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2 14:58
原標題:Frank造假,90后女生騙走投行10億
震驚創投圈的造假案迎來了結局。
查理·賈維斯(Charlie Javice),這位90后創始人即將淪為階下囚。在此之前,她是常青藤名校生、硅谷白富美,創辦了明星公司Frank。2021年,她把公司以1.75億美元(約12億人民幣)賣給摩根大通,走上人生巔峰。
然而萬萬沒想到,Javice宣稱Frank擁有超420萬用户,后來被發現實際不足30萬人。這場造假導致摩根大通投資損失,雙方對簿公堂。本周一紙判決出爐——她因詐騙摩根大通被判七年監禁,后續將提起上訴。
庭審中,Javice落淚承認錯誤:「這是我一生都將后悔的決定。」
現實遠比想象更為荒誕。這場本該通過盡調避免的鬧劇,再次為創投圈敲響警鍾。
摩根大通被騙12億
90后女生入獄
這要從一個創業項目説起。
2016年,Javice創建一個大學助學金平臺——Frank。在美國,許多大學生都會申請經濟援助,但面對繁瑣的信息填寫流程,稍有差錯就可能導致審批失敗。而Frank希望通過AI簡化貸款申請流程,解決學生們的痛點。
然而創業幾年后,Javice開始尋求出售公司。恰巧當時,摩根大通也計劃擴展學生貸款業務,於是將Frank定為收購目標。按照慣例,摩根大通開始盡調流程。
爲了把公司賣出高價,Javice動了造假的心思。
根據彭博社報道的法庭細節,Javice要求手下員工創建一個虛假的數據集,但遭到拒絕。隨后,她花了1.8萬美元找到一名外部數據專家,偽造了一份虛假的用户清單,又花了10.5萬美元從一家諮詢公司購買了一個包括450萬名學生的真實數據包,合併造出了一份用户清單——收購方能看到的是,Frank有超過420萬註冊客户。
這成為打動摩根大通拿出高價的關鍵因素。買下Frank意味着他們將迅速打開Z時代用户市場,數百萬年輕用户都有希望轉化成其終身銀行和信用卡客户。
於是,摩根大通迅速推進收購流程。2021年8月,Javice和摩根大通達成了1.75億美元(約合12億元人民幣)出售協議。作為協議的一部分,摩根大通聘請了Javice和其他Frank員工。Javice在這場收購中獲得約2100萬美元,根據交易條款,她還將在之后三年內獲得2000萬美元的留任獎金。
直到摩根大通滿心歡喜準備迎接Frank帶來的新客户,這家全球頂級投行才發現不對勁:
2022年,摩根大通向Frank提供的客户信息發送了40萬封郵件,結果只有28%的郵件成功送達,其中只有2000名收件人打開了郵件。這些人中,只有極少數人點擊查看了銀行優惠,最終只收獲10個新用户。更詭異的是,這些新開户者沒有一個是學生。要知道,摩根大通大手筆收購就是看中Frank龐大的學生用户。
結果大失所望,促使摩根大通展開內部調查。這時他們才恍然大悟,覺察到被精心欺騙了——經過調查,Frank所謂深度參與大學年齡段市場、超420萬客户的業務,實際不足30萬人。
騙局被拆穿之后,摩根大通解僱了Javice並向法院起訴,Frank業務也被徹底關閉。經過複雜的審判程序,今年3月陪審團裁定Javice犯有銀行欺詐、電匯欺詐、證券欺詐和共謀罪。
這也成為摩根大通投資史上的一大恥辱,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后來懊惱不已,「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一位名校生創業史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28歲的時候,我做了一件與我的成長經歷背道而馳的事情」,Javice在法庭上懺悔。如果沒有這次創業,她可能過着另一種人生。
1993年,Javice出生於紐約一個富裕家庭,父親為華爾街投資人,母親從事教育,從小便就讀於精英私立學校。高中畢業后,她順利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主修金融,三年完成學業。
