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3 22:04
智通財經APP獲悉,根據華爾街金融巨頭美國銀行(BofA)策略師團隊的最新觀點,投資者們可通過將AI相關投資標的與那些和全球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聯且估值相比於美國科技巨頭們便宜得多的股票(比如資源類股票)相結合,來更好地配置並參與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投資熱潮——這些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的股票標的有望大幅受益於AI技術所帶來的人類社會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此外,美銀最新公佈的這份研報還顯示,在本十年的后半段(即2025-2030年),市場將更加傾向於中國四大科技巨頭而不是美股七巨頭——即美銀重點聚焦的「BATX」,分別代表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和小米(Xiaomi)。
美銀還表示,市場更加傾向於安全體系構建、國家干預、人口/技術轉變和新資產投資,而全球化、美聯儲獨立性以及「美股七巨頭」這一曾經時期(2020-2025)的全球市場寵兒則都有可能被視為已經過了頂峰時期。
佔據標普500指數以及納斯達克100指數高額權重(大約35%)的所謂「美股七大科技巨頭」,即「Magnificent Seven」,它們包括:蘋果、微軟、谷歌、特斯拉、英偉達、亞馬遜以及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它們乃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的核心推動力,也一度被華爾街頂級投資機構們視為在自互聯網時代以來最大技術變革背景下最有能力為投資者們帶來鉅額回報的組合,然而隨着這些科技巨頭估值持續創新高且佔據的權重越來越高,市場開始擔憂這些科技巨頭離「泡沫破裂時刻」越來越近。
押注AI的另類方式——資源類與英國股票
有着「華爾街最準策略師」稱號的美國銀行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 領導的策略團隊在研報中寫道,鑑於倫敦股市對資源板塊的高度敞口,建議股票市場押注AI這一高景氣賽道的投資者們積極做多資源類股票以及英國股票基準指數,而不是倉位過於擁擠的美股科技板塊。
AI數據中心的極速建設進程正在不斷推高能源與大宗商品(比如銅)的強勁需求——銅是從管道系統到電力電纜再到電動汽車等各個科技領域的關鍵組成部分。美銀表示,英國股市基準——富時100基準指數中聚集了力拓集團(Rio Tinto Plc)、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 Plc)和嘉能可(Glencore Plc)等全球最大規模礦業巨頭。
銅被廣泛應用於電力、建築、工業機械、交通運輸、通信等多個領域,這些領域正是全球經濟活動的核心。因此,當政府出臺增長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時,以及類似人工智能與能源轉型的「全球經濟增長新動能」產能擴張時,工業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將大幅增加對銅的需求,銅價因此上漲;相反,經濟擴張步伐停滯或陷入經濟衰退時,以及全球經濟缺乏新動能,銅的需求鋭減,銅價通常會迅速下跌,因此銅金屬有着「銅博士」稱號。
在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轉型時代,數據中心的建設對銅需求呈現爆炸式增長。數據中心的電力傳輸與高速互聯繫統,以及散熱系統和高性能電子設備等高度依賴銅。這種結構性的新增需求正逐步成為銅市場新的需求增長引擎。
在ChatGPT等生成式AI應用軟件背后的龐大數據中心,銅金屬主要用於電力分配設備以及接地,加之對於數據高速傳輸極其重要的互聯繫統。具體來看,銅重點用在高速電力傳輸(比如高速銅纜、連接器、母線),以及熱交換器和水槽、接地與互聯,以及管道和暖通空調系統。
「人工智能正在吞噬大宗商品。」Hartnett領導的美銀團隊寫道。正如上圖所示,市場已經開始定價未來資源公司將受益於AI驅動的人類社會生產效率大變革,這一定價集中體現在今年礦業股跑贏有着「全球科技股風向標」稱號的納斯達克100指數——主要因人工智能狂熱推動大宗商品需求。
Hartnett領導的美銀團隊還表示,英國股票市場還提供對防禦性投資板塊的顯著配置敞口,可對衝科技股行情過度延伸與倉位擁擠帶來的大幅回調風險;倫敦市場基準估值中包括阿斯利康(AstraZeneca Plc)和葛蘭素史克(GSK)等全球大型醫療保健公司。
