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4 17:32
來源:圖蟲
9月,隨着存儲芯片第二波漲價潮的開啟,全球產業鏈相關企業股價陷入了狂歡。
海外存儲芯片巨頭,譬如閃迪、西部數據、美光、希捷等股價也接連創下新高。
與此同時,A股存儲芯片板塊持續衝高,月內多股漲幅都超過50%。
這波漲價潮,背后的驅動力是什麼?
存儲芯片行業,已經走在上行周期?
節前最后幾個交易日,全球存儲芯片產業鏈全線爆發,背后由多則漲價消息推動。
今年9月,多家供應商宣佈上調存儲價格。
9月4日,NAND大廠閃迪(SanDisk)發佈漲價函,面向渠道和消費者客户對閃存產品漲價10%+。18日,三星也已通知大客户四季度漲價,將LPDDR4X、LPDDR5和LPDDR5X內存產品價格上調30%;NAND閃存價格上漲5%至10%。
接着是美光,也向渠道商發出通知,宣佈其存儲產品價格將上漲20%-30%。
TrendForce最新內存現貨價格趨勢報告顯示,DRAM現貨報價持續上漲,主流芯片如DDR516Gb、DDR48Gb、DDR3和eTT產品均呈現這一趨勢,繼續保持看漲氛圍。NAND閃存價格詢價和交易也變得積極,部分現貨交易商因市場前景看好而惜售,進一步推高了價格。
市場認為存儲市場的第二輪漲價信號槍打響,並且景氣度上行至少將延續到2026年下半年。這番動作徹底提振了全球存儲芯片概念股,美國的美光科技、西部數據、閃迪、希捷;韓國證券市場的SK海力士、日本股票市場的鎧俠,后者(鎧俠)甚至開始與英偉達合作開發一款新型AI固態硬盤。
據悉,該產品將主要服務於生成式AI運算所需的服務器市場,預計將帶來市場的新一代革新。報道稱,這款新型固態硬盤專為AI服務器設計,可部分替代作為GPU顯存擴展的HBM,相比傳統固態硬盤讀取速度提升100倍。
存儲芯片漲價的動力,主要受到AI產業升級的輻射,AI算力革命引發了存儲芯片行業的供需重構。
需求端,AI應用推動及數據中心、客户端、移動領域存儲需求強勁,看過近期火速出圈的Sora 2就知道,未來多模態AI系統(如視覺成像、視頻分析等)對內存帶寬和容量的需求將呈指數級增長。
但在供應端,行業卻面臨供應緊縮,一方面NAND生產商將產量轉向下一代節點致低密度芯片供應緊缺,另一方面部分供應商因財務困境短期難擴產。
事實上,存儲芯片漲價潮早在去年三季度就有跡可循。
上游存儲廠商開始將產能重心轉向更高盈利能力的數據中心和高階手機存儲市場。彼時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海外大廠開始削減部分利潤率偏低的傳統DRAM產能,轉至生產DDR5、HBM(高帶寬內存)等更高利潤的產品。
今年4月,海外原廠更是接連宣佈將停產DDR4、LPDDR4X等舊制程DRAM產品,但作為多數手機產品搭載的芯片類型,旺季備貨熱度顯著升溫,推動存儲廠商控貨惜售,這種放大效應導致當前兩者價格持續上漲。
供需格局轉變,或導致供需缺口持續擴大。
一方面,來自北美的雲服務商服務器建置需求持續發酵,AI服務器和數據中心對存儲的需求呈指數級增長,單台AI服務器需配備3TB以上內存和PB級存儲。全球雲廠商資本支出同比增長超過50%,存儲器端的採購需求相當強勁,覆蓋了DRAM與NANDFlash產品。
另一方面,隨着美光、三星等廠商陸續宣佈減產DDR4和LPDDR4,將大部分產能轉向DDR5和LPDDR5,以手機為代表的終端存儲市場面臨結構性緊俏,進一步加劇了供應緊張。
由於三大DRAM原廠持續優先分配先進製程產能給高階ServerDRAM和HBM,排擠PC、Mobile和Consumer應用的產能,同時受各終端產品需求分化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供應商擁有較強的報價優勢,合約價將延續上漲動能,所以機構對四季度存儲芯片價格的漲幅預期也比原先更加樂觀。
CFM閃存市場發佈四季度存儲市場展望報告指出,預計四季度,服務器eSSD漲幅將達到10%以上,DDR5RDIMM價格漲幅約10%-15%;移動端嵌入式NAND漲幅約5%-10%,LPDDR4X/5X漲幅約10%-15%;PC端LPDDR5X/D5價格漲幅預計將落在10%-15%。
存儲芯片行業從2024年第三季度觸底后,2025年第二季度已進入明確復甦通道,行業周期的反轉為相關企業帶來了業績彈性,江波龍便是其中之一。
江波龍是國內第三方存儲模組廠商,2024年公司在中國企業級SATASSD總容量排名中位列第三。
今年一季度,江波龍的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4.41%;並且淨利潤由盈轉虧;但到了二季度業績卻迎來了反轉。營收環比增長39.53%創歷史新高;扣非后歸母淨利潤2.34億元,環比增長215.94%,呈現大幅改善的趨勢。
