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聯儲傳聲筒」:最高法院成為美聯儲獨立性的最后一道防線

2025-10-02 16:58

AI播客:換個方式聽新聞 下載mp3

音頻由釦子空間生成

美國最高法院近日作出裁定,允許美聯儲理事莉薩·庫克(Lisa Cook)留任至明年1月案件開庭審理,這是迄今為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解僱庫克努力最具意義的一次制衡。

周三,最高法院僅用兩句話發佈的裁定雖未解決特朗普能否解僱庫克這一核心法律問題,卻為庫克贏得了關鍵的緩衝空間。此前,特朗普政府曾請求最高法院在下級法院就庫克反抗解僱的訴訟作出裁決前將其解職,而最高法院此前已批准過政府針對今年被特朗普解僱的其他機構委員提出的類似請求。

這一進展可能成為特朗普重塑美聯儲進程中的轉折點,尤其是在此前金融市場和國會對這一首次解僱在任美聯儲官員的舉動幾乎未加阻攔的情況下。

法院成特朗普掌控美聯儲的「唯一阻力」

今年以來,特朗普因美聯儲未大幅下調短期利率而對其展開猛烈抨擊。央行獨立性,即央行有權為實現經濟長遠利益採取不受歡迎措施的自由,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教訓——當時政界對美聯儲的施壓導致通脹失控。

然而,這種獨立性並未獲得憲法的明確保護,僅依託於狹隘且脆弱的法律基礎。儘管歷任總統常對美聯儲政策表達不滿,但歷史上市場、參議院和法院這三大機構力量一直制約着政府採取更強硬的干預手段。

今年8月,特朗普宣佈將試圖解僱始終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保持投票一致的庫克。庫克於2022年由前總統拜登任命,並於去年開始了為期14年的新任期。自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直至今年夏天,從未有總統試圖解僱美聯儲官員。

特朗普給出的解僱理由是,庫克在2021年相隔數周獲得的兩筆抵押貸款申請中謊報個人信息,其貸款文件顯示這兩處房產均為「主要住宅」。

庫克已提起訴訟阻止解僱,目前她尚未被指控犯罪。其律師上周向最高法院提交的文件稱,若能獲得自辯機會,她將駁斥欺詐或重大過失的指控。

與今年4月和7月特朗普威脅解僱鮑威爾引發投資者恐慌不同,此次解僱庫克的舉動幾乎未對金融市場造成影響。

研究公司LH Meyer的政策分析師德里克·唐(Derek Tang)表示,鑑於總統試圖加強對美聯儲人事任命控制這一情形的極端性,以及相關法律的不確定性,「市場或許不確定該如何應對」。

負責監管美聯儲的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中,多名共和黨議員在公開表態中對特朗普解僱庫克的舉動表現出明顯的順從。

路易斯安那州參議員約翰·肯尼迪(John Kennedy)曾將缺乏獨立央行的國家比作「強力球頭獎僅為287只雞和1只山羊的經濟落后地區」,但他上月卻對特朗普此舉威脅美聯儲獨立性的擔憂嗤之以鼻,稱「他向來高調行事罷了」。

前美聯儲理事會成員、2014年至2023年任職的萊爾·佈雷納德(Lael Brainard)指出,這一温和反應頗為反常,因為銀行委員會的議員們「通常對美聯儲監管權極為看重」。

值得注意的是,在特朗普試圖解僱庫克之后,參議院仍確認了特朗普的顧問斯蒂芬·米蘭(Stephen Miran)出任美聯儲另一個理事會席位。此次任命存在一項史無前例的安排——米蘭可在美聯儲任期明年1月底結束后繼續擔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一職。

曾擔任拜登高級經濟顧問的佈雷納德表示,參議院僅用兩周就推進了米蘭的任命程序,這是數十年來美聯儲理事任命速度第二快的案例,足以表明共和黨參議員對特朗普強硬對待美聯儲的態度幾乎毫不擔憂。

佈雷納德稱:「無論是市場還是國會多數派,我們都未看到任何反對聲音,唯一的阻力來自法院。」

法律對美聯儲獨立性的維護由來已久

今年9月,美國地區法院法官賈·科布(Jia Cobb)裁定,庫克極有可能勝訴證明解僱非法,並暫時禁止特朗普政府解僱她。隨后,聯邦上訴法院以2:1的投票結果維持了這一裁決。

最高法院的此次裁定將庫克在訴訟期間能否留任的最終答案推迟至明年,這一決定延續了今年5月最高法院一項未署名裁定的思路——當時法院暗示美聯儲可能享有其他監管機構不具備的特殊法律保護。

在那項裁決中,最高法院允許特朗普解僱其他獨立機構的委員,但特意將美聯儲排除在外,稱其為「結構獨特的準私營實體」,擁有特殊的歷史保護,這實質上是在警告特朗普,美聯儲官員或許享有更強的任職保護。

德克薩斯州共和黨人、1999年至2001年擔任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主席的菲爾·格拉姆(Phil Gramm)指出,憲法明確賦予國會鑄造貨幣和調控貨幣價值的權力,而這些職能由美聯儲履行,這一憲法層面的差異使美聯儲有別於其他行使行政分支賦予權力的監管機構。

格拉姆表示,這種憲法層面的差異「將成為反對總統輕易解僱美聯儲官員的有力論據」。

回溯大蕭條時期,美國議員在改革美聯儲時曾考慮賦予白宮對貨幣政策更多控制權,但最終明確予以否決。相反,議員們在1935年的美聯儲改革中設立了7個由總統任命、任期14年且交錯任職的理事席位,並規定只有「有正當理由」才能解僱理事。

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的財政部長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在國會聽證會上主張,美聯儲理事應「儘可能保持獨立,如同最高法院般不受總統制約」,只有通過彈劾程序才能罷免。這一主張最終獲得議員們認可。

儘管央行獨立性作為正式原則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確立,但它正是建立在數十年前制定的這些法律保護基礎之上。

特朗普政府在法庭上辯稱,當總統「有正當理由」解僱美聯儲理事時,法院無權審查理由是否充分。批評人士指出,這一解釋將使總統只需宣稱「有正當理由」就能解僱官員,實質上架空了1935年確立的保護條款。

分析人士警告,若投資者不再相信央行官員能頂住政治壓力控制通脹,他們可能會要求更高的長期債券收益率,導致借貸成本上升而非下降,這與特朗普施壓美聯儲降息的初衷背道而馳。

解僱庫克案對美聯儲意義重大

允許庫克至少留任至明年初,或許能消除美聯儲面臨的另一重不確定性——這一不確定性源於12家地區聯儲的領導層換屆機制。這些地區聯儲主席的五年任期需在明年3月前由美聯儲理事會重新任命。

目前,美聯儲理事會若失去庫克,將形成特朗普任命的3名理事與拜登任命的3名理事勢均力敵的局面。在僅有6名成員的情況下,3名理事聯合即可否決他們不認可的地區聯儲主席連任提名。

與由總統提名、參議院確認的美聯儲理事不同,12家地區聯儲主席由各地區商界領袖組成的地方董事會推選,但需獲得美聯儲理事會的批准。

2022年底,特朗普任命的兩名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和米歇爾·鮑曼(Michelle Bowman)在批准奧巴馬政府前經濟顧問奧斯汀·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出任芝加哥聯儲主席的投票中選擇棄權,古爾斯比最終於2023年1月就職。

以上內容來自《華爾街日報》著名記者、素有「美聯儲傳聲筒」之稱的Nick Timiraos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