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3 08:55
2025年以來,港股醫藥市場結構性行情凸顯,創新葯板塊憑藉「扭虧為盈」的基本面拐點與「出海破局」的產業升級,成為資金聚焦核心賽道。
西南證券研報顯示,202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149家港股醫藥上市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29.7%,其中36家創新葯企業實現收入285億元,同比增長15.8%、歸母淨利潤18億元,標誌行業正式進入「盈利驅動」新周期,而聚焦未被充分定價的稀缺標的成為市場共識。
多家機構看好創新葯后市,資金關注「高性價比」標的
2025年上半年,港股創新葯板塊完成從「研發投入期」向「商業化收穫期」的關鍵跨越。這一轉變源於各大創新葯企商業化能力的持續驗證,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為代表的企業,通過核心產品的全球推廣與海外授權,逐步形成「研發-盈利-再投入」的正向循環,推動板塊實現收入端的穩健增長及利潤端的扭虧為盈。
當前,創新葯板塊增長呈現「高確定性+高彈性」特徵,板塊輪動性持續增強。前期資金流向呈現兩大特徵:一是具備穩定研發管線、成熟商業化體系及全球化佈局的頭部創新葯企,憑藉業績確定性與龍頭溢價走出「阿爾法行情」;二是核心產品已實現商業化落地的企業,其股價與銷售數據、市場份額擴張相關聯,估值聚焦「業績兑現+成長預期」平衡。截至目前,這兩類標的已獲較多資金佈局,估值逐步迴歸合理區間。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港股通創新葯指數和恆生醫療保健指數的當前市盈率(PE-TTM)分別是36.19倍、35.96倍,處於近5年24.64%分位點和26.15%分位點,顯著低於A股和美股生物科技指數對應超50倍的估值水平,優勢顯著。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A股及港股醫藥板塊上漲主升浪有望中長期持續,建議下半年圍繞創新驅動、國際化、自主可控及院外營銷模式改革領域佈局,重點關注業績兑現能力強、內需確定性高的板塊龍頭。
國信證券亦表示,創新葯板塊步入快速放量期,國內外商業化與對外授權齊發力,推動營收增長並加快盈利轉折。建議關注擁有差異化創新能力,產品具備全球商業化潛力的創新葯公司。
與此同時,交銀國際研報顯示,下半年隨着美國降息周期開啟、創新葯企現金流改善及政策紅利釋放,二級市場復甦對一級市場的正反饋效應將持續增強,推動市場資金風險偏好提升、生物科技企業融資能力強化,加速創新資產價值重估。
在此背景下,具備明確商業化路徑、且擁有「核心產品儲備+差異化技術優勢」但尚未被廣泛關注的企業,成爲了資金尋求「高性價比」標的新方向。這類企業因前期缺乏業績支撐估值而承壓,但隨着產品落地節點臨近,「價值窪地」屬性將逐步凸顯,成為板塊下一波補漲核心力量。
在港股創新葯「差異化兑現」周期中,市場積極尋求既有「估值修復+產品兑現」雙重邏輯,又兼具業績確定性與長期成長空間的稀缺投資標的,維昇藥業-B(02561)或屬其中。中信證券研報顯示,維昇藥業是內分泌領域新星,擁有強力合作伙伴創新賦能,公司在國內市場廣闊的生長激素賽道擁有潛在BIC藥物,此外還擁有兩款潛力品種,市場空間潛力可觀。
維昇藥業:被低估的創新葯稀缺標的,估值修復與成長潛力並存
市場之所以如此關注維昇藥業,無疑是看中其有望憑藉核心產品、創新管線與前瞻式佈局,逐步確立在百億級生長激素賽道中的差異化地位。
據瞭解,維昇藥業致力於提供同類首創(FIC)或同類最優(BIC)的內分泌疾病產品和治療方案。公司目前擁有3款產品,當前核心產品為即將在中國商業化落地的長效生長激素產品隆培生長激素(lonapegsomatropin,TransCon hGH),該產品依託大股東Ascendis Pharma的專利TransCon前藥技術開發,是一款經臨牀試驗證實優效於生長激素日製劑的長效產品,具備明確「同類最優」屬性。
