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創年內新高后意外回落,港股「日曆效應」將如何演繹?

2025-10-03 19:31

節后首日港股傾向於下跌,一周內「日曆效應」將逐漸消散。

在周四大漲后,港股市場今日未能延續漲勢,出現明顯回調。恆生科技指數低開低走,截至收盤,恆生指數收盤跌0.54%,恆生科技指數跌0.9%。汽車板塊成為拖累大盤的主要力量,其中,比亞迪股份(01211.HK)下跌3.95%,「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也跌超2%。黃金股走勢由強轉弱。

市場波動中亮點猶存。氫能概念股逆勢走強,上海電氣(02727.HK)大漲13%,刷新逾10年收盤新高。

回顧本輪行情,9月港股表現亮眼,恆生科技指數累計上漲13.9%,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大幅領跑。對於后市走勢,機構觀點出現分歧。業內認為,短期來看,節后首日港股大漲后傾向於調整,一周內「日曆效應」將逐漸消散。但中長期而言,港股「下行有底」。

暴漲后回落

在此前連續多個交易日大漲后,10月3日港股市場大幅回調。恆生科技指數低開低走,開盤不久后,跌幅擴大至2%,恆指跌超1%。截至收盤,恆生指數收盤跌0.54%,恆生科技指數跌0.9%。截至目前,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下跌0.31%。

板塊方面呈現明顯分化。截至周五收盤,汽車與零配件、硬件設備、石油石化等板塊跌幅居前;電力設備、核電等板塊逆市走強。

其中,汽車與零配件跌幅居前,該板塊整體跌超2%,成為拖累大盤的主要力量。截至收盤比亞迪股份下跌3.95%,理想汽車-W(02015.HK)、小鵬汽車W(09868.HK)、蔚來-SW(09866.HK)跌超2%。消息面上看,比亞迪股份10月1日在港交所公告,9月新能源汽車銷量39.63萬輛,去年同期銷量41.94萬輛;本年累計銷量326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8.64%。

黃金股走勢由強轉弱。截至收盤,潼關黃金(00340.HK)、靈寶黃金(03330.HK)、中國黃金國際(02099.HK)分別下跌4.17%、3.53%、2.23%。消息方面,國際金價早盤一度轉跌至3884美元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科網股出現大幅波動。阿里巴巴-W一度快速跳水達4.7%,成為上午拉動恆生科技指數走低的力量之一。不過隨后情形反轉,截至收盤,阿里巴巴-W報收185港元/股,上漲1.09%。

有市場消息稱,美國白宮及國會官員在過去數個月來一直審查蘋果與阿里巴巴的AI合作計劃,因蘋果希望將人工智能Apple Intelligence引入中國,而阿里巴巴是合作伙伴之一。

與上述板塊相比,周五港股市場氫能概念股多數逆勢走強,上海電氣股價大漲13%,刷新逾10年收盤新高。億華通(02402.HK)漲超11%。根據上海電氣消息,當地時間10月1日上午,羅馬尼亞帕勞二期342兆瓦光伏總承包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此次簽約的帕勞二期342兆瓦光伏總承包項目是上海電氣在羅馬尼亞落地的第四個光伏項目。

后市行情如何演繹?

拉長時間線看,9月份,港股市場主要寬基指數繼續收漲,其中恆生科技指數累計漲13.9%,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大幅領漲,恆生指數累計漲7.1%,恆生國企指數累計漲6.8%。10月,港股市場能否延續漲勢?

歷史數據顯示,港股在國慶長假期間存在顯著的「日曆效應」。華泰證券近期研報顯示,2010年以來,恆生指數在國慶期間的上漲概率高達86.7%,漲幅中位數為2.1%,高於五一長假表現。港股在國慶期間呈現明顯的「節前防禦-節中上漲-節后切換」規律,節前南向資金大幅流入消費及防禦板塊,節中市場普漲,成長和消費板塊領漲

這一規律在今年再次得到部分印證。10月2日,港股三大指數高開高走。其中,恆生指數漲超431點,並突破27000點關口,創下年內新高,當日漲幅達1.61%;恆生科技指數表現更為強勁,當日收漲3.36%,盤中創年內新高;恆生國企指數當日也上漲1.77%。

但周五回調后,市場擔憂后續走勢。

展望后市,機構普遍認為短期承壓、中長期向好。

華泰證券指出,2010年以來,節后第一天港股傾向於下跌(上漲概率未超過50%)。節后當天大多回撤、風格再度切換至防禦,一周內「日曆效應」消散。

中長期來看,業內認為相對樂觀。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指出,本輪港股長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確立,當前走到中段左右。三大周期性因素中流動性周期目前最領先,估值周期也已經顯著啟動,盈利周期目前還剛剛啟動,以結構性行業景氣修復為主。

黃文濤進一步指出,從港股主要行業板塊來看,目前PB分位數較高的板塊有工業製品業、原材料、能源業和醫療保健業,而公用事業及地產PB處於較低水平。港股互聯網所在的資訊科技業及新消費所在的非必需消費PB分位數仍存在上升空間,景氣板塊的估值修復有望持續帶動港股整體估值。

東吳證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師陳夢指出,儘管短期港股有所調整,但仍在震盪上行趨勢中,下行有底。其一,美聯儲降息落地,並不是利好徹底出盡。未來,全球資金會進一步流向全球股市,有一部分切入中國資產,但大規模流入港股還需更多基本面改善信號。其二,結構性行情下,港股未來上漲的動力主要來自產業面的好消息。建議自下而上尋找相對低估的個股,持續關注景氣賽道,全球產業鏈共振行情方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