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印度千兆瓦級數據中心熱潮:一場 「淘金熱」

2025-10-02 21:05

核心要點

  • 印度當前的數據中心容量約為 1.2 千兆瓦,但未來五年內市場規模預計將擴大一倍以上,突破 3 千兆瓦。
  • 這一增長趨勢正吸引全球數據中心企業、印度億萬富豪乃至豪華房地產開發商紛紛入局。
  • 需求端的結構性轉變,是推動印度數據中心行業爆發的核心原因。

印度新孟買 Yotta 數據服務私人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內的英偉達 HGX H100 服務器。

印度新孟買 Yotta 數據服務私人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內的英偉達 HGX H100 服務器。

核心事件:印度數據中心行業掀起 「淘金熱」

  在印度尚處於起步階段但增長迅猛的數據中心行業,一場 「黃金爭奪戰」 正火熱上演。全球巨頭、億萬富豪乃至豪華房地產開發商紛紛湧入,試圖在這片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

  房地產服務與投資管理公司高力國際(Collier)今年 5 月發佈的報告顯示,印度當前的數據中心容量約為 1.2 千兆瓦(僅佔全球總容量的一小部分),但未來五年內,這一市場規模預計將擴大一倍以上,突破 3 千兆瓦。

  這一增長潛力正吸引全球數據中心企業、印度億萬富豪及豪華房地產開發商爭相佈局 —— 在許多人眼中,數據中心是印度數字未來的 「基石」,誰能搶佔先機,誰就能在未來的數字經濟中掌握主動權。

  據悉,今年 7 月,谷歌已與印度安得拉邦政府展開談判,計劃建設一座容量達 1 千兆瓦的數據中心。一個月后,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宣佈,該公司正探索在印度打造一座 1 千兆瓦數據中心的方案。

  這些舉措凸顯了行業野心的升級:以往,數據中心的容量通常以數十兆瓦為單位規劃,如今,「超大規模企業」(即需消耗海量計算資源的企業)正推動行業向千兆瓦級邁進。

  行業競爭自然愈演愈烈。目前有超過 15 家參與者角逐市場份額,既有日本 NTT、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 STT GDC、美國運營商 Equinix 等全球巨頭,也包括阿達尼集團(Adani Group)、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等印度本土大型企業集團。

  房地產開發商也在積極轉型。豪華房地產開發商希蘭達尼集團(Hiranandani Group)旗下的 Yotta 基礎設施公司(Yotta Infrastructure)、總部位於德里的阿南特・拉傑開發公司(Anant Raj Developers)以及浦那的潘奇希爾房地產公司(Panchshil Realty),正從住宅開發領域轉向服務超大規模企業,斥資數十億美元,試圖從 「住宅與寫字樓建造商」 轉型為 「數字房東」。

熱潮背后:三大驅動力催生行業爆發

  需求端的結構性轉變,是推動印度數據中心行業快速增長的核心。房地產諮詢公司 Anarock Capital 的數據顯示,當前印度數據中心的客户中,企業客户佔比約 60%,超大規模企業佔 30%,AI 用户佔 10%。

  Anarock 首席執行官肖布希特・阿加瓦爾表示:「隨着 AI 工作負載增加,我們預計企業客户的需求將保持穩定,但超大規模企業的需求佔比可能會升至約 35%,而 AI 用户的特定需求有望增長 20% 至 25%。」

  超大規模企業的典型代表包括微軟亞馬遜雲服務(AWS)、谷歌等大型數據中心運營商。

  NTT 數據系統公司(NTT Data Systems)印度區董事總經理阿洛克・巴傑派向 CNBC 透露,印度銀行業的數字化進程,以及要求印度金融數據必須在本土存儲的數據本地化法規,共同推動了企業對數據中心的需求。他補充稱,電子商務服務的興起,以及隨后雲計算基礎設施企業的入場,引發了數據中心需求的 「第二波浪潮」。

  如今,行業預計 「第三波浪潮」 將來自 AI 工作負載。

  上周,Equinix 通過在印度欽奈開設首個 AI 專用數據中心,將業務拓展至印度第二個邦(注:印度的行政單位 「邦」 相當於中國的省)。

  Equinix 印度區總經理馬諾吉・保羅上周五在 CNBC《印度深度觀察》節目中表示:「Equinix 60% 的收入來自在美洲、歐洲、亞洲三大區域均與我們合作的客户,這些客户都迫切希望進軍印度市場。」