月末公司表示,在超預期的服務器存儲新增需求帶動下,原廠全面轉向以利潤指標為核心的供應策略,四季度存儲市場價格將迎來全面上漲。
這種趨勢下,對國內產業鏈公司形成直接利好的,無疑像江波龍、佰維存儲等第三方模組廠商,以及分銷商,譬如香農芯創,這些上市公司的股價漲幅也遙遙領先。
存儲芯片是半導體行業中僅次於邏輯芯片的第二大細分領域。
來源:網絡
總的來説,現在行業景氣度回升,本質是從舊技術退場到新技術接棒過渡期,產能縮減但剛需不減,市場一邊惜售一邊擔憂斷供互相擠壓,故而形成了這種供需失衡。
這種供需失衡一開始只是結構性的,集中到了更直接地受益於AI大模型浪潮的DRAM身上,HBM作為AI芯片核心組件,價格漲幅最大。NANDFlash則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上游廠商的業績。
正因如此,過去多個季度以來,上游廠商持續推行NAND產品減產策略。從芯片龍頭業績中也能看到趨勢,美光科技披露了2025財年第四財季業績中,DRAM產品同比增長69%,約佔總營收的79%,而NAND產品收入卻同比下降5%。
但是,未來AI推理環節要落地到各種場景,比如智能客服、自動駕駛、圖像識別,每天要處理海量的數據,這些數據得快速存、快速取,對存儲的要求特別高:既要容量大,又要速度快,還得支持「隨機I/O訪問」。
以前NAND的需求主要靠消費電子,比如手機、電腦的存儲升級,但這些需求增長越來越平緩,甚至時不時因為下游疲軟掉鏈子,如今AI給NAND帶來了剛需級的新需求,這要比靠消費電子擠牙膏式增長強多了。
但存儲芯片的敍事變成了:一方面,AI帶來的新需求在快速增長;另一方面,老的存儲產品面臨迭代淘汰,譬如企業級eSSD逐步向HDD滲透。行業供需關係到了轉折點,不再是以前那種產能過剩、價格內卷的慘狀。
可以説,DRAM和NAND這兩個方向都是半導體相對景氣的黃金賽道,除了分銷商和和模組廠商,國內芯片企業能否抓住這波機會?
DRAM和NAND這兩個領域,國內做的最好的分別是長鑫存儲和長江存儲,兩家企業在全球市場各自佔據約8%-10%的份額。
長江存儲是國產NANDFlash技術領導者,最顯著的成就是成功研發並量產了232層3DNANDFlash,這一技術水平使其能夠與三星、美光等國際巨頭在主流市場上正面競爭。
而長鑫存儲是國產DRAM的領軍企業,2019年成功量產8GbDDR4內存芯片,實現了國產DDR4芯片的首次突破。2023年推出LPDDR5系列產品,完成從DDR4到DDR5的技術跨越。
今年7月份,長鑫科技擬IPO的消息振奮了資本圈。Counterpoint預測稱,長鑫存儲今年將在去年大幅增產的基礎上產能進一步同比增長近50%,隨着產能從DDR4/LPDDR4加速向DDR5/LPDDR5過渡,后者出貨量份額將從一季度的1%左右分別提升到7%和9%。
在NORFlash這一小眾賽道,兆易創新的市場份額做到了全球第二,僅次於臺灣華邦,7成收入來自存儲芯片。
而且鮮為人知的是,兆易創新還直接持有長鑫存儲約1.88%的股權,前者的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朱一明同時擔任長鑫存儲的董事長,兩家企業在股權和業務上聯繫緊密。兆易創新的利基型DRAM產品由長鑫存儲獨家代工,2025年,雙方預計的關聯交易額將達到約11.61億元。
結構性缺貨同樣影響着利基型市場,2025年以來臺股三大利基存儲廠商旺宏、華邦電、南亞科合計營收大體呈現逐月攀升情況。
隨着AI數據中心需求增加以及車用市場逐步回暖,NOR Flash市場供需趨於健康,適時調漲報價成為必然趨勢,NOR Flash價格在25Q4有望調升至雙位數百分比,或有望延續至2026年。
隨着AI能力的演進,如同對算力的需求,未來多模態AI系統(如視覺成像、視頻分析等)對內存帶寬和容量的需求也將呈指數級增長。
就在前幾天,OpenAI與韓國兩大芯片巨頭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正式宣佈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共同為OpenAI的星際之門AI數據中心項目提供存儲芯片及其他解決方案。
OpenAI計劃到2029年從三星和SK海力士採購每月高達90萬片晶圓的DRAM產能,它相當於2025年末全球DRAM總產能的近一半。
而全球DRAM行業從2007年的100萬片月產能增長到2025年末的190萬片,用了整整18年時間。
OpenAI的單一項需求就要求在短短四年內實現接近18年的產能擴張,預示着AI對內存需求的爆炸性增長。
如果畫餅成真,這一合作將推動存儲芯片市場進入一個為期2-3年的「超級周期」,HBM在未來幾年增速依然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