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尋找「受尊敬」企業系列報道之五:1.62萬億元研發投入構築A股上市公司發展「護城河」

2025-10-06 11:3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成為現階段轉型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們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變局的「始作俑者」就是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今天,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機器人、人工智能、生命科學、新能源等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重塑產業、經濟格局,科技競爭已經成為各方博弈的重要方面。

對於企業而言,科技創新不僅是評價一個企業綜合實力以及保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標和核心推動力,還是衡量一個企業能否受到普遍尊敬,以及能否負責任地扛起行業創新大旗的重要體現。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4—2025年度「尋找‘受尊敬’企業」徵集評選工作以「智創未來,向新而行」為主題,也彰顯了科技創新的獨特分量。

當前,在科技自立自強與產業鏈升級的雙重驅動下,A股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正成為觀察中國經濟動能轉換的關鍵窗口。近年來,越來越多A股上市公司重視並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進而不斷在產品、技術上激活新質生產力,構築起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和發展「護城河」。

首先,從總量上看,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我國A股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合計達1.62萬億元,同比增長3.1%。上市公司研發投入佔全國企業研發支出的半數以上。其中,科創板公司表現尤為突出,研發費用同比增長7.9%,研發強度保持在10.8%的高位,遠超市場平均水平。

其次,從投入周期看,研發投入的持續性成為衡量企業科技創新實力和技術轉化能力的重要指標。經觀「中國上市公司綜合價值評估體系」顯示,2022年至2024年,A股研發投入連續三年增長的上市公司有1535家,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8.4%,這意味着有接近三成的上市公司連續三年及以上實現了研發投入的正增長,使得科技成果加速從「實驗室」奔向「生產線」。

分行業來看,這1535家上市公司分佈在30個行業中,其中,電子行業有212家,佔比為13.81%,排名居首;機械設備行業有201家,佔比為13.09%,排名第二;電力設備(146家,佔比9.51%)、醫藥生物(130家,佔比8.47%)、基礎化工(123家,佔比8.01%)、汽車(122家,佔比7.95%)、計算機(97家,佔比6.32%)、國防軍工(48家,佔比3.13%)、通信(47家,佔比3.06%)、食品飲料(43家,佔比2.80%)緊隨其后,分列三至十位,總佔比約為75%,表明科技創新在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激活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

從公司來看,比亞迪(002594.SZ)2024年以531.95億元研發費用居首,研發投入同比增加超過百億元,被稱為「研發之王」;中國電建(601669.SH)2024年研發投入242.5億元,排在第二位;中國石油(601857.SH)、寧德時代(300750.SZ)、美的集團(000333.SZ)、中國中車(601766.SH)、中國石化(600028.SH)、中國電信(601728.SH)、百濟神州(688235.SH)、中國能建(601868.SH)分列三至十位,共計約2100億元。

中國上市公司研發費用連續三年增長TOP10

中國上市公司研發費用連續三年增長TOP10

下面,我們將對這些公司進行逐一分析,揭開它們研發投入的「密碼」,探尋創新驅動下的市場新格局。

TOP1 「研發之王」比亞迪:持續領跑技術賽道

近年來汽車行業從電動化向智能化加速轉型,車企日益聚焦於科技實力的比拼,紛紛加大研發投入。2024年,比亞迪研發投入約532億元,同比上升 35.68%,累計研發投入超 1800 億元,位居A股5400多家上市公司之首。今年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達309億元,同比增長53%,這一數字不僅遠超行業平均水平,更達同期淨利潤的兩倍。這種「不計成本」的研發投入,正是比亞迪在技術賽道上持續領跑的核心底氣,公司從電池、電子到新能源汽車,無一不成為行業的引領者,打破國外品牌統治地位,重塑全球市場新格局。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相繼推出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超級e平臺兆瓦閃充、靈鳶車載無人機系統等創新技術。7月,比亞迪更是在全球率先實現媲美L4級的智能泊車,並推出「安全兜底」承諾,展現了其對自身技術的絕對自信。

TOP2 中國電建:引領建築行業綠色發展和技術創新

一直以來,中國電建以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塑造具有卓越價值和受人尊敬的全球品牌為願景,以加快推動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為目標,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建築行業綠色發展和技術創新。2024年,中國電建科技研發投入合計242億元,位居第二位,佔營業收入比例為3.8%。公司在水能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中央企業BIM軟件創新聯合體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在服務美麗中國建設,打造綠色韌性、智慧宜居的現代城市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彰顯了能源建築央企的責任擔當。

