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1 17:45
摘要:
2025年Q3的A股,科技成長主線徹底「霸屏」——AI算力、半導體、機器人、消費電子輪番衝高,我們持續帶領會員精準踩中機構資金節奏,重倉出海鏈、國產半導體、機器人等核心標的,超額收益拉滿。
展望Q4,科技成長仍將是絕對主角,半導體、AI算力、機器人、消電端側四大方向值得超配,還能兼顧雙創彈性與龍頭紅利。今天就把Q3的賺錢邏輯拆透,再給大家劃Q4的黃金佈局點。
策略1:認準「機構主導的科技牛」,抓準資金流向
繼去年11月到今年2、3月持續強調科技牛大機遇后,7月16日我們又在公眾號文章《機構滿血殺出新一輪科技牛!》提出需要重視基本面投研並及時轉變為機構手法,同時重點抓住包括AI算力、機器人等為主的科技成長主線方向核心標的趨勢機會。
邏輯很簡單:國家隊(社保、大基金)+兩融資金帶頭衝,險資、公私募跟着加倉。Q3兩融余額從1.8萬億飆到2.4萬億,科技股融資佔比超60%,相當於「聰明錢」集體用腳投票科技主線。而且中國經濟向科技轉型,資本市場「含科量」越來越高,國家隊配置自然向科技傾斜。
行情驗證超給力:寒武紀漲120%、海光信息漲78%,工業富聯更猛,直接漲218%創歷史新高;科創50指數季度漲49%,把大盤遠遠甩在身后。
Q4還能接着奏樂接着舞:機構資金不會撤,重點看半導體設備(擴產需求旺)、先進封裝、EDA工具這些有政策和產業突破的細分領域。
策略2:下注人類進步,盯緊中美AI競合
中美在AI、半導體領域的「競合」,不是風險,而是機會,越是競合方向,越有持續資源投入和更大的產業邊際變化。美國搞技術限制,反而倒逼我們國產替代加速;同時美國自己也在補關鍵礦產、核電的短板,兩邊的結構性機會都很明確。
比如:美國限制HBM芯片出口,但我們長江存儲300層NAND量產、華為昇騰950芯片突破,直接對衝風險;美股的鈾礦、稀土、核電漲瘋了,A股對應的國產替代方向也沒掉隊。
行情不會説謊:英偉達供應鏈的勝宏科技漲112%、中際旭創漲176%,吃滿北美雲廠擴產紅利;國產替代的中微公司漲64%、拓荊科技漲69%,設備國產化率一升再升。
Q4新變化:中美元首會晤可能緩解部分技術限制,但長期競爭格局不變。更關鍵的是,國內企業從「追着跑」變成「領着干」——字節跳動把AIAPI價格壓到美國同行的1/10,加速AI普惠,這就是新機會。
策略3:雙創彈性+主題ETF,背靠龍頭效應,「做大做強」,小白也輕松躺贏
8月中旬我們在市場出現短期調整的背景下,又在公眾號文章《別急,牛后勁很足!主抓「科技成長+雙創彈性」》明確指出當前市場仍處在牛市中期偏前的位置,擁抱科技成長主線的同時,可以抓住創業板和科創板的雙創彈性,並重點列出AI算力硬件、機器人、半導體和消費電子四個重點方向。
為啥選雙創和ETF:科創板(半導體、AI)、創業板(新能源、機器人)有政策紅利(註冊制、再融資松綁),流動性又好;主題ETF既能分散風險,又能吃到板塊紅利,對普通投資者特別友好。
同時在,經濟結構轉型和技術變革背景下,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頭部企業在技術、資金、客户資源上優勢顯著,享受估值溢價。例如,中芯國際佔據國內14nm以下先進製程80%產能,英偉達依賴中際旭創供應400G光模塊。
做大做強,主要指的是在龍頭效應加持和ETF增持資金不斷流入的情況下,大市值和大成交額的細分龍頭和強趨勢核心股具有更強的個股阿爾法,呈現「大者共識,強者恆強」特點。
收益直接上數據:科創50ETF漲48%、雙創50ETF漲65%、科創芯片ETF漲65%,閉眼買都比大部分基金強。
Q4更值得期待:現在資金都從主動基金往被動ETF挪,指數型基金規模連續三個季度超主動權益類,跟着大部隊走準沒錯。
機會1:出海三鏈(達鏈+特斯拉鍊+果鏈)
全球化需求復甦+國產替代,達鏈靠北美雲廠擴產,特斯拉鍊靠Optimus機器人量產,果鏈靠iPhone17換機潮,三鏈齊發力。
牛股名單:中際旭創漲117%、勝宏科技漲112%、三花智控漲83%、工業富聯漲218%、立訊精密漲87%。
Q4催化點:北美雲廠2026年CAPEX指引、特斯拉OptimusGen3發佈、iPhone17銷量超預期,目標再漲10%-15%。
機會2:星辰大海的機器人核心標的
人形機器人要量產了,傳感器、執行器這些核心部件需求暴增;消費電子還趕上AI端側落地(AIPC、AI眼鏡)和旺季備貨,雙重利好。
牛股名單:浙江榮泰漲143%、卧龍電驅漲144%、安培龍漲117%、信質集團漲67%、領益智造漲89%。
Q4催化點:
特斯拉鍊:11月股東大會可能更新機器人進度,年底有望推出OptimusGen3;