美銀的策略師團隊還指出,在股票市場價格走勢、估值、集中度與投機行為等方面,可見「泡沫化」的市場模式初步跡象。同時,通脹的領先指標正在向上拐點,比如ISM服務業「支付價格」指標上行。儘管如此,這些策略師們普遍表示,歷史統計數據顯示結束資產價格過度上漲時期需要非常強勁的貨幣政策收緊舉措,而在過去兩個月里,全球沒有任何央行進行大幅加息。
美銀押注「BATX」
在過去兩年里,全球投資者們對於AI相關股票的看漲興趣絲毫未見減退。由英偉達、美光科技以及Palantir Technologies等人工智能領軍者所組成的「美銀AI龍頭一籃子股票」自2023年初以來已飆升超過450%,漲幅超過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的足足三倍。
但是在Hartnett 領導的美銀策略師團隊看來,未來這些AI龍頭中的「美股七大科技巨頭」可能不再是AI熱潮的最大規模受益羣體。美銀策略團隊押注「七大科技巨頭」將讓位於來自中國股市的科技巨頭們,即中國科技領軍者「BATX」——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騰訊(Tencent)以及小米(Xiaomi)。
三年前外資大舉撤退並高呼中國市場「不可投資」(uninvestable)之后,外國投資者們正在大舉重返中國股票市場,試圖緊抓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創新葯等前沿科技所驅動的史無前例的中國科技股投資機遇,以及隨着特朗普一系列激進舉措令「美國例外論」逐漸崩塌,對於美國資產之外的多元化配置需求不斷增長。
今年以來中國在人工智能採用與滲透、半導體與創新葯物研發等前沿科技方面的持續突破式進展,使包括華爾街資管巨頭們在內的外國投資者們愈發相信,中美貿易戰與華盛頓的科技出口禁令等負面事件並未遏制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創新與頗具韌性的經濟擴張,花旗、景順以及高盛等華爾街巨頭巨頭紛紛將中國股票評級上調至「增持」。
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熱潮可謂掀起華爾街對於中國股市的「科技股狂歡時刻」、中美關税戰役暫時停戰以及國內貨幣寬松環境進一步提振了全球資金對於中國股市(包含港股與A股)的看漲狂熱情緒。這種資金蜂擁而至的結果在於,上證綜合指數逼近3900點,在上周觸及十年來的最高位,而香港股市基準指數——恆生指數則觸及四年以來的最高位。
來自日本的國際金融巨頭野村近日上調MSCI亞太除日本指數及MSCI中國指數目標點位,並且該機構表示,對中國股票維持「策略性增持」立場,尤其看好半導體及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的科技類股票。
另一華爾街大行摩根士丹利近期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表現出遠高於2021至2024年的興趣。其中,對AI人形機器人、生物科技及創新消費領域是主要關注焦點。該機構強調,美國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正面投資興趣為新冠疫情以來最高:路演橫跨東西岸。無論是從指數層面,還是針對特定主題和結構性機會,美國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度都令其頗為驚喜。
摩根士丹利表示,超過90%的美國投資者明確表達願意增加中國配置,這是自2021年初中國股市見頂以來最高水平。該行指,多個因素共同推動投資意願回升,並且自年初以來,美國投資者們認同該機構對中國持較建設性看法,其自6月起建議增持A股,並看好人工智能、機器人以及半導體等主題性的投資機遇。
華爾街對於阿里巴巴的看漲情緒尤其濃厚——集中體現在「木頭姐」伍德大舉買入阿里巴巴以及摩根大通等華爾街巨頭大幅上調阿里巴巴目標價(摩根大通將阿里目標價從170美元大舉上調至245美元)。作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傑出代表,阿里股價仍遠低於其歷史最高點,但美國主要的大型科技巨頭股票在近幾個月也已達到峰值。
當阿里巴巴以及騰訊展現出「涵蓋最前沿AI大模型+強大雲端AI算力體系+完整AI應用軟件開發者平臺」這些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標籤,且這些標籤的規模隨着AI應用軟件滲透至中國各行各業,未來市場規模有望比肩亞馬遜AWS與微軟,可能將引發類似2023年-2024年全球資金涌向北美雲計算巨頭的投資盛況。作為對比,阿里巴巴當前市值僅僅為4500億美元,而亞馬遜和微軟分別高達2.37萬億美元與3.8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