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港股收評:十月開門紅!恆指收漲1.61%,半導體、黃金股強勢爆發

2025-10-02 16:54

10月2日,港股迎四季度開門紅,恆指收漲1.61%,恆生科技指數漲3.36%,國企指數漲1.77%。

盤面上,大型科技股集體走高,快手大漲超8%,百度漲超4%,阿里巴巴、小米、京東漲超3%半導體、芯片股走強,中芯國際漲超12%;黃金股延續漲勢,中國白銀集團大漲超30%;蘋果概念股活躍,藍思科技漲近9%;鋰電股走強,天齊鋰業漲近13%;汽車股走高,蔚來漲超6%;生物醫藥股、稀土概念、機器人概念股、有色金屬股等上漲。

另一方面,內房股低迷,龍湖集團跌超5%;中資券商股下挫,申萬宏源跌超3%;影視股、航空股、軍工股、餐飲股等走低。

具體來看:

大型科技股集體走高快手大漲超8%,百度漲超4%,阿里巴巴、小米、京東漲超3%,騰訊控股漲超2%,網易、美團漲超1%。

消息面上,全球知名AI基準測試機構Artificial Analysis發佈最新的全球視頻生成大模型榜單,快手可靈2.5Turbo模型(1080P)分別以1329以及1252的Arena ELO基準測試評分登上圖生視頻、文生視頻賽道榜首,超越Veo3、Ray3、PixVerse V5等模型。9月23日,可靈推出2.5Turbo模型,上線僅10天就接力可靈1.6模型、可靈2.0模型再次登頂榜單,在文本響應、動態效果、風格保持、美學效果等維度,保持全球領先。

半導體、芯片股走強中芯國際漲超12%,華虹半導體、晶門半導體、上海復旦、英諾賽科、中電華大科技等跟漲。

消息面上,近日,DeepSeek和智譜先后宣佈推出新一代大模型,並宣佈適配國內芯片。9月29日,DeepSeek-V3.2-Exp大模型發佈,華為昇騰、寒武紀、海光信息等多家芯片廠商即宣佈完成適配。此外,寒武紀公告稱,公司定增發行價格確定為1195.02元/股,募集資金總額39.85億元。

黃金股延續漲勢中國白銀集團大漲超30%,潼關黃金、紫金黃金國際、靈寶黃金、珠峰黃金、赤峰黃金、紫金礦業等跟漲。

消息面上,美國聯邦政府於當地時間10月1日0時1分正式陷入停擺,美國勞工部已暫停幾乎所有數據收集和發佈活動,原定於本周五公佈的9月非農就業報告確認推迟,公共服務領域同樣面臨嚴重挑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政府「停擺」可能帶來數以十億計美元的經濟損失。

蘋果概念股活躍藍思科技漲近9%,鴻騰精密、富智康集團、比亞迪電子、高偉電子、瑞聲科技、舜宇光學科技等跟漲。

消息面上,iPhone17系列自9月19日正式開售以來,銷量熱度始終較高,目前在蘋果官網預訂,發貨時間仍需等3-4周。韋德布什分析師指出,iPhone17系列的全球需求較去年iPhone16高出10%-15%,這正在推動蘋果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

鋰電股走強天齊鋰業漲近13%,贛鋒鋰業、比亞迪電子、寧德時代、比亞迪股份等跟漲。

東莞證券指出,下游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金九銀十傳統旺季,動力電池需求預期進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及新型數據中心配儲驅動儲能端需求維持高增長,鋰電池整體需求迎來旺季。

汽車股走高,蔚來漲超6%,零跑汽車、比亞迪股份、小鵬汽車、吉利汽車等跟漲。

消息面上,多家車企發佈9月銷量成績單。零跑汽車9月交付量首次突破6萬臺大關,同比增速超過97%;小鵬汽車、小米汽車雙雙突破4萬大關,創歷史新高;理想汽車交付新車33951輛,較8月的28529輛交付量增長19%;蔚來交付新車34749台,同比增長64%。

內房股低迷,龍湖集團跌超5%,遠洋集團、世茂集團、華潤置地、建發國際集團、中國金茂等跟跌。

中資券商股下挫,申萬宏源跌超3%,中信建投證券、東方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國銀河、招商證券等跟跌。

個股方面:

​阿里巴巴漲超3%,報183.1港元,總市值34921.99億港元。

摩根大通將阿里巴巴港股目標價大幅上調至240港元,稱雲計算和電商業務的增長料支撐其更高估值。分析師AlexYao等人在報告中表示,阿里雲收入增速連續8個季度加快,2025年二季度同比增長26%,主要受互聯網、自動駕駛和具身智能等領域的生成式AI需求驅動。將阿里巴巴美股目標價從170美元上調至245美元,港股目標價由165港元上調至240港元。

展望后市,交銀國際指出,關注美聯儲降息節奏、中美關係進展及中國內地穩增長政策兑現情況。國慶及中秋長假影響,市場預計將短暫進入「淡季」模式,疊加美國政府短期融資法案不確定性,海外擾動影響或放大。同時,市場對美聯儲降息時點和幅度仍存分歧,短期內可能仍以「有條件降息」為主調,預期反覆或引起市場震盪。港股部分優質板塊估值已接近歷史高位,短期獲利了結壓力猶存,可重點關注美聯儲降息節奏、中美關係進展及中國內地穩增長政策情況。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