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狠砸60億,固態電池隱形冠軍,市佔率全國第一!

2025-10-04 17:08

(來源:老張投研)

鹽湖下一個稀土?

短短兩個月,鋰電巨頭頻頻出手

8贛鋒鋰業宣佈跨境合作開發阿根廷三塊鋰鹽湖

925日,天齊鋰業持股20%扎布耶鹽湖萬噸碳酸鋰項目投產

928日,鹽湖股份60.83億投資的年產4萬噸鹽湖提項目正式投產

那麼,鹽湖為何突然成為鋰電龍頭爭奪的焦點?

鹽湖的戰略價值,不亞於稀土。

鹽湖中含有豐富的鈉、鎂、鉀、鋰,是新能源材料、農業、航空航天等重要原材料。

最重要一點,鹽湖提鋰是目前成本最低的工藝,每噸成本約4-5萬元,比鋰雲母低約3萬元。

因此,對深受鋰價波動影響的鋰企而言,成本更低的鹽湖提鋰成了降本增利的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鋰電巨頭分化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鹽湖掌控策略:

「鋰電雙雄」通過參股、海外淘礦等形式與他人平分鹽湖資源,鹽湖股份則是獨自掌控青海察爾汗鹽湖約3700平方公里的採礦權。

3700平方公里是什麼概念呢?

大體相當於2.3個深圳市,15個扎布耶鹽湖!

最為重要的一點,察爾汗鹽湖氯化鉀、氯化鎂、氯化鋰等儲量居全國首位,其潛在開發價值超12萬億元。

為此,鹽湖股份也成了國內控制鹽湖鉀鋰資源最多的企業。對資源型企業來説,這無疑是其最深厚的家底。

不同的鹽湖掌控策略下,三大巨頭業績出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一邊是業績承壓。

2024年贛鋒鋰業虧損20.74億元,天齊鋰業虧損79.05億元,到了2025年上半年贛鋒鋰業仍處於虧損,天齊鋰業扭虧達到0.84億元。

一邊是持續盈利。

2024年鹽湖股份實現淨利潤46.63億元,2025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5.15億元,平均月賺4000萬。

那麼,鹽湖股份致勝的關鍵,僅在於家底厚嗎?

若論資源儲備,贛鋒鋰業覆蓋鋰輝石、鋰鹽湖、鋰雲母,天齊鋰業控股的格林布什鋰輝石礦資源量達4.4億噸,二者並不遜色。

究其根本,鹽湖股份在產品上打出了差異。

鹽湖股份營收構成很簡單,即包括兩部分,一是鉀產品,二是鋰產品,2025年上半年兩大產品營收佔比分別為79.16%18.32%

公司營收結構看似簡單,卻支撐起兩條堅實的業績增長路徑。

一條,富「鉀」一方

這一條曲線構建的是「寡頭+產能」護城河。

鉀產品下游主要應用領域為農業和工業,2023年全球應用佔比分別為87%13%

鉀是60多種酶的活化劑,可促進植物對氮的吸收,在植物生長中不可替代。

然而,從全球市場份額看,加拿大、俄羅斯以及德國等海外廠商控制全球約70%的鉀肥產能,呈寡頭格局。

我國鉀資源相對短缺,95%以上鉀肥由鹽湖滷水上生產。數據顯示,20257月我國氮磷鉀三元肥進口量為13.2萬噸,同比增長33.33%,環比增長36.93%

稀缺疊加地理優勢,鹽湖股份成了我國最大的鉀肥生產商,目前公司鉀肥年產能達到500萬噸,全球第四,國內第一。

2025年上半年,鹽湖股份氯化鉀銷量達到177.79萬噸,約是藏格礦業東方鐵塔3倍,寡頭屬性凸顯。

衆所周知,周期性是金屬企業必須面對的一道坎。

受全球鉀供需失衡,鹽湖股份淨利潤從2022年的155.7億元下降至2024年的46.63億元。

即便淨利潤下滑,公司盈利的穩定性依然強於天齊鋰業、贛鋒鋰業。背后原因不難理解,就是供需。

供給上,鉀資源儲量集中且稀缺,導致其擴產難度和周期遠大於鋰。需求上,鉀的核心應用在農業化肥領域,具備更強的戰略剛性和不可替代性。

2025年以來,兩俄鉀肥生產商BelaruskaliUralkali相繼宣佈停產檢修,以減量下線估算,兩俄減產預計將減少至少160萬噸的供給,或對鉀價格形成一定支撐。

數據顯示,20258月底我國氯化鉀均價為3284/噸,同比增長35.87%,價格已經有所回升。

一條,「鋰」上添花

這一條曲線釋放的是利潤和成長彈性。

2024年鹽湖股份碳酸鋰平均成本為3.79萬元/噸,遠遠低於天齊鋰業和贛鋒鋰業,原因不單單是鹽湖提鋰成本低,而是公司獨特的滷水資源梯級模式

鹽湖股份滷水先用於鉀肥生產,隨后排放的老滷再進入提鋰環節,提鋰后的老滷通過輸滷渠道再次返回採區,形成閉環循環。

這種資源循環利用模式好比長江電力水電站的梯級分佈,上游發電后的尾水成為下游的發電水源,能充分利用好長江的每一段水資源。

所以,在碳酸鋰低價時,公司憑藉成本優勢依然能增厚盈利空間。

2025年上半年公司碳酸鋰毛利率仍接近50%,超出藏格礦業、贛鋒鋰業、天齊鋰業10多個百分點。

一句話概括,鉀穩住了鹽湖股份的基本盤,而「鋰」曲線決定它能飛多高。

短期有,長期有

短期,汽車進入「金九銀十」節點。

截至20258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962萬輛,8月滲透率升至49%。而9月下旬,問界M7、尚界H5、理性i6等新車陸續發佈,或將增強碳酸鋰需求預期。

長期,固態電池帶來增量。

據測算,1Gwh鋰磷硫氯全固態電池約需碳酸鋰322353噸,相當於原先液態電解質對碳酸鋰需求的10倍。

近日,鹽湖股份投產的年產4萬噸碳酸鋰項目通過升級老滷提鋰工藝,預計鋰收率可提升約25%。 

在基礎上,公司碳酸鋰年產能升級為8萬噸,是目前國內鹽湖提鋰最大規模產能,成本、產能以及行業需求支撐下,公司碳酸鋰或將釋放一定的利潤空間。

總之,資源自由,成本才自由;而成本自由,才配穿越周期。

從鉀的護城河,到鋰的成長曲線,鹽湖股份的故事遠未到終點。真正的考驗,還在固態電池時代。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