TOP3 中國石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深走實

2024年,中國石油科技研發投入合計230億元,位居第三位,同比增幅4.77%,進一步印證了企業在創新方面的堅定決心與實力。目前,公司「國家油氣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成為油氣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截至2024年底,公司擁有各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29個,擁有研發人員6萬余名。近年來,中國石油瞄準重點領域重大關鍵技術瓶頸難題,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和前瞻性基礎性戰略性技術研究,加速新技術向生產力轉化,在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和新材料、綠色低碳和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成果,表明中國石油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正在走深走實。

TOP4 寧德時代:引領電池向數智化轉型

2024,寧德時代研發總投入為186億元,位居第四位。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寧德時代高度注重產品研發。目前公司在寧德、溧陽、上海、廈門、香港以及德國慕尼黑設立了六大研發中心,研發人員超過2萬人,其中21C創新實驗室已成為全球能源存儲轉化前沿技術的研發高地。目前公司在全球已設立十三大電池生產製造基地。其中寧德基地、宜賓基地、溧陽基地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全球燈塔工廠,這是鋰電行業僅有的三座燈塔工廠。通過在材料研發、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測試分析、智能製造、信息系統、項目管理等全流程進行技術創新,寧德時代正引領電池向數智化轉型。

TOP5 美的集團:圍繞科技領先推動組織變革

美的集團2024年研發投入為162億元,同比增長超10%,位居第五位。數據顯示,美的近年研發投入持續提升,不斷刷新紀錄,近10年累計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超430億元。公司圍繞科技領先戰略,持續優化「三個一代」研發模式、「四級研發體系」組織機制和「三級技術委員會」運營機制,推動研究組織在技術領域、人才結構、項目組合、機制建設等維度的TP3要素建設,牽引研究組織在前沿技術探索、核心技術突破和技術項目轉化合理佈局,推動技術戰略與中長期產品規劃相銜接,通過技術與產品雙輪驅動產業發展。

TOP6 中國中車:引領高端裝備製造業加速邁進數智時代

2024年,中國中車持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總投入約160億元,佔本期營業收入的6.77%,位居第六位。公司表示,隨着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中國中車產品研製不斷刷新紀錄——復興號高速列車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CR450動車組樣車成功下線,柏林展全球首發新能源智能城際市域動車組和智軌2.0綠色智慧列車,全球最大的海上漂浮式風電整機「啟航號」發佈,以及118米陸上風電葉片刷新紀錄。公司積極推進數智升級,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一體推進,發佈中車人工智能發展藍圖和「斫輪」行業大模型,開展13個製造業典型場景應用,引領高端裝備製造業加速邁進數智時代。

TOP7 中國石化: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石化2024年研發投入為162億元,位居第七位。中國石化致力於打造技術先導型公司,着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不斷深化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縱深推動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效能,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2024年,公司着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強基礎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攻關,在油氣勘探開發、油轉化、生物質燃料、高端化工新材料、大數據、氫能產業鏈等多個領域取得技術研發新進展,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東方智慧和中國方案。

TOP8 中國電信: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

中國電信2024年研發投入為145億元,位居第八位。一直以來,中國電信秉承科技為民的理念,不斷推動技術創新與民生需求深度融合,建設更加先進、綠色、智能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體系,為廣大民眾帶來更為便捷、高效、智能的數智生活體驗,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產業。2024年,中國電信把科技、產業創新作為企業戰略的重要內容,全面深入實施「雲改數轉」戰略,推動企業從傳統電信運營商向服務型、科技型、安全型企業轉型。這是中國電信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動佈局,也是加快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

TOP9 百濟神州:已建成橫跨多個國家的全球研發網絡

百濟神州2024年研發投入為141億元,位居第九位。百濟神州始終秉持以患者為核心,以科學為驅動的研發戰略,踐行「百創新葯,濟世惠民」的企業願景。目前,公司已建成橫跨多個國家的全球研發網絡,擁有40多款處於臨牀開發和商業化階段的產品。僅2024年一年,公司就將13款具有差異化優勢的新分子實體(NME)推進臨牀開發階段。公司表示,將持續投入於血液腫瘤、實體腫瘤、免疫炎症等前沿領域的創新探索,為全球患者帶來更多更好的新葯。

TOP10 中國能建:持續推動向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中國能建2024年研發投入為139.8億元,位居第十位。中國能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有力地支撐了企業發展。自成立以來,中國能建研發投入逐年增長,由2011年的22.39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39.8億元,年均增長16.0%;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1.87%增長至2024年的3.51%,持續推動公司向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數字智慧轉型、共享融合轉型。

從9月23日起,入圍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業名單將陸續公佈。我們期待更多優秀企業能夠脫穎而出,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弘揚企業正能量,營造良好的商業生態環境,讓受尊敬的企業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強大動力。

(經濟觀察網 李強/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