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學術探討|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數字貿易協同發展的研究

2025-10-03 05:53

(來源:黑龍江日報)

轉自:黑龍江日報

□劉婷婷 趙書涵

西部陸海新通道作為連接內陸與海洋的重要物流通道,通過鐵海聯運、國際鐵路聯運、跨境公路運輸等多種方式,將中國西部地區與東盟國家緊密相連。隨着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貿易正成為全球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而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數字貿易的協同發展將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字貿易發展潛力。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是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數字貿易協同發展的物質基礎。相關部門應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依託數字技術構建複合型網絡體系,針對性解決跨區域數據互通難題。構建立體化交通網絡。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鐵路重點項目建設,打通干線鐵路缺失路段,並對老舊路段設施進行升級改造,提升主通道運輸能力;加快境內公路干線聯通,推動跨境公路修建,提升公路物流的覆蓋率;加快建設平路運河,將其與內河及海洋航線相連通,提高港口運輸及協作能力;建設西部國際航空貨物樞紐、物流港,打造高效快捷的空中走廊。構建以鐵海聯運班列、國際鐵路班列、跨境公路班車為主,公鐵聯運、海公鐵聯運、公海聯運為輔的物流新體系,並積極佈局新通道沿線物流園、物流基地、物流樞紐建設,同步建立集裝箱裝卸點、海外倉、集散中心,提高物流運輸效率。重大工程智慧化建設。在重大項目規劃階段,高精度地理信息系統及BIM技術能夠通過方案比對、路線優化,提前規避地質風險;在建設階段,工程全線部署的智能傳感器可對堤岸、山坡、水流、水質等進行監控,並同步將施工狀況映射在數字模型中,實現了項目工程的透明化管理。同時,智能調度平臺可根據施工原料匹配最優的調配方案,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技術賦能通道數智升級,激發數字貿易市場活力。技術賦能西部陸海新通道是實現智能化運行的核心驅動力。通過數智化手段對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模式進行優化調整,不僅實現了效率及質量的提升,更催生了新的發展生態,為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能。打造「數智化」供應鏈。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於西部陸海新通道,藉助智能感知設備、一碼通技術打通物流運輸之間的數據孤島,實現物流信息的全流程可視化處理,確保物流運輸的高效安全;利用區塊鏈技術開發「一單制」數字提單,推動數字貿易實現全鏈追溯及綜合管理;應用新能源卡車、無人機、北斗導航集裝箱等,提高物流運輸效率及穩定性;引進智能算法統籌協調通路沿線交通節點,並基於數字孿生技術構建可視化陸海新通道,為物流運輸決策制定提供支持。物流節點的智慧化升級。在關鍵城市建設內陸無水港、國際物流樞紐園區,配備冷鏈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大型的西北港灣、自動化碼頭,增強其與國際航運的對接能力;整合港口、海關、海事等數據構建智慧港口,為企業提供一站式通關服務。引進自動化軌道吊、無人集卡、智能叉車等自動化設備,實現不間斷作用;引入人工智能算法預測貨物流量及到港高峰期,自動化生成最佳裝配方案。

積極培育數字貿易人才,滿足通道建設人才需求。西部陸海新通道的建設與運營離不開高水平的數字貿易人才。應加強專業人才培育,促使人才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鍛鍊實踐技能,全面提升數字素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加強專業人才教育與培訓。高校應面向西部陸海新通道人才需求,增設「區域一體化管理」「外貿談判」「數字營銷」等課程;基於問卷調查瞭解崗位人才要求及標準,確定課程目標及重點,設計模塊化課程體系,幫助學生了解西部陸海新通道最新發展狀況及技能要求。在專業實踐課程中,增加沙盤演練、軟件操作、設備實操等內容,併爲學生提供企業進修機會,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加強與東盟國家高校、企業合作,從外貿人才需求入手構建多方參與的校企協同育人體系,在人才培養形式、評價體系、產教融合等方面達成一致。組織數字貿易專業學生開展海外實習實踐活動,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對外貿進出口流程、數字軟件操作、沿線國家風土人情等進行深入認知。舉辦國際交流研討會,與行業專家學者交流,深化對新通道數字貿易、物流、技術交流等前沿知識的理解,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及方案。

儘管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數字貿易的協同發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依然面臨數字鴻溝、信息安全風險、標準差異等問題。未來,應持續加強國際合作,提升通道沿線數字化水平,並加強數字技術的推廣應用,在兩者的深度融合下開創西部經濟發展新格局。

本文系重慶市教委科技項目「西部陸海新通道與數字貿易協同發展的實現條件與作用機制研究」(批准號:KJQN202301139);重慶市社科類規劃項目「西部金融中心金融創新與風險防範治理研究」(批准號:2024NDQN040);重慶市教委項目「重慶不同所有制企業創新優勢比較與融合研究」(批准號:25SKGH195)。

(作者單位:重慶理工大學經濟金融學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