受父親影響,Javice從小就對數據和金融行業的運作十分了解。大學期間,她就創立PoverUp,聲稱通過學生小額捐款為貧困國家提供低息貸款,並宣稱籌集30萬美元、覆蓋全球1億學生。
同時,她發現很多大學生爲了償還學生貸款而打工,於是在2016年創辦了Frank,並於次年開始運營,幫助學生們申請免費資助。這一項目迅速吸引了Ground Up等風投機構,並融資1600萬美元。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Frank CEO是Javice最引以為傲的身份。2019年,26歲的Javice登上《福布斯》雜誌,入選「30 Under 30」榜單,成為當時備受關注的創業新星。再后來,便是把成功賣掉公司。
可以説,只有摩根大通受傷的世界達成了——憑藉着這筆收購,不到三十歲的Javice身家一度近5000萬美元,年紀輕輕便實現財務自由。
Frank的投資人們也因此實現退出,落袋為安。猶記得在交易宣佈的那一天,Ground Up合夥人David Stark在領英上寫道,「這對我們來説是個重大里程碑——它既是我們的首個項目退出,也給我們的投資人帶來了實打實的現金回報。分錢可比伸手要錢有趣多了。」
如今回頭看,其實這位天才少女身上並非沒有漏洞,只是那些年都被更大的光環擋住了。上一個創業項目就被指存在實際未註冊、未發放貸款等問題。2020年Frank還遭到美國教育部指控誤導用户,被迫更改網站並澄清非政府合作機構。
據《福布斯》報道,Javice剛創辦Frank時,就對天使投資人稱自己的企業已經有數千學生用户,當企業員工對Javice的造假做法提出擔憂時,她卻心安理得地回答說,「那些迂腐的人不會明白的。這就是創業的方式,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裝成功,直到真正成功)。」
短短几年間,眼看起高樓,眼看宴賓客,眼看樓塌了,令人唏噓。
保持敬畏
回到這場鬧劇本身,還有許多值得創投圈細細咀嚼的教訓。
外界難以想象的是,摩根大通居然被如此拙劣的手法騙了。這可是美國最大的銀行巨頭,總資產4萬億美元,擁有220多年曆史、員工總數超30萬人,操手眾多複雜交易,卻在Frank身上踩坑。
1.75億美元的資金損失對摩根大通來説可能並不算什麼,但「傷害性不大,侮辱性極強」。
當中還有一個細節是,爲了替Javice減少刑期,她的辯護團隊試圖將焦點放在摩根大通存在缺陷且倉促的盡職調查上。
正如辯護律師暗示,摩根大通作為一家市值近萬億美元的銀行,本應具備更高的識別能力。但當時摩根大通更關心的是搶在其他銀行之前收購Frank。言外之意是,爲了搶到項目,他們忽視了投資人最基本的盡調工作,最終導致這場風波。
對此,法官也批判其盡職調查不足,直言摩根大通愚蠢,「他們自己也有很多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Javice曾嘲笑Theranos創始人伊麗莎白·霍姆斯獲刑11年「太荒唐」,后者是震驚全球的「滴血驗癌」事件主人公。憑藉開創性的檢測技術,她一路融資9億美金,成為那幾年硅谷最火的風投項目之一。但事實卻是偷換設備、篡改數據,騙取客户和投資人的信任。直到騙局曝光,鋃鐺入獄。
走向相同的結局之外,她們身上還有着許多一致的標籤:名校學霸、硅谷白富美、年輕創業者……種種因素疊加起來,吸引投資人蜂擁而至。
這些年,我們聽過不少一見如故、一頓飯拿下投資的故事。一級市場也從不缺風口,然而越是估值高企、充斥着泡沫的項目,投資額度越是需要爭搶,盡調也往往難以充分,因為每個人都害怕錯過下一場科技革命的入場券。
但現實情況是,估值與名聲從來都不是護城河,對市場、技術的丁點預判失誤,都會演化成難以跨越的鴻溝,更別提靠假象堆砌的泡沫。那些沒能堅定原則的投資人,註定要交上一筆學費。
還是那個朴素的道理——保持敬畏。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吳瓊,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510/5555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