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同仁堂攜手黨建聯建成員單位 「進校園、進社區」「送服務、促消費」

2025-10-02 06:06

  九月的北京,產業協同與民生服務的熱潮持續湧動,「黨建引領產業創新聯建機制」(以下簡稱「黨建聯建」)再啟新程。從進企業到進校園再到進社區,惠民便民的實踐層層鋪開,協同發展的探索不斷深化。

  黨建聯建成立一年來,同仁堂集團在深入推進「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實踐階段,攜手各成員單位相繼開展了「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系列活動。通過校園簽約共建、社區惠民大集等創新合作形式,將組織優勢轉化為賦能產業、服務民生的實際效能,在拓寬服務邊界、深化政企協同中,讓紅色紐帶成為連接企業資源與民生需求的堅實橋樑。

  黨建聯建「三進」實踐

  從場景拓展到價值深耕

  從社區健康服務到校園產教融合,黨建聯建以時間為軸,在9月交出了一份「民生温度+產業深度」的實踐答卷。

  9月26日,東鐵匠營街道第三屆中醫康養公益文化節拉開帷幕,作為駐街企業的同仁堂集團,主動扛起社會責任,不僅邀請非遺傳承人現場熬製阿膠供市民免費品鑑,更有中醫專家提供義診諮詢,並同步推出了養生粥、姜黃花捲等藥食同源產品,讓居民直觀感受到了「中醫生活化」的魅力。

  「街道優化營商環境的主動服務,讓企業更有信心紮根社區。」同仁堂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工會主席範紅在活動上表示,中醫康養文化節是政企協同服務民生的生動實踐,目前已累計惠及2000余名居民,為后續黨建聯建活動的持續開展奠定了更深的羣眾基礎。

  緊接着,9月28日,北京工商大學良鄉主校區內,一場別開生面的「黨建聯建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動。這也標誌着黨建聯建的「觸角」已延伸至高校場景,實現了從企業聯動到校企融合的跨越。

  不同於傳統的校企合作,此次「進校園」活動以「簽約+市集+招聘」的三維模式,構建起資源共享的全新生態。啟動儀式上,同仁堂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小鋒與北京工商大學黨委書記沈千帆共同見證了校企二級黨委簽署黨建共建協議,明確將通過共建實踐基地、共組研發團隊、共享成果收益等方式,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的深度銜接。「同仁堂集團356年的歷史與北京工商大學75年的辦學底藴相得益彰,校企聯手的實踐結合,必將實現‘1+1大於2’的聚合效應。」此次活動中,戴小鋒也說明了校企合作的價值。

  校企簽約為長期合作奠定了制度基礎,同步開啟的校園市集則讓黨建聯建成果從頂層設計落地為可感可及的真實體驗。

  校園市集上,40多個展位涵蓋健康義診、老字號產品展賣、就業諮詢等多種服務。同仁堂中醫專家為教職工把脈問診;首旅集團、北京一輕控股則帶來了全聚德、北冰洋等老字號產品;同仁堂、北京農商銀行、何所有等單位集中設置招聘諮詢台,面向2026屆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正如範紅所説,這場「量身定製」的活動,既迴應了健康養生的實際需求,又為應屆畢業生搭建了就業橋樑,並把黨建聯建成員單位的優質產品送到了廣大師生身邊,讓黨建聯建成果真正惠及高校羣體。

  國慶中秋「雙節」前,黨建聯建送温暖促消費的舉措接二連三,9月29日,同仁堂攜黨建聯建成員單位在東鐵匠營街道何所有美好生活體驗中心廣場舉辦了一場熱鬧的惠民大集,以紮紮實實的服務行動推進黨建聯建「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在近40個攤位前,社區居民駐足選購心儀的商品,學習養生知識,仔細瞭解金融防詐技巧……此次活動不僅是對東鐵匠營街道第三屆中醫康養文化節的延續,更標誌着黨建聯建與街道開展合作的進一步深化。

  從中醫康養文化節的健康科普,到校園簽約的產教融合,再到社區惠民大集的便民服務,黨建聯建的「三進」實踐,既拓展優化了服務場景,更深化了「黨建引領、資源共享」的核心邏輯。一年多來,黨建聯建已實現了從「單一合作」到「多元協同」的跨越,為國企黨建與業務融合提供了可複製的實踐樣本。

  從資源整合到生態構建

  黨建聯建展現深層價值

  事實上,「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的背后,是黨建聯建對「黨建強、產業興、民生暖」邏輯的深度踐行。

  在「進社區」活動中,同仁堂集團與街道形成了「雙向賦能」——企業將優質產品與健康服務帶入社區,街道則以屬地保障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這種「政企同心」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合作模式,不僅實現了民生需求與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更推動了區域消費升級,增強了居民的幸福感。

  而「進校園」活動則突顯了黨建聯建對「產教融合」的深入探索。同仁堂集團的大健康產業與黨建聯建成員單位內唯一高校成員單位——北京工商大學的食品、輕工等特色學科高度契合。此次雙方不僅通過簽署黨建共建協議為「產學研一體化」提供了制度保障,更通過黨建共建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實習平臺,通過共組研發團隊助力企業技術創新,通過共享成果收益激發雙方合作動力。正如沈千帆所説,北京工商大學將依託黨建聯建平臺,在人才培養、科技攻關等方面與各黨建聯建成員單位開展深度合作,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這種「黨建搭台、校企唱戲」的模式,不僅破解了國企「黨建經營兩張皮」的難題,更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人才與技術支撐,彰顯了黨建聯建在推動產業創新中的深層價值。同時,這種「生態化」的發展模式,也讓國企將社會責任落到實處,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

  從進企業到進校園,從進校園到進社區,黨建聯建的腳步始終向前。站在新起點,黨建聯建將持續以黨建為引領,拓展合作領域、豐富服務內容、完善運行機制,推動「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常態化,讓健康知識、優質產品、就業機會走進更多企業、校園和社區;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首都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文/張鑫宇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