  目前,印度數據中心的需求主要由企業客户推動,但這些客户的需求規模相對有限。隨着客户結構發生變化,數據中心的設計標準也在升級,以應對更大規模的工作負載。

  巴傑派指出:「過去,企業客户對數據中心容量的需求很少超過 10 兆瓦;而面對超大規模企業,需求已升至 25 兆瓦,部分情況下甚至達到 50 兆瓦;若疊加 AI 工作負載,這一數字可能進一步攀升至 75 至 100 兆瓦。」

為何是印度?四大天然優勢奠定基礎

  從紙面數據來看,印度擁有多項發展數據中心行業的天然優勢:

  首先,亞太地區的日本、澳大利亞、中國、新加坡等市場已趨於成熟。其中,新加坡作為該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數據中心樞紐之一,受土地資源限制,已難以部署大型數據中心。

  其次,印度擁有充足的土地資源,可支撐大型數據中心的建設。與歐洲的數據中心樞紐相比,印度的電力成本相對較低。再加上印度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不斷增長(這對高耗能的數據中心至關重要),從經濟角度看,印度的吸引力愈發顯著。

  此外,國內需求的增長也為行業提供了強勁動力: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崛起(數據中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之一),以及可能出臺的社交媒體數據本地存儲新規,都在進一步強化印度市場的潛力。

  簡而言之:印度正處於一個 「黃金窗口期」—— 全球雲服務提供商、AI 企業與本土數字化進程在此交匯,共同將印度打造成全球最熱門的數據中心市場之一。

競爭格局:誰在角逐印度市場?

  目前,全球頭部企業仍在印度數據中心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專家表示,NTT 數據中心(NTT Data Centers)和 STT GDC 在印度的容量份額較高。與此同時,CtrlS、印度電信(Airtel)旗下的 Nxtra、華平投資(Warburg Pincus)旗下的普林斯頓數字集團(Princeton Digital Group)等本土運營商也在積極參與競爭。

  不過,印度億萬富豪的雄心正逐漸改寫市場格局。例如,高塔姆・阿達尼與美國 EdgeConneX 公司成立的合資企業 AdaniConneX,目前運營的容量不足 40 兆瓦,但很快將擴容至 210 兆瓦。

  另據報道,穆克什・安巴尼旗下的信實工業計劃在印度西部的古吉拉特邦投資 200 億至 300 億美元,建設一座容量達 3 千兆瓦的超大型數據中心 —— 這一項目若落地,或將重塑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

  小型開發商轉型而來的運營商也在加速入局。住宅園區開發商阿南特・拉傑開發公司宣佈,計劃投資 20 億美元,目標是到 2032 年實現 300 兆瓦的容量。自 2023 年宣佈進入該領域以來,該公司股價已上漲逾一倍。

挑戰與風險:印度市場的 「攔路虎」

  然而,在印度建設數據中心並非易事。

  行業專家指出,與其他擁有清晰監管框架的市場不同,印度的數據中心開發商需獲得來自 30 多個不同機構的審批,流程極為複雜。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在今年 4 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在印度,由於各邦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數據中心運營商經常面臨項目延誤問題。」

  以美國 Colt 公司為例:該公司 2018 年在孟買購地,計劃建設一座 100 兆瓦的數據中心,但該項目耗時 6 年才投入運營,且目前僅實現 22 兆瓦的可用容量。為加速增長,Colt 於 2024 年與印度本土開發商 RMZ 基礎設施公司成立了一家價值 17 億美元的合資企業,計劃在新孟買和欽奈建設總容量達 250 兆瓦的數據中心。

  土地問題同樣構成障礙。

  數據中心需要位於特定區域、面積充足且無法律糾紛的地塊。一位不願具名的房地產顧問表示,許多數據中心運營商背后有私募股權或美國科技公司支持,若土地產權不清晰,他們無法完成收購 —— 因為這可能引發公司治理問題。

  不過,這些監管延誤也為印度房地產集團創造了機會:它們收購土地、解決產權糾紛,再將土地出售給國際運營商。在某些情況下,這些房地產集團還會進一步涉足數據中心的建設與租賃,甚至直接運營。

  此外,大量參與者湧入也帶來了供過於求和價格戰的風險,尤其是在這個尚不成熟的市場中。世邦魏理仕(CBRE)印度區高級執行董事德維・尚卡爾表示:「若將印度與印度尼西亞市場對比會發現,印度的數據中心定價明顯更低,原因是少數企業為爭奪超大規模企業客户,引發了價格競爭。」

  她補充稱,未來 2 至 3 年內,印度數據中心市場可能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整合。

  目前,這場 「千兆瓦爭奪戰」 仍處於全面開放狀態。但隨着數十家運營商角逐同一目標,行業整合似乎已是必然趨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