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今日,港股、A50集體回調!

2025-10-03 17:5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回調。

  10月3日,港股市場整體回調,恆生指數、恆生科技等主要指數均出現下跌,午后一度加大跌幅,恆生指數盤中跌超1.1%,恆生科技指數盤中跌超1.8%。但尾盤均震盪回升,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盤,恆生指數微跌0.54%,恆生科技下跌0.9%。

  熱門個股中,阿里巴巴上漲1.09%,美團上漲0.28%;騰訊跌0.44%,比亞迪股份、快手跌幅均超過3%。

  今日,富時新加坡A50指數期貨亦表現疲軟,盤中一度跌超1%。

  分析人士指出,港股市場並沒有出現利空消息,屬於正常的獲利回吐。從長期來看,港股的上漲行情仍未結束。

電氣設備、核能領漲

  在概念板塊方面,港股市場中今日表現最好的是電力設備和核電指數等,其中中核國際上漲超20%,上海電氣上漲超14%,中國核能科技上漲超13%,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中廣核礦業也都有不錯的漲幅。

  消息面上,據央視報道,10月1日,位於安徽合肥的緊湊型聚變能實驗裝置BEST項目建設取得關鍵突破。BEST裝置主機關鍵部件——杜瓦底座研製成功並順利完成交付,成功精準落位安裝在BEST裝置主機大廳內,標誌着項目主體工程建設步入新階段。

  據介紹,BEST是我國在合肥正在建設的燃燒等離子體物理實驗裝置。裝置採用緊湊高場超導託卡馬克技術路線,運用高性能超導磁體、氘氚聚變燃料等新技術,將首次在國際上演示核聚變發電。2025年5月,BEST的總裝工作正式啟動,預計將在兩年后建成,並在全球範圍內首次實現聚變能發電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過核聚變點亮第一盞燈。

  而作為A+H股的上海電氣曾在2025年半年報中透露,公司目前已成功交付全球首臺ITER項目磁體冷態測試杜瓦,后續還將交付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CRAFT項目、緊湊型聚變實驗裝置BEST項目等多個主機系統核心部件。

  此外,同爲A+H股的大眾公用在港股市場再次大漲,截至收盤,漲幅為22.99%,自9月初以來,大眾公用的最大漲幅已超過90%。

  據瞭解,大眾公用曾在今年9月在上證e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參股深創投,深創投及其基金持有宇樹科技股份。此外,9月26日,上交所官網披露信息顯示,摩爾線程科創板IPO申請通過上交所上市委會議審議。摩爾線程成立后曾獲得包括深創投在內的多家機構投資。據摩爾線程招股書,截至招股説明書籤署日,深創投持有公司約1.22%股份。

機構:港股仍在震盪上行趨勢中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10月2日),恆生指數剛剛創下階段性新高,達到27381.84點。同時,由於缺乏南向資金的參與,港股市場今日表現平淡並不意外。

  對此,交銀國際表示,受國慶及中秋長假影響,港股市場預計將短暫進入「淡季」模式,疊加美國政府短期融資法案不確定性,海外擾動影響或放大。同時,市場對美聯儲降息時點和幅度仍存分歧,短期內可能仍以「有條件降息」為主調,預期反覆或引起市場震盪。港股部分優質板塊估值已接近歷史高位,短期獲利了結壓力猶存,可重點關注美聯儲降息節奏、中美關係進展及中國內地穩增長政策情況。

東吳證券認為,儘管短期港股有所調整,但仍在震盪上行趨勢中,下行有底。其一,美聯儲降息落地,並不是利好徹底出盡。未來,全球資金會進一步流向全球股市,有一部分切入中國資產,但大規模流入港股還需更多基本面改善信號。其二,結構性行情下,港股未來上漲的動力主要來自產業面的好消息。建議自下而上尋相對低估的個股,持續關注景氣賽道,全球產業鏈共振行情方向。其三,港股交易思路繼續秉承「以我為主」。所謂「以我為主」是以基本面改善預期節奏看待未來股市漲幅空間和節奏。當前預計明年一季度港股EPS(每股收益)會有進一步改善,國內經濟數據環比上行。

華泰證券則表示,雖然港股通關閉導致港美股相關性小幅上升,但內部因素重要性或依然大於外部,投資者關注重心在國內消費數據和四季度政策力度。十一假期內海外主要事件為美國非農數據及日本選舉,對港股表現影響或相對有限。若參考歷史經驗,港股「持股過節」勝率較高,假期前保持成長和消費等板塊配置,假期后短期轉為防禦,日曆效應消散后佈局重回配置主線。

  此外,浦銀國際發表月度觀點指出,過去兩個月,資金從擁擠度較高的新消費、創新葯和銀行等板塊,輪動至擁擠度較低、估值偏低、業績超預期的科技板塊(AI產業鏈相關)。目前,市場對中美貿易談判預期較為積極,同時部分參與者預期四季度將有更多政策出臺以支持經濟復甦。即便部分資金在這些利好兑現后獲利意願較強,導致市場出現短期回調,也不影響港股大盤中期向好。

  浦銀國際認為,接下來,行業和風格輪動將會加快,需把握好主線與節奏才能獲得更好的收益,AI將是貫穿今明年的投資主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