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5 17:50
財聯社10月5日訊(記者 李潔)隨着房地產行業進入「金九銀十」傳統旺季,百強房企銷售業績出現回暖跡象。
克而瑞數據顯示,2025年9月,TOP100房企單月實現操盤口徑銷售金額2528億元,同比增長0.4%,環比增長22.2%。
從企業表現來看,9月百強房企中有72家房企單月業績環比增長,其中45家企業單月業績環比增幅大於30%,包括華潤置地、建發房產、中國鐵建、電建地產、邦泰集團、中建東孚等。即使是頭部陣營,TOP10房企中也有7家銷售操盤金額環比上升。
「9月百強房企銷售額環比正增長,主要受季節性因素、核心城市限購政策放松以及房企新規產品加推等因素的帶動,由於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同比也實現了正增長。」國盛證券分析師金晶表示。
累計業績方面,據中指院統計,2025年1-9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26065.9億元,同比下降12.2%,降幅較1-8月收窄1.1個百分點,回暖態勢初顯。
不過,頭部房企規模分化仍較明顯,銷售額突破千億的房企僅6家,與去年同期持平;銷售額突破兩千億的房企僅1家。
具體排名上,保利發展以2017億元銷售額穩居行業第一,綠城中國、中海地產緊隨其后,銷售額分別為1785億元和1705億元,華潤置地、招商蛇口、萬科分別以1544億元、1406.6億元、1002.9億元位列第四、第五以及第六。
銷售端回暖的同時,房企拿地積極性也有所提升,尤其是9月份,部分房企通過收購形式獲取大規模土地,推動拿地總額同比增幅進一步擴大。
中指院數據顯示,2025年1-9月,TOP100企業拿地總額7278億元,同比增長36.7%,增幅較1-8月擴大8.7個百分點。
從新增貨值來看,頭部房企依舊佔據主導地位,綠城中國、保利發展和中海地產位列前三。2025年1-9月,綠城中國以1175億元新增貨值佔據榜單第一;保利發展新增貨值規模為1010億元,位列第二;中海地產以952億元新增貨值位列第三。
「目前,土地市場仍以央國企為主導。拿地金額前十企業中,8家為央國企,部分民企亦有一定投資強度,如濱江集團拿地金額位居前十,邦泰集團也進入拿地金額前二十。」中指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告訴記者。
金晶表示,拿地和銷售表現優異的依然是頭部國央企和少量混合所有制房企及民企,品質房企有望在未來的格局中更加受益。
政策層面,9月多個核心城市繼續優化需求端政策,為市場注入動力。例如深圳繼續放寬非核心區域限購,將鹽田、大鵬納入「不限購」範圍;上海優化房產税政策;深圳、河南等地則拓寬公積金使用範圍,支持支付購房税費及住房裝修等。
「不過,從市場實際表現看,除核心城市出現一定修復外,多數城市樓市仍相對平淡,整體仍面臨調整壓力。」劉水錶示,短期內政策將延續寬松基調,以「止跌回穩」為目標,推動已出臺政策加快落地。
他預計,核心城市新房供應將温和改善,對市場形成一定支撐,但更多城市新項目供應有限,市場分化格局仍將延續。
光大證券分析師何緬南進一步指出,2025年,隨着前期一攬子房地產政策的持續落地,地方政府樓市調控自主性提升,區域分化和城市分化進一步加深,部分高能級核心城市有望獲益於城市更新,實現城市結構優化轉型和內涵式發展,逐步實現「止跌企穩」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