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6 13:26
AI播客:換個方式聽新聞 下載mp3
歐洲央行即將迎來為期兩年的高層大洗牌——包括行長拉加德在內,三分之二的最高領導層將被替換。
2026年5月 | 副行長路易斯·德金多斯任期結束 |
2027年5月 | 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萊恩任期結束 |
2027年10月 | 行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任期結束 |
2027年12月 | 執行委員會成員伊莎貝爾·施納貝爾任期結束 |
由6人組成的執行委員會(Executive Board)改革計劃,其制定既取決於個人資歷,也受政治因素深度影響。本周,歐元區財長將在盧森堡舉行會議,屆時可能啟動這一改革,為討論拉加德副手德金多斯的繼任者提供契機。
哪些成員國提名候選人、哪些國家表示支持,或可暗示各方對未來更重要職位的野心:首席經濟學家與行長之位——這兩個職位均將於2027年空缺。
作為歐元區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德國與法國已將目光鎖定關鍵職位。連同意大利在內,這三個國家一直都有執行委員會成員任職。西班牙與荷蘭也在競爭行列中,而東歐國家正力爭史上首個委員會席位,南歐國家則希望憑藉比多數北歐國家更好的債務危機脫困成果獲得認可。
此次洗牌的關鍵在於維持「大國與小國、北歐與南歐」的平衡,理想情況下還需兼顧性別平衡。對新任領導層而言,挑戰遠不止制定利率政策:他們需引領不斷擴大的歐元區進行結構性變革、在分裂的全球秩序中尋找方向,還要推出數字貨幣——以強化經濟安全、提升歐元的國際地位。
以下關於當前潛在候選人的分析(尚未經過歐洲央行、歐洲議員及歐元區領導人考量),基於與瞭解各國政府策略及候選人意向的人士的交流。由於討論的是機密計劃,這些人士要求匿名。
據悉,有意接替德金多斯的人選包括芬蘭央行行長奧利·雷恩(Olli Rehn)——這位資深政策制定者的職業生涯橫跨央行與政界。
雷恩曾三度擔任歐盟委員會委員,還曾任芬蘭經濟部長及本國與歐洲議會議員,是強有力的競爭者。儘管其中庸的政策立場擴大了他的吸引力,但他可能面臨來自知名央行副手女性候選人的激烈競爭,例如葡萄牙的克拉拉·拉波索(Clara Raposo)與希臘的克里斯蒂娜·帕帕康斯坦丁努(Christina Papaconstantinou)。
不過,這兩位候選人的祖國此前都有人擔任過歐洲央行副行長;此外,現任希臘央行行長揚尼斯·斯圖納拉斯(Yannis Stournaras)也可能加入角逐。但部分國家或許更傾向於推選女性擔任副行長,以便之后提名男性競選最高職位(行長)。
其他被提及的候選人包括西班牙的納迪婭·卡爾維尼奧(Nadia Calvino,現任歐洲投資銀行行長)與葡萄牙的瑪麗亞·路易斯·阿爾布開克(Maria Luis Albuquerque,歐盟金融服務專員)。意大利則不太可能參與副行長競爭,因為皮耶羅·西波隆(Piero Cipollone)進入執行董事會未滿兩年(其任期為8年)。
另一位值得關注的人選是鮑里斯·武伊契奇(Boris Vujcic)——作為克羅地亞央行行長,他曾助力本國於2023年加入歐元區。其資歷也使他具備競爭首席經濟學家的資格——菲利普·萊恩(Philip Lane)2019年正是在副行長競選失利后獲得了這一職位。
儘管首席經濟學家的薪資與職位等級低於副行長,但影響力更大。除了負責關鍵的季度經濟預測,該職位還需在貨幣政策會議上提出利率建議。
這意味着法國會對該職位格外感興趣:在拉加德與讓-克洛德·特里謝(Jean-Claude Trichet)之后,法國人不太可能第三次獲得行長職位,因此希望通過首席經濟學家一職維持最大影響力。
潛在候選人包括勞倫斯·布恩(Laurence Boone)——她曾擔任經合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為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與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兩任法國總統效力,目前負責桑坦德銀行(Santander)法國業務。其他候選人還有經濟學教授埃萊娜·雷伊(Helene Rey)、法國央行副行長阿涅斯·貝納西-屈雷(Agnes Benassy-Quere)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
如果行長職位遙不可及,德國也可能對首席經濟學家感興趣。德國此前曾兩次獲得該職位——歐元誕生初期由奧特瑪·伊辛(Otmar Issing)擔任,之后由於爾根·施塔克(Juergen Stark)接任。
早在拉加德上任前,行長繼任者的角逐就已悄然展開——外界普遍認為其前任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一直在栽培西班牙的巴勃羅·埃爾南德斯·德科斯(Pablo Hernandez de Cos),為其競選行長鋪路。
德科斯2018年至2024年擔任西班牙央行行長,之后出任國際清算銀行(BIS)總裁。儘管其職業履歷亮眼,但政治聯盟關係及剛入職國際清算銀行的現實,降低了他的競選勝算。
克拉斯·克諾特(Klaas Knot)是另一位候選人。他執掌荷蘭央行14年,今年6月退休時成為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Governing Council)任職時間最長的成員。憑藉在經濟學與監管領域的資歷,以及曾擔任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主席的經歷,據稱他是拉加德心中的理想繼任者。
在周日發佈的播客中,拉加德稱克諾特「適合接任行長」,她表示:「他具備智慧與耐力,善於凝聚共識——這種能力稀缺且至關重要。」
德科斯與克諾特的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德國——德國政府正評估本國首次獲得行長職位的可能性。
德國央行行長期約阿希姆·納格爾(Joachim Nagel)顯然是潛在人選之一,尤其是他通過確立更具廣泛吸引力的中間派政策立場積累了優勢。但政治支持可能成為障礙:納格爾所屬政黨與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 Merz)的前任(社民黨籍總理)有關聯。
伊莎貝爾·施納貝爾(Isabel Schnabel)的執行委員會任期比拉加德晚兩個月結束,她也可能對行長職位感興趣。儘管當前職位可能構成障礙,但歐洲央行律師認為,通過2018年發現的一個漏洞,這一問題可以解決。
對德國不利的因素是,該國已佔據多個歐洲高層職位——最顯著的是烏爾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將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至2029年,此外克勞迪婭·布赫(Claudia Buch)還執掌着歐洲央行監管委員會(Supervisory Board)。
此外,也可能出現「黑馬」候選人:拉加德的任命已證明,「經濟學家背景」或「央行工作經驗」不再是行長的必備條件。
2027年底,施納貝爾的不可續任任期結束后,其執行委員會席位將空缺。若德國與法國此前未能獲得心儀職位,該席位可能成為兩國的「備選方案」;此外,也可能由小國獲得。
這一席位也可能是東歐國家贏得董事會席位的最佳機會——無論是通過武伊契奇,還是拉脱維亞的馬丁斯·卡扎克斯(Martins Kazaks)、斯洛文尼亞的博斯特揚·瓦斯萊(Bostjan Vasle)等其他候選人。
另一個可能空缺的席位來自弗蘭克·埃爾德森(Frank Elderson):他擔任監管委員會副主席的五年任期將於明年結束,若像其前任薩比娜·勞滕施拉格(Sabine Lautenschlaeger)那樣提前離任,將騰出一個席位。按照過往傳統,若荷蘭同胞克諾特當選行長,埃爾德森也可能主動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