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2 20:24
近日,建設銀行在官網發佈公告,明確將進一步加強信用卡溢繳款管理。事實上,年內已有多家銀行實施相關舉措。
業內人士指出,此舉系防範不法分子使用非本人賬户的溢繳款轉移非法資金。
除了加強溢繳款管理,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近期不少銀行都發布風險提示,有不法分子冒充該行員工,以「辦理大額信用卡」「信用卡提額」等名義推銷POS機,實則通過收取POS機押金等方式實施詐騙。
對信用卡溢繳款設定限額
建行公告表示,為保障客户的用卡權益,用户需使用本人賬户按賬單金額或透支金額還款,在滿足客户合理還款的需求下,建行將對信用卡設定溢繳款存入、轉出限額,該限額將結合風險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建行再次強調,信用卡僅限本人日常消費使用,須保證交易真實、合規和合法。不得將信用卡出租、出借、出售,或以其他方式交由他人使用;不得利用信用卡接受他人名下來源不明資金,或通過虛假交易、溢繳款轉出、取現、現金轉出等方式轉移信用卡內來源不明資金;不得用於電信網絡詐騙等非法行為。
這並非個例,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年內已有海南農商銀行、齊魯銀行、滄州銀行等多家機構相繼發佈類似的溢繳款調整公告,行業信用卡風險管控舉措再升級。
何為信用卡溢繳款?指的是持卡人還款時超出應還金額的部分,或是賬單結清后仍留在卡內的資金,常見於誤操作還款、重複還款或消費退款等場景。
信用卡溢繳款有何風險?對持卡人而言,溢繳資金本是「閒置款」,但這卻可能成為洗錢團伙的「工具」。業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指出,近年來,隨着「斷卡」行動深化,儲蓄卡管控趨嚴,不法分子轉移目光,將信用卡用作轉移違法所得的「新陣地」。
據瞭解,洗錢團伙通過租借或購買他人信用卡實施洗錢犯罪,以信用卡還款或轉賬的方式,使違法所得成為信用卡溢繳款,隨后利用虛假商户POS消費交易將信用卡溢繳款轉為商户結算款,並向下遊賬户分散轉移,最終實現取現或變現。
POS機暗藏非法交易隱患
從前述案例中不難看出,POS機暗藏信用卡用卡安全隱患。除了幫助洗錢團伙轉移資金,近期以辦卡名義推廣POS機的詐騙案也頻頻出現。
9月18日,貴陽銀行發佈風險提示,有不法分子冒充該行員工,以「辦理大額信用卡」「信用卡提額」等名義推銷POS機,通過收取押金實施詐騙,已造成客户資金受損。針對這類風險,貴陽銀行明確劃定紅線:工作人員辦理信用卡業務時,不會以搭售POS機為由承諾提額或辦卡,更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農業銀行廣州分行也發佈相關提示,正規POS機押金需在網點繳納並出具憑證,上門服務收取費用應高度警惕,且機具需帶有銀行的明確標識。
據瞭解,常見偽冒銀行工作人員辦理業務的話術包括:「辦理信用卡即贈POS機」「辦理POS機可提高信用卡額度」「POS機與信用卡必須綁定激活」等,農行指出,凡是以上述名義辦理業務或以該等名義收取所謂「會員費、激活費、流量費」的捆綁、搭售行為,皆為假冒農行名義,切勿相信承諾可通過此類方式「降低辦理信用卡門檻、提高信用卡額度、POS機具支持流水養卡、預繳費用或首刷押金可指定時間返還」的代辦廣告和虛假營銷行為。
POS機亂象待整治
支付機構是POS機的主要提供者和推廣者,業內人士指出,POS機推廣亂象一直存在。
「POS機實際是支付入口級硬件,本身具備資金流轉的關鍵屬性,疊加近年來小微商户融資需求旺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了信息不對稱和用户辦卡和套現的灰色心理,打着銀行或支付公司內部渠道的幌子實施詐騙。」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告訴券商中國記者。
他表示,本質上,POS機亂象暴露出部分用户對POS機真實功能認知模糊,也反映出金融機構風險審覈和業務推廣鏈條中的漏洞。詐騙發生后,首當其衝的是銀行和支付機構的品牌信譽,更深層次看,該現象擾亂正常的收單市場秩序,抑制了合規小微商户的正常用卡需求,對支付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形成負面擾動。
王蓬博提示,除及時發佈風險提示外,未來,銀行應對涉及信用卡類的資金流和信息流加強監控,對異常集中充值、快速刷卡、商户類別不匹配等行為實時預警;支付機構則需嚴格落實「一機一户」和商户實名制,結合交易地理位置、頻次、金額等多維度數據交叉驗證,同時與銀行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高風險POS終端動態限額或關停,從源頭掐斷資金沉澱與虛假交易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