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1 15:13
(來源:金錯刀頻道)
iPhone新機的發佈,揭開了中國運營商之間競爭最白熱化的一面。
最新的iPhone Air上市,因為其支持的eSIM卡功能而頗受關注,本以為國內的運營商們還要一段時間來適應新規則,結果趕在iPhone Air上市之后紛紛宣佈了支持eSIM的消息。
國內運營商競爭日趨白熱化,其根本原因在於用户增長已逼近天花板。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用户規模分別達到9.96億、3.25億和3.98億,市場飽和態勢明顯。
面對存量競爭,低價套餐成為各家爭奪用户的主要手段,幾十元包含上百G流量的產品屢見不鮮,流量資費持續走低。然而價格戰也導致運營商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普遍下滑,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如何擺脫單純的低價競爭,真正提升用户黏性,成為行業共同面臨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中國移動今年推出「網齡三重禮」等舉措,嘗試從服務質量和用户關懷層面提升差異化競爭力,探索存量市場的長效運營路徑。
表面上來看,「網齡三重禮」是一次簡單的用户回饋活動,但在背地里,這次舉措藏着移動精心設計的用户運營體系。
它的出現證明了移動面對競爭的終極答案:把「虛」的網齡,轉化為「實打實」的權益。
10年網齡,不能只剩數字
通訊行業,有一個十分普遍卻又尷尬的現狀:用户用了十多年的手機號,除了一串數字,似乎缺乏更深層的價值認同
由於網齡本身難以被直觀感知,許多用户在「留號轉網」政策實施后,更傾向於根據套餐價格的差異在不同運營商之間流動。對普通用户而言,長期使用同一運營商的服務,往往不如一個更實惠的套餐有吸引力。
網齡,是用户與賬號共同成長的見證,也是時間投入最直接的體現。但這一價值長期未能像遊戲等級或QQ星級那樣被清晰呈現。
中國移動推出的「三重禮」權益體系,正是對這一價值的重新錨定。
「三重禮」以用户使用年限為參考,給不同網齡的用户提供了不同檔次的福利以及權益,「等級」越高,獲得的權益也就越豐厚。
對於高網齡用户來説,三重禮的存在,讓「轉網」不再是一件説走就走的行動,重新重視自己的「網齡」,也是對自身價值的一次重塑。
站在運營商的角度來説,「三重禮」則是服務升級的剛需。
在增量市場時代,運營商的目的非常簡單,利用一切手段「跑馬圈地」儘快擴大規模。
然而到了2025年,中國移動電話的數量已經高達18億台,人均擁有SIM卡1.3張,市場早就轉型為存量市場。
在全新的擂臺上,繼續依賴低價競爭不僅效益有限,還可能損害品牌價值。
畢竟,中國移動作為用户數量最為龐大的運營商,接近10億用户就是移動的命脈。
而在龐大的用户羣體中,數年乃至數十年的網齡的用户更是數不勝數,服務好這部分核心用户,纔是移動應該做的事。
如果説「網齡」是一座金礦,那「三重禮」就是挖掘金礦用的工具。
網齡變金礦,
背后藏了三個狠招
想挖掘「網齡金礦」,移動要打的是一場「隱形的戰爭」。
畢竟手機號不是網遊賬號,一不能升級二不能掛星,要想讓用户體驗到網齡升級的快感,移動需要精妙的設計。
而中國移動這次的「三重禮」拿出的三招,招招精準地戳中了不同階段用户的心坎。
第一招,移動決定給用户先來一記「情感破冰」。
以往,用户與運營商的關係多停留在功能層面:充值、使用、欠費提醒,交互冰冷、關係脆弱,極易被競爭對手的低價套餐所衝擊。
中國移動將抽象的網齡與用户入網月份綁定,在「網齡生日月」贈送專屬福利,如5元話費券、30元電影抵扣券等,網齡越長,禮包價值越高。此舉雖權益有限,卻以「被記住」的情感錨點,為冷淡的交互注入温度。
當然,「生日禮」的破冰是遠遠不夠的,移動的第二招,則是提供更多實打實的價值來「加深羈絆」。
長期使用的手機號承載着用户的數字足跡,如綁定的平臺賬號、註冊的會員信息等。這些習慣構成獨特的「互聯網身份」,也是運營商寶貴的用戶數據。
「成長禮」即是對這些使用歷史的迴應。移動按網齡構建VIP成長體系,從VIP1至VIP5共五級,用户根據網齡成長值享受對應權益,從而強化與品牌的情感連接。
在「成長禮」后移動最重磅的一招,則是用信用綁定來讓價值最終落地。
前不久,騰訊剛剛給號稱「滿級QQ號」的IP頒發了獨一無二的「金企鵝」標誌,這也讓不少老用户疑惑「用這麼久,我的賬號能值多少錢?」
而移動的「驚喜禮」, 進一步將網齡轉化為可感知的信用資產。
網齡5年以上的用户可享受「移動白條」服務;10年以上用户可申請「網齡貸」,利率優惠最高達30%;20年以上的「鑽石用户」更可享受專屬理財產品和保險服務。
金融禮的價值,體現在運營商將最核心的數據資產,轉化爲了用户可感知的信用資產,相當於用户一步晉升爲了「貴賓」。 此舉將數據資產轉化為用户的信用資本,賦予老用户實質性的貴賓身份。
移動,已經進化到Next Level
近年來,為提升用户忠誠度,中國移動持續推出各類老用户回饋活動。其中,「三重禮」不僅是一項用户權益計劃,更體現了其深遠的戰略意圖——逐步構築起堅實的競爭壁壘。
站在移動的角度來説,「三重禮」不光是加深用户黏性的殺手鐗,也是移動從運營商身份向更高維度進化的一個徵兆。
過去,移動對於消費者來説僅僅是「信號服務提供商」,只需要有穩定的信號、富有性價比的流量包,就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
然而「三重禮」的出現,則讓消費者對移動除了「通訊服務」之外的種種增值服務綁定更深,除了基礎的打電話上網之外,不管是視頻網站的會員贈送、外賣券的提供,甚至后期的金融信用額度,都讓移動成了一個更加立體的「生活服務平臺」。
這一轉變,既增強了用户黏性,也為移動拓展了更廣闊的商業模式想象空間。
對用户而言,手機號不再僅是通訊工具,更逐漸成為具有身份識別與權益載體的重要標識。
而「三重禮」帶來的改變,也遠遠不止移動單一品牌。
中國移動運用「三重禮」成功將「網齡」這一用户的無形資產,成功價值化,轉化爲了福利+權益+信用額度的「三重大禮包」。
而這也意味着,中國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價格+技術緯度」升級爲了「價值+服務緯度」。
友商也不得不想辦法從低價策略的怪圈中脱身出來,尋找給用户更好的福利以及權益。
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雖已跟進推出類似服務,但移動憑藉其龐大的用户基礎與高遷移成本的網齡體系,已佔據先行優勢。
中國移動的「三重禮」,是一次里程碑式的「用户資產覺醒時刻」,它用互聯網的產品思維,把最虛的網齡,做成了最實的鎧甲。
在用户看來,自己曾經度過的歲月、耗費的精力、走過的足跡,終於有機會落地成為沉甸甸的價值。
而對運營商來説,未來的進化方向已經從「拼廣度」升級爲了「比深度」。
畢竟,地基挖得夠深,才能讓高樓更高。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