公開資料顯示,隆培生長激素有望成為國內第三款上市的長效生長激素,其從基礎原理上能夠釋出與內源性生長激素一致的重組生長激素,通過刺激軟骨細胞和肝臟發揮直接和間接作用,臨牀數據紮實,且每周給藥一次的頻率亦大大提升了患者的依從性,未來有望佔據國內較大市場份額。
目前,隆培生長激素的商業化能力已在海外充分驗證:2021年、2022年分別獲美國FDA、歐盟EMA批准(商品名Skytrofa),2023年第四季度躍升爲美國生長激素市場第一品牌,2024年海外銷售額達2.02億歐元;2025年7月FDA進一步批准其成人GHD適應症,完成「兒童+成人」全人羣覆蓋,為銷量增長再添動力。
國內進展方面,隆培生長激素兒童GHD適應症上市申請(BLA)已於2024年3月獲國家藥監局(NMPA)受理,參照過往審評周期有望2025年內獲批。另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到2030年中國長效生長激素市場規模將達211億元,長效將變成生長激素的主流產品。根據保守估算,若憑藉技術優勢搶佔國內長效生長激素市場15%-20%份額,僅該產品即可貢獻數十億營收,為公司業績奠定核心支撐。
作為維昇上市后首個商業化產品,隆培生長激素的落地進程直接決定公司價值兑現節奏。目前公司已通過戰略合作構建高效商業化體系:在渠道端,維昇藥業於今年7月與國內生長激素領域頭部企業安科生物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授權后者在國內特定區域排他性獨家推廣該產品;生產端方面,維昇正在與藥明生物進行該產品本地化生產技術轉移,以保障產品供應穩定性,為后續銷量放量奠定基礎。
除核心產品外,維昇藥業的管線儲備進一步強化長期成長邏輯,形成「核心產品打底、潛力管線拓展」格局:用於治療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的帕羅培特立帕肽已完成國內III期臨牀,正推進NMPA優先評審溝通。針對軟骨發育不全症的那韋培肽已完成國內II期臨牀且數據優異,正以罕見病資格溝通優先評審。這兩款儲備產品均為極具市場潛力的藥物,能夠與長效生長激素形成協同效應,既降低公司對單一產品的依賴,又拓展內分泌治療領域覆蓋場景,為長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站在當前時點,創新葯企業估值重構的核心在於「產品兑現能力」,維昇藥業核心產品即將進入商業化階段的優勢,在當前「盈利驅動」的板塊邏輯中尤為突出。西南證券強調,「差異化產品疊加優異商業化能力的企業大有可為」,而維昇核心產品聚焦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具備「競爭格局清晰+市場空間廣闊」特點,一旦完成商業化落地,將快速進入收入兑現期,成為板塊輪動中的「補漲核心」。
然而,近期維昇藥業股價或受「解禁期」情緒影響短期承壓,但從行業規律與公司基本面看,該衝擊屬階段性擾動,IPO前股東與基石均為國際知名長線基金與戰略投資人,更看重公司長期發展價值,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市場信心,穩定股價。
另一方面,隨着核心產品商業化關鍵節點的臨近,業績確定性顯著高於仍處早期研發階段的企業,參考榮昌生物(核心產品上市后股價漲幅超5倍)、康方生物(雙抗產品驅動市值突破1200億元)的估值路徑,維昇藥業籌碼兑現概率大增,長期資金不願輕易離場,可見其解禁后拋壓有望快速消化,解禁期有望「平穩過渡」,而維昇亦將在產品落地后實現「業績與估值」的戴維斯雙擊。
從稀缺性看,當前港股創新葯板塊中,同時具備「核心產品臨近商業化+估值低於板塊均值+現金儲備充足」的標的數量有限。維昇藥業既規避了早期Biotech的「研發失敗風險」,又未被賦予成熟藥企的高估值,處於「價值窪地」狀態,在機構資金持續增配創新葯板塊的背景下,其稀缺性將逐步被市場重估,值得投資者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