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手機AI智能體生態升溫:廠商全面押注,實用性與隱私保護待升級

2025-10-01 15:04

近日,隨着華為宣佈投入10億元啟動「天工計劃」以及高通聯合主流安卓廠商啟動「AI加速計劃」,手機AI智能體升級及其生態擴張進一步加速。

從榮耀的YOYO、vivo的藍心小V到華為的小藝智能體,AI智能體成為手機標配的同時,通過與第三方App及其他智能體的聯動,打響了新一輪的生態競爭。

手機廠商全面押注「智能體」生態

「今年大家的AI發展思路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向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之前AI還處於對手機原有功能的改善或提升階段,且更多地藉助雲端大模型,現在廠商都開始強調AI智能體。

「手機通過內置本地化端側模型,真正區分了AI手機與用户下載第三方AI應用在功能上的差異,同時,AI 智能體可以自己執行任務,為手機消費者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郭天翔説。

目前,中國主流手機廠商已全面佈局AI智能體賽道,從傳統語音助手向具備自主決策和執行能力的AI智能體演進。同時,爲了增強手機智能體跨應用任務完成能力,手機廠商還加快推動智能體框架及生態建設。

今年6月底,華為發佈了全新的鴻蒙智能體框架(HMAF),目標是構建一個具備自主決策和羣體協作能力的AI生態系統,讓系統內的所有智能體協同工作、共同創造並共享收益。在「天工計劃」中,華為計劃投入10億元,重點支持開發者構建AI元服務、意圖框架與智能體,完善鴻蒙AI生態佈局。

榮耀也持續推進AI智能體建設。據榮耀官方消息,基於MagicGUI開源大模型,AI智能體YOYO已具備多模態AI感知、情境記憶與基於屏幕理解的跨應用執行能力。

郭天翔指出,由於個人AI智能體需要更注重個人隱私和定製化,因此手機廠商會採取自研方式,最終由多個端側模型和雲端大模型共同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也在加強。高通公司聯合GTI(TD-LTE全球發展倡議)、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及小米、榮耀、vivo、OPPO等廠商啟動「AI加速計劃」,從三個維度擴展邊緣智能應用:在智能手機上實現更多AI功能;將智能體體驗引入更多終端;與中國模型提供商和開發者合作,推動AI應用案例探索與落地。

AI智能體實用性與隱私保護待升級

儘管技術快速迭代,AI智能體在實用性和隱私保護等方面仍存諸多問題。

Canalys分析師鍾曉磊表示,從模型能力來看,當前手機端和雲端的視覺大模型還難以精準理解複雜App頁面,當App頁面常包含彈出廣告、臨時促銷活動等變量時,模型對頁面信息的識別和解析能力仍需提升。

此外,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部分廠商的智能體僅能跳轉到App搜索頁,無法完成后續複雜操作。

目前,手機智能體在執行任務時,多采取「讀屏+模擬點擊」這一技術路線。鍾曉磊認為,這一路線並非最終形態,只是AI生態建設的過渡方案,理想形態是第三方App主動開放API和服務控件,讓手機智能體整合應用並調取服務,但當前第三方App適配意願不足,導致手機智能體無法高效調用其功能,影響執行效果。

「這種適配性不足,一方面是第三方應用基於數據安全顧慮,不願將內部數據交給外部廠商。另一方面,第三方應用擔心通過智能體接入會稀釋自身流量入口價值。最重要的是,適配成本過高,各廠商AI平臺不統一,第三方軟件廠商缺乏資源為每個平臺單獨適配。」鍾曉磊説。

在隱私安全風險方面,由於個性化智能體需依賴大量個人生活數據來理解用户意圖,且「視覺路線」方案需要實現讀屏等操作,智能體的隱私保護問題也成為關注的重點。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AI模型的操作邏輯是「黑箱」,無法完全確定其執行的操作是否符合用户意願,可能出現誤操作的情況,因此「將關鍵節點的操作確認權交給用户」成為重點,通過讓用户驗證AI操作是否符合自身需求,避免因誤操作造成損失。

多智能體可信互連成關鍵

面對技術瓶頸與生態壁壘,產業界正尋求通過協同創新實現突破。

去年12月,國內首個智能體安全生態協作組織「IIFAA智能體可信互連工作組」成立,致力於推動行業共同制定跨智能體交互的相關安全技術規範,中國信通院、榮耀、OPPO、小米、華為、智譜、字節等企業成為首批成員。

「工作組將圍繞智能體可信認證、服務可信調用、數據可信流轉、用户隱私與權益保護等方向,建設智能體可信互連行業規範,推動行業安全、健康發展。」工作組技術總監張璇表示。

目前,各手機廠商除了推動端側AI技術攻堅,還加速建設智能體生態,通過意圖框架整合第三方智能體,開發者可接入端側模型能力構建個性化服務。同時,未來智能體有望從手機擴展到平板、PC,再到更多終端設備。

目前,華為正在測試的小藝任務空間功能,可自主調度120多種對接工具和第三方智能體,小藝智能體開放平臺還提供4種開發模式、50多種開發組件能力,幫助開發者高效構建AI能力與智能體。

計算架構也迎來變革。高通公司總裁兼CEO安表示,AI智能體將承載海量情境信息,包括記憶用户偏好、理解屏幕內容、解析視覺場景等,這需要打造智能體賦能的調制解調器、革新內存架構以突破內存和算力瓶頸,併爲AI打造低功耗、高性能的處理器。

「在AI無處不在、持續運行的場景下,系統需要理解用户的意圖,在雲端完成開發后,能直接在邊緣側簡單運行,且必須具備情境感知能力。」安蒙稱,驍龍將以符合預期的方式,通過技術升級實現AI願景。

對於AI智能體的商業化路徑,鍾曉磊認為,手機廠商設備裝機量高,可成為第三方互聯網服務的核心流量入口,通過優先級展示實現變現,但這並非商業競爭的核心,手機廠商應通過AI提升用户服務觸達效率、激發消費意願,進而擴大整體市場規模。「這是一種健康的市場擴容模式,比簡單的流量爭奪更具可持續性。」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博雅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付春愔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