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4 21:55
基於較低的估值水平與較高的安全邊際,港股正成為全球資本持續流入的價值窪地。今年以來,港股獲得南下資金及外資踴躍加碼,其中恆生科技指數表現尤為突出,阿里巴巴、騰訊、聯想集團等科技巨頭獲得多家機構增持。
進入10月,港股科技股資產繼續受到機構看好。近日,國信證券發佈10月投資策略報告,給予港股互聯網科技板塊「優於大勢」評級。
后續投資邏輯上,AI產業發展趨勢受到機構普遍關注。國信證券認為,國內巨頭正式進入加碼AI投入階段,短期利潤或受到AI投入影響,但AI投入力度,模型、技術、應用等邊際進展,將驅動股價穩健發展,繼續推薦AI投入最堅決的科技公司。阿里巴巴、聯想集團等相關標的,正成為投資價值持續提升的核心優質資產。
萬億資金湧入,港股估值窪地價值凸顯
剛剛過去的9月,恆生科技上漲9.2%,在全球股市中居於前列,延續了今年以來持續3個季度的估值修復行情。
資金方面,全球資本繼續加註港股。以南下資金為例,恆生指數公司表示,今年初至9月12日,港股通資金淨流入達到10729億港元,較去年全年高33%。至9月15日收盤,這一數字進一步上升至1.09萬億港元。恆生指數公司預計,2025年南向資金淨買入額有望創下年度新高。
除南向資金外,海外機構亦對港股科技企業表現出濃厚興趣。招商證券的數據顯示,自 2024 年 9 月 24 日至 2025 年 9 月 13 日,外資通過 ETF 持續加倉港股,合計淨流入113億美元。其中,2025 年 8 月,港股 ETF 單月資金流入額首次突破 100 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另據華泰證券統計,全球資金流向監測機構EPFR口徑下,9月11日至17日,外資淨流入港股18.6億美元,創去年11月份以來單周新高。
個股方面,頭部科技企業獲得更多青睞。據香港交易所披露,8月26日,貝萊德(BlackRock)以每股均價10.9411港元增持299萬股聯想集團股份,交易金額約為3271.39萬港元。增持后,貝萊德持股總數達6.22億股,持倉比例上升至5.01%。
9月5日,貝萊德再次加大對聯想集團的投資,持倉比例增至5.07%。僅10天內兩次增持聯想集團,凸顯出對其投資價值的高度認可。
此外,今年2月初,聯想集團5個交易日內獲港股通增持達17.14億港元,位居增持榜前列。
從指數到個股,大額流入與增持背后,港股在全球範圍內的低估值優勢持續凸顯。以恆生科技指數為例,截至9月29日,該指數PE-TTM為23.69倍,處於成立以來33.09%分位點。
相比之下,根據小牛行研數據,截至9月26日,納斯達克指數PE-TTM為43.0倍,2000年至今歷史分位為84.5%。可以説,港股目前處於「歷史低位+外圍對比低位」雙重低估狀態。
一些個股的低估情況更為明顯,如聯想集團目前PE-TTM僅為11倍+,僅為納斯達克指數的四分之一左右。聯想集團2024/25財年營收已接近5000億元,但截至9月末,其市值僅為1432.78億港元,摺合人民幣1310.75億元,市值遠不能與公司營收體量相匹配。
光大證券表示,儘管港股已經連續多月上漲,但是整體估值仍然偏低,長期配置性價比仍較高。在國內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以及美聯儲降息周期開啟背景下,港股市場未來或將繼續震盪上行,可繼續關注科技成長及高股息佔優的「啞鈴」策略。摩根士丹利亦表示,看好離岸中國股票,短期策略應超配港股及ADR。港股科技股,尤其是聯想集團等顯著低估個股,有望獲得更多資金關注,未來仍有較大上漲潛力。
聚焦AI投入,科技龍頭價值繼續上行
一方面是低估值,另一方面則是高成長性預期,並主要由港股科技股的AI投資支撐。
這在美股市場已有先例。2023年,隨着ChatGPT橫空出世,亞馬遜、Meta、谷歌、微軟四家公司進入持續的GPU硬件切換與GenAI投資階段。根據未來智庫報告,當年四家公司資本支出創下歷史紀錄,達到1357億美元,同比增長47%,主要用於AI相關基礎設施。
在歷史性的AI投入規模下,2023年,儘管尚未迎來AI投入對業績的反哺,相關企業在資本市場仍然表現強勁。其中,微軟在第三季度業績指引低於預期的情況下,全年股價整體上漲達56.80%;Meta更是從2022年11月低點基礎上飆升超過300%。
進入2025年,在DeepSeek等現象級AI大模型引領下,國內科技巨頭在AI領域投資力度空前,並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引發國際資本對其創新能力的重估,及對相關資產的進一步佈局。其中,港股方面,國泰海通表示,互聯網科技、新消費等板塊的稀缺資產在港股更集中,與當前AI應用、新消費等產業趨勢相關度更高,即港股資產的稀缺性所在。
聯想集團作為中國科技巨頭代表之一,在今年三四月間舉行的2025/26財年誓師大會上,將「勇立混合式人工智能變革的潮頭,成為個人智能和企業智能的領導者」列為新財年的首要目標。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表示,公司正在擁抱「創業5.0」時代:「聯想的第五個十年,將是人工智能的十年。這意味着,我們要執行的戰略、投入的資金、打造的能力、推出的產品與方案、塑造的品牌以及培育的文化,都將圍繞這一主題展開——讓人工智能惠及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個人。」
顯著強化的AI戰略佈局下,相關企業在AI領域的落地成果正批量涌現。8月27日,以「創新ING熱AI進行時」為主題的2025聯想集團創新開放日上,公司集中展出近200項AI前沿技術與混合式AI產品組合,表明其已邁入人工智能技術的「價值兑現期」。
國信證券表示,港股科技企業目前對AI技術的持續加碼,與2023年海外微軟和Meta領銜投入天量Capex佈局AI類似。業內分析認為,憑藉對AI技術與應用的加大布局,及相關成果的持續涌現,港股科技企業有望復刻2023年微軟、Meta等企業表現,迎來資本市場新一輪加速上漲周期。
華泰證券表示,隨着全球混合式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強勁需求,預計聯想集團有望持續受益於AI帶來的產品需求增長,維持其買入評級。可以看出,聯想集團在AI領域的持續投入,不僅成為市場對其估值提升的核心驅動因素,亦正促成其市值增長邏輯的根本性蜕變。
國泰海通表示,今年港股明顯跑贏A股,背后反映出宏觀偏弱背景下,港股稀缺性資產更具吸引力。隨着外部環境對風險偏好的擾動減緩,來自基本面和資金面的修復力量望推動港股進一步向上。聯想集團等港股科技核心標的,將成為本輪「估值修復+AI投資價值兑現」雙輪驅動行情的主要受益者,股價及市值仍存在較大上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