通、優勢互補,煥發全新活力。
「磨憨國際口岸城市建設初期面臨人力、財力、經驗等多重短缺,昆明市創新央地合作模式,攜手中國中鐵推進開發。」昆明市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3年3月,昆明與中國中鐵共同增資擴股磨憨開投集團,將其作為核心平臺公司推進口岸建設。5月,11億元註冊資本全部到位,股權結構清晰,昆明市國資委持股50.91%,合作區管委會持股3.64%,中國中鐵持股45.45%。這一模式快速激活磨憨開投集團作為「開發主力軍」的角色,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記者瞭解到,昆明市正創新建立跨區域產業協作「1+2+N」機制,推動縣區關係從競爭為主轉向「競爭+合作」。通過產業共謀、利益共享,配套財税分成、統計覈算和考覈激勵三大保障機制,實現税收、投資、產值等經濟指標按議定比例分享,並在考覈中予以體現,徹底打破「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本位思維。目前,已有10個重點產業項目依託該機制實現跨區域落地。這一打破縣區行政壁壘、聚合全市資源的園區共建模式,正成為我省多個地區破解縣域經濟發展困局的新引擎。
保山市創新「園中園」發展模式及利益共享機制,設立「1+5」「園中園」體系,為每個縣區劃出一定發展空間,市縣按一定的比例共同出資,項目產生的税收、產值、固投等經濟指標,也嚴格按該比例分享,有效緩解了縣區產業基礎弱、招商能力不足、基礎設施投入分散等痛點。而在玉溪,易門產業園區則藉助市產業鏈專班和「園中園」模式開展以商招商,在麥子田片區成功引進廣東、福建等地68個項目,持續拉動投資、驅動產業,激活園區增長新動能。
放眼全省,園區共建已不是簡單的產業平移,而是引導各園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錯位發展1至2個主導產業,避免同質化競爭。通過匯聚資金、管理、技術、市場等多方優勢,實現多元主體互補共贏。目前,我省正以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為主體,積極推動跨區域產業園區共建,整合區位相鄰、產業互補的園區或區塊,強化機構設置、基礎設施等統籌力度,持續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深化利益共享機制,以園區為載體破解縣域經濟瓶頸、提升全省產業集聚能級。
滬滇合作共建
從單向幫扶到雙向共贏
走進雲南祿豐產業園區錦潤數控的生產車間,轟鳴聲不絕於耳,炮塔式銑牀與數控加工中心整齊排列,一臺臺設備源源不斷下線。依託年產2.5萬台炮塔式銑牀、4000臺數控加工中心和10萬噸鑄件的產能優勢,錦潤數控已吸引52家上下游企業在園區集聚。
車間外,一座現代化廠房正加緊建設。這是通過滬滇「16+16」重點園區合作共建機制引入的上海旭基精密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五軸搖籃轉檯項目,預計年底即可投產。「我們希望持續發揮鏈主企業作用,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加強同上海企業合作,在龍門加工中心、五軸加工中心等領域實現協同發展。」錦潤數控負責人説。
錦潤數控的轉型升級,是滬滇協作進入新階段的一個縮影。今年1月,滬滇「16+16」重點園區合作共建工作推進會召開,上海16個區與雲南16個州(市)結對的園區合作機制全面啟動。通過這種機制,滬滇雙方在園區規劃、招商引資、產業定位等方面形成合力,把雲南的綠色能源、土地、人力資源和麪向南亞東南亞的區位優勢,與上海的研發、管理、市場和資本優勢結合起來,推動「上海研發+雲南製造」「上海總部+雲南基地」等成為現實。
隨着滬滇「16+16」重點園區合作共建機制逐步落地,合作成效進一步凸顯。昆明經開區與上海臨港集團共同建設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經開區負責基礎設施,臨港集團則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人才輸出」參與運營,探索出「輕重資產分離」的飛地經濟模式;玉溪市與上海電氣共建風電、光伏、儲能一體化零碳工業園示範項目;彌渡縣在上海市奉賢區成立「奉賢—大理滬滇協作商務中心」,引進明峰醫療、偉創醫療等醫療器械企業,與上海東方美谷企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西部健康谷」;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與上海青浦區簽訂共建園區合作協議,掛牌「滬滇協作共建瑞麗沿邊產業園區(德宏州—青浦區)」,成立輕資產運營公司,推動上海穩羿科技產業園等一批產業項目落地。
2024年,上海市財政援助資金達44億元,引導雲南新增落地企業445個,到位投資207億元;兩地已成立運營公司19家,上海選派37名骨干入駐園區,引進105個產業項目。一批實實在在的項目在雲嶺大地開花結果。從初期的資金「輸血」,穩步轉向通過產業賦能實現持續「造血」;從車間轟鳴的雲南祿豐產業園區,到健康產業新賽道的雲南彌渡產業園區,再到飛地探索的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滬滇「16+16」重點園區合作共建機制正不斷拓展深度與廣度,成為推動東西部協作升級、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記者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