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5 18:03
2025年金融圈最炸的消息,不是美股創新高,也不是比特幣又抽風,而是港股,這個被很多人遺忘的「老演員」,居然在美聯儲降息后,單月暴漲突破26000點,創下近四年新高!更誇張的是,恆生科技指數一天飆出4%的漲幅,把同期磨磨唧唧的A股和美股都甩出幾條街。
有人在這場狂歡里提前佈局,賺到「手軟」。南向資金9月淨買入超1600億,全年破萬億,內資像不要錢一樣往里衝。但也有不少人一臉懵:港股不是一直「要死不活」嗎?怎麼突然就「起飛」了?其實這波行情不是意外,而是美聯儲降息+AI業績爆發+估值低到離譜三重buff疊滿的結果,現在看懂還來得及上車!
先搞懂:港股為啥突然「殺」回來了?
要聊港股,繞不開美聯儲。這個全球資本的「總閘門」,一動,全世界的錢都得跟着轉。
9月,美聯儲終於扛不住壓力,降息25個基點。消息一出,市場立馬「炸鍋」。別看只是25個點,這可是全球流動性轉向的信號!錢不再死守美元,開始往外找機會。而港股,正好站在「便宜+成長」的交叉口上,成了這波資金的首選目的地。
國內的感受最直接。南向資金像開了閘一樣往里灌,9月淨買入1600億,全年破萬億,創歷史天量。這哪是「佈局」?這根本是「搶籌」!而且搶的都是互聯網、AI、高股息這些硬貨。你説港股能不漲嗎?
估值低到離譜:聰明錢早已「抄底」。
當很多人還在猶豫「港股能不能買」的時候,聰明資金早就動手了。
恆生科技指數的市盈率,處於近十年30%的分位,比自身歷史便宜,比全球其他市場更便宜。這已經不是「打折」,是「打骨折」!你説這樣的機會,幾年能遇一回?
再加上美聯儲降息+AI業績兑現,港股已經從「沒人要」變成「搶不到」。節前資金可能還有點猶豫,但節后風格一回歸,科技和AI主線只會更猛。
互聯網大廠集體轉向:All in AI,一場不能輸的戰爭。
別小看AI:它已經不是「故事」,是「印鈔機」。
很多人還以為AI是「畫餅」,但港股科技公司已經把它做成了「現金牛」。
阿里把業務砍成四大塊,全面聚焦「電商+雲+AI」,AI收入連續八個季度三位數增長;百度的AI雲、崑崙芯、無人駕駛三大新業務,二季度收入破100億,連「木頭姐」ARK都年內7次加倉;京東、小米也宣佈千億級AI投入計劃,自研芯片成了大廠「標配」。
為什麼大廠都在拼命自研芯片?因為成本能砍半、性能還能翻倍!
在大規模AI應用時代,誰掌握算力,誰就掌握未來。這不是選擇題,是生存題。這背后有四大深層原因:
降本增效:自研芯片能讓AI推理服務成本直接砍半,在大規模應用階段,這是決定生死的關鍵。
性能優化:針對自身業務定製的芯片,比通用GPU效率更高、延迟更低。
供應鏈安全:在地緣政治背景下,掌握核心芯片能力,就是掌握自身發展的命脈。
生態構建:誰能為開發者提供最好的算力服務,誰就能贏得AI時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