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動量交易高歌猛進!流動性與「美聯儲看跌期權」成定心丸

2025-10-06 08:38

智通財經APP獲悉,許多事情在九月都出現惡化——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就業前景黯淡,關於美聯儲獨立性的辯論愈演愈烈、甚囂塵上。然而,在大宗商品、股票和外匯市場,這個月將被載入史冊,因為一種簡單的押注——即押注上漲將繼續——迎來了三年來最強勁的持續期。

黃金飆升12%,延續了九個月內第八次上漲的勢頭,而日元對美元匯率進一步下跌。全球股市延續了長達數月的漲勢,市值增加了約35萬億美元。

跨資產、跨時區,投資者幾乎在所有地方追逐動量,而這距離許多此類交易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税戰初期首次受挫僅過去數月。這股趨勢在股市中如此強勁,以至於開始讓基金經理們難以跟上。傑富瑞金融集團的數據顯示,2025年跑贏基準的純多頭主動管理基金比例已降至22%,有望創下有記錄以來的最差表現。

儘管「害怕錯過」是一種始終存在的焦慮,常常刺激此類行為並可能推動進一步上漲,但風險偏好的其他支柱也發揮了作用,以抵消政治和經濟壓力。摩根大通公司的策略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經濟中的流動性——充斥在銀行賬户和貨幣市場基金等處的貨幣供應——已穩步擴張了兩年,併成為資產價格的主要順風,再加上美聯儲的鴿派立場,這為各類資產的上漲提供了背景。

Northern Trust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投資策略師Joseph Tanious表示:「儘管存在一些負面新聞和風險,但顯然投資者不希望措手不及,也不想錯過這輪漲勢。幾個月前,確實有些事情困擾着投資者和市場。如今,情況更加明朗了。」

截屏2025-10-06 上午7.37.19.png

儘管主動型基金經理處境艱難,但旨在捕捉市場動量的投資工具卻正在飆升。一個跨資產追蹤價格趨勢的大宗商品交易顧問指數在9月份躍升了近6%,而類似的趨勢跟蹤基金iMGP DBi管理期貨策略ETF也創下了自2022年以來的最佳月度表現。

這一出色表現標誌着今年早些時候的轉變,當時快速變化的敍事給宏觀策略帶來打擊,因為特朗普混亂的政策制定迫使投資者為從通脹復燃到全面衰退等各種廣泛情景進行定價。

現在,共識已經逆轉。儘管特朗普難以預測,但他願意在貿易戰中撤回更為嚴厲的舉措,這為市場注入了近乎不可動搖的信心。隨着美聯儲將其政策重點從通脹轉向疲軟的勞動力市場,安全網已經擴大。Hirtle Callaghan的首席投資官Brad Conger表示:「人們對‘美聯儲看跌期權’充滿信心。一切都以最樂觀的視角來看待。」

市場韌性在本周再次顯現。投資者無視了美國政府關門和經濟數據發佈的延迟,包括備受關注的9月非農就業報告。標普500指數在9月份上漲3.5%后,上周又上漲了1%。美元維持其更廣泛的下跌趨勢,而黃金則連續第七周上漲。

摩根大通策略師Nikolaos Panigirtzoglou等人的分析指出,雖然經濟擴張和盈利增長正在支撐風險資產,但金融體系中的資金可得性也起到了幫助。他們在本周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各種財政部行動已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超過國內生產總值,而這些資金已流入股票和信貸市場。該團隊預測,這種動態很可能繼續為市場提供支撐。

另一種流動性,即資金流向資產管理公司,也在此次上漲行情中發揮作用——而且它不僅限於股票。從固定收益到大宗商品,近幾周幾乎各類交易所交易基金都獲得了新的現金注入。花旗集團的數據顯示,9月份投向美國ETF的總存款達到1410億美元,創下有記錄以來第三高水平。

花旗美國股票策略主管Scott Chronert表示:「引起我們注意的是資金流在資產類別之間和內部的廣泛程度。我們必須承認,似乎有大量流動性仍在尋求投入運作。」

截屏2025-10-06 上午7.37.55.png

iShares MSCI USA動量因子ETF在2025年迄今已吸引了約28億美元資金,有望實現自2018年以來最佳的年度資金流入。該基金在9月份上漲了5%,今年迄今上漲了約23%。與此同時,高盛的一個高貝塔動量股票籃子在上個月飆升了17%。

對於根據盈利增長或估值等基本面因素來挑選股票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來説,市場變動的速度帶來了問題。跑贏市場的基金比例正朝着至少自199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發展。傑富瑞的策略師Steven DeSanctis表示,雖然表現不佳的原因因基金而異,但對大盤核心類別基金而言,一個共同的癥結在於對科技股的迴避。由於對人工智能的持續樂觀情緒,科技板塊是今年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行業。

回報率落后可能會給基金專業人士帶來壓力,迫使他們需要在2025年最后幾個月迎頭趕上。專攻波動率管理投資解決方案的ETF提供商WEBs Investments Inc.的首席執行官Ben Fulton表示:「目前市場傳遞的信息是,現在不是恐懼的時候。你需要保持投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