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尋找「受尊敬」企業系列報道之二:「內卷」之下,利潤彰顯企業核心競爭力

2025-10-03 12:24

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24—2025年度「尋找‘受尊敬’企業」徵集評選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經觀「中國上市公司綜合價值評估體系」的分析統計顯示,2022年至2024年,歸母淨利潤連續三年增長的企業為1066家。

歸母淨利潤是評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股東回報的核心指標,也是一家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它讓企業得以維持日常運營,也反映了企業在資源利用、市場競爭和成本控制方面的表現,更高的歸母淨利潤通常意味着運營的高效率、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服務乃至品牌。

歸母淨利潤也是一家企業推動產業向上向新,乃至履行社會責任的基礎;它讓金融機構運行更穩健,具備更強的風險防控能力;讓科技企業能夠向更尖端的技術進發,以創新研發突破桎梏;也讓工業企業敢於投入更多的生產資源,開發更具挑戰性的產品,更高效地融匯全球資源和市場。

而在當前這樣一個「內卷」的環境下,企業要盈利,也被決策層提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持續盈利已成為推動企業個體,乃至產業行業行穩致遠、穿越周期的壓艙石和基本盤。

根據經觀「中國上市公司綜合價值評估體系」的統計分析,歸母淨利潤連續三年增長的1066家企業中,從行業分佈看,主要包括汽車零部件企業(49家,佔比4.59%),生物醫藥類企業(共計40家,佔比3.75%)、商業銀行(共計33家,佔比3.1%),家用電器企業(20家,佔比1.88%),汽車整車企業(10家,佔比0.9%)。這些「佼佼者」行業分佈較為平均,也恰恰說明了他們不僅僅依靠行業發展的紅利,更憑藉自身高效的管理運營,和卓有成效的創新獲取了回報。

這1066家企業中,我們按照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規模,提取了排名前10的企業,他們分別是工商銀行(601398.SH)、建設銀行(601939.SH)、農業銀行(601288.SH)、中國銀行(601988.SH)、中國石油(601857.SH)、招商銀行(600036.SH)、中國移動(600941.SH)、交通銀行(601328.SH)、郵儲銀行(601658.SH)、貴州茅臺(600519.SH)。

歸母淨利潤連續三年增長企業Top 10

歸母淨利潤連續三年增長企業Top 10

這10家企業中,國有大行、全國性的股份制銀行成為其中的主力,在商業銀行淨息差下滑壓力加大、資產風險有所加劇的環境下,這些大行管理者的「內功」讓人印象深刻。

近年來,與新能源汽車、光伏等行業類似,金融業同樣面臨「內卷式」競爭,主要表現爲同質化競爭、過度降低利率,以及過分關注短期業績。在此背景下,銀行業的優等生不困於外部環境,而是堅持長期主義,始終堅持對商業銀行經營規律的把握與遵循,致力於成為基業長青的銀行。

這其中,如工商銀行堅持鍛造「大行工匠」,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創新求進,持續深化重點發展戰略,積極發展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始終堅持專業專注,開拓專業化經營模式。

如建設銀行,則強調深化對經濟金融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統籌平衡總量和結構、規模和效益、當前和長遠、整體和局部、發展和安全,在穿越經濟周期、保持戰略定力和擁抱行業變革之間,謀劃出一條契合自身的成長之路。

如招商銀行,堅持發揮零售金融、大財富管理特色優勢,持續深入推動數智化轉型,差異化經營特色更加鮮明,以客户為中心的服務體系帶動客羣,使得業務實現增量擴面提質。

中國石油、中國移動可謂各自領域的「巨無霸」,他們都選擇了守正創新,在新興業務、新興市場中尋求發展增量。

面對國際油氣資源價格波動,以及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的外部環境,中國石油大力加強勘探開發,努力實現增儲上產,深入推進煉化轉型升級,不斷優化產品結構,與此同時,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加快佈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着力增強公司價值創造能力、風險應對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中國移動則錨定「世界一流信息服務科技創新公司」定位,加快推進「兩個轉變」,從數量規模領先向質量效益效率領先轉變、從注重短中期業績完成向注重中長期價值增長轉變,着力推動國際業務、數字內容、金融科技、股權投資四大板塊創新拓展,為公司拓展發展增量。

作為長期以來A股最具話題性的「股王」,貴州茅臺則踐行「順天敬人、明理厚德」企業價值觀,和「共生、共享、共贏」ESG 理念,聚焦主業,在千年白酒文化的積澱中,將自然地理的的獨家饋贈發揮出最大效用。

9月23日起,入圍2024—2025年度受尊敬企業名單將陸續公佈。我們期待更多優秀企業能夠脫穎而出,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弘揚企業正能量,營造良好的商業生態環境,讓受尊敬的企業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強大動力。

(經濟觀察網 杜遠/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