國產鏈:10月24日小鵬科技日發佈新一代機器人,11月鴻海科技日看英偉達+富士康合作機型,還有宇樹、智元等廠商可能上市。
機會3:半導體+國產芯片(25年「半導體ETF」類比20年「白酒ETF」)
8月初在國產芯片批量漲停當天,我們就在公眾號文章《國產芯片批量漲停,是高潮還是剛啟動?》一文中,特別強調當前半導體估值合理且后續需求空間很大,同時大基金三期投資拉動效應也會更大,在看好國產半導體的同時,特別指出了半導體設備的國產替代機遇。
同時8月20日在國產芯片突破加速之時,我們又在財富圈子特地提示了海光信息、中芯國際、華虹等牛股的投資機會,后面整個國產算力板塊開始進入主升階段,收益頗豐。
邏輯夠硬:算力芯片70%國產化,政策(《人工智能+行動意見》)、技術(光刻機突破、長江存儲量產)、需求(AI算力基建)三重共振,半導體就是AI時代的「芯消費」,能超越當年的白酒。
牛股名單:中芯國際漲65%、華虹公司漲45%、中微公司漲50%、寒武紀漲120%、海光信息漲95%。
Q4催化點:大基金三期第二批投資落地、華為昇騰芯片產能釋放,半導體ETF預計再漲20%-25%,複製2020年白酒ETF的超額收益。
機會4:果鏈重估(3鏈合1)
關税戰利空落地,消費電子進入AI創新周期,蘋果供應鏈企業同時具有客户、渠道、產能和技術積累優勢,抓牢「AI手機(果鏈)+AI服務器(達鏈)+機器人(T鏈)」,這就是我們首創的「3鏈合1」邏輯。
牛股名單:工業富聯漲218%、領益智造漲89%、立訊精密漲87%、長盈精密漲94%、藍思科技漲50%。
Q4催化點:蘋果Q4財報(iPhone17銷量有望超預期)、VisionPro2發佈;還有一堆AI硬件要落地——蘋果AI眼鏡11月進NPI階段,阿里、理想、字節的AI眼鏡也會在雙11前后發佈。
機會5:泛科技(固態電池、核聚變、商業衞星、智駕等)
政策支持+技術突破,固態電池、核聚變這些長期賽道有潛力,短期看主題投資機會。
牛股名單:寧德時代漲60%、先導智能漲150%、上海洗霸漲93%、中國衞星漲29%。
Q4催化點:固態電池量產車型上市,核聚變看實驗數據和招標進度,預計固態電池板塊再漲10%-15%。
宏觀大環境很友好
1.政策端:美聯儲Q4預計降息50BP,國內降準概率70%,十五五規劃中期評估(10月)會明確科技方向,中美元首會晤(11月)可能緩解技術限制;
2.產業端:英偉達B200芯片量產、中芯擴產、特斯拉OptimusGen3要落地,硬科技資本開支增速超25%;
3.情緒端:科技獨角獸集中IPO,科技基金發行回暖,北向資金持續加倉科技股,風險偏好拉滿。
9個黃金佈局方向
1.科技自主:國產算力芯片、半導體設備/材料、存儲,盯緊科技獨角獸IPO和大廠算力招標;
2.海外映射:特斯拉鍊、達鏈、果鏈,跟着海外巨頭(英偉達、特斯拉、蘋果)的節奏走;
3.機器人:除了特斯拉Gen3,還要看小鵬、華為、小米的國產鏈;
4.消費電子:AI手機、AI電腦,還有AI眼鏡、XR這些端側設備;
5.AI應用:等R2發佈,重點看AI智能體、AI智造、AI醫療;
6.泛科技:固態電池、核電、智駕、腦機、衞星,輪動機會多;
7.新能源/軍工/創新葯:細分龍頭有景氣度修復機會;
8.順周期:有色看降息+供需,券商看牛市節奏;
9.消費醫藥白馬:等經濟刺激政策和外資進場,暫時先觀望。
風險提示
美聯儲降息不及預期(概率30%),可能導致外資迴流;
半導體技術突破慢於預期(比如EUV光刻機限制);
中美關税戰、技術限制升級,影響產業鏈。
總之,現在仍是「機構抱團+聰明資金」主導的科技牛、慢牛、結構牛。Q4前期重點還是衝科技成長,兼顧雙創彈性和龍頭效應,同時盯緊產業進展和政策催化,關注增量資金構成和市場風格變化,提前佈局部分反內卷和順周期行業的細分龍頭,整體仍能繼續跑贏市場!
但是宏觀事件、產業催化和資金博弈都是瞬息萬變,即使三季度我們持續精準把重要的市場機會,在關鍵節點都公開提示大家,很多投資朋友還是容易掉隊。錯失更好的收益機會。畢竟宏觀流動性變化、產業技術進展、行業高頻數據、產業調研、市場籌碼結構和資金情緒等變化,普通投資者難實時掌握。
而這些我們都會在會員圈子定期及時更新一手信息,提供更為精準及時具體的投資機會。若想第一時間抓信號、避風險,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我們。
注:文中所涉公司僅為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決策前請務必結合獨立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