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1 10:46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7年,率先實現人工智能與6大重點領域廣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終端、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70%,智能經濟核心產業規模快速增長,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顯增強,人工智能開放合作體系不斷完善。
9月26日,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在京舉行,積極響應了《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據瞭解,在此之前該大會已連續舉辦五屆,而本屆大會以「築基 開放 燎原」為主題,緊扣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和國產人工智能算力體系優化等核心議題,匯聚產學研用各界力量,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浪潮信息受邀在主論壇圍繞下一代計算架構創新展開深入探討,並參與了低空經濟、智算中心建設、智能駕駛、開放計算等多場分論壇演講。
多機構聯合發佈北京方案,統一兼容國產人工智能芯片,支持業界主流大模型
會上,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和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的共同見證下,中國移動、浪潮信息、北京盛科、智源研究院、壁仞、沐曦、崑崙芯、智譜、摩爾線程、面壁智能、百圖生科、鯤雲科技等30多家企業和機構,聯合發佈了《基於超節點創新聯合體,打造行業智能體——智算應用「北京方案」》(以下簡稱「北京方案」)。「北京方案」旨在聯合芯片、系統、大模型開發、應用創新等領域的企業和機構,進一步發展超節點創新聯合體,融合領先的多元模型算法,開發面向特定場景的「行業智能體」,實現「國芯、國連、國用」。北京方案的規劃和實施基於開放技術生態,芯片、硬件、框架、模型、工具軟件等各個領域均支持開放標準。聯合體研發的各類方案統一兼容崑崙芯、壁仞、太初元碁、摩爾線程等國產人工智能芯片,支持DeepSeek、豆包、文心一言、Kimi、Qwen等業界主流大模型及相關軟件生態。
浪潮信息基於元腦SD200超節點AI服務器,以開放的架構設計實現對多元算力芯片的統一兼容,並支撐多個領先大模型同時運行及多智能體實時協作與按需調用,目前已率先實現商用。不同於一般的人工智能應用方案,智能體不僅需要驅動多個大模型系統、頻繁調用工具,智能體之間還有大量的交互,因而智能體對於延迟十分敏感,推理過程消耗的詞元也遠高於一般的人工智能應用。據有關機構估算,智能體消耗的詞元數量10倍於大語言模型。具備更強擴展性、極低通信延時,可提供更大規模單機算力的超節點服務器成為智能體的理想承載平臺。據瞭解,超節點服務器是由幾十、上百顆人工智能芯片,在有限物理空間內,通過具有極低延時的總線級互聯技術和極簡互連架構,整合而成的一個邏輯統一的緊湊計算單元,整個系統可以像一臺超大號的「計算機」一樣運轉。超節點服務器要切實落地到千行百業的應用當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從「頭部玩家專屬」走向「全行業可及」,才能實現真正的產業價值,創造高效的生產力。
2024年,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組織中國移動暨OISA高速互聯推委會、浪潮信息、北京盛科、阿里雲、崑崙芯、摩爾線程等單位,成立了「超節點算力集羣創新聯合體」(以下簡稱聯合體)。一年來,成員單位緊密協作,在超節點互連協議、系統研製、標準制定、應用部署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2025年,更多的企業自發加入進來。下一步,聯合體將致力於打造超節點智算應用「北京方案」,推動不同領域的企業、科研機構深度合作,基於國產超節點平臺,面向科研、具身智能、醫療、智造、教育等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開發智能體方案,打通超節點產業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實現「國芯、國連、國用」。
此次會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設置了《2025年中關村科學城人工智能企業算力補貼政策》諮詢台。據瞭解,該政策具有覆蓋廣、力度大的顯著特點,最高補貼金額達2000萬元,能夠全方位支持不同階段、不同技術路徑的人工智能企業,助力其在模型、智能體等前沿領域突破,為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賦能。
當前,北京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2024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產值規模達到3500億元,產業鏈佈局完整,芯片多、模型多、應用多,累計備案大模型159款,約佔全國3成,穩居首位,已吸引2400余家企業和一大批人工智能頂尖人才,其中獨角獸企業佔全國半數。而「北京方案」則以深度賦能整個人工智能產業鏈,進一步強化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的增長動力。
從四大關鍵點出發,發佈多項重磅成果
與此同時,本次大會聚焦「人工智能+」落地核心需求,從強化應用牽引、深化開放交流、加強生態培育、堅持自主創新四大關鍵點出發,除了發佈「北京方案」之外,還發布了其他多項重磅成果。
在深化開源生態發展方面,智源研究院聯合全球生態夥伴正式推出「眾智FlagOS v1.5」,該系統面向多元人工智能芯片,提供統一、開源的系統軟件支持,通過全產業鏈整合破解人工智能算力生態碎片化、大模型遷移難等挑戰。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推動下,國產人工智能超節點智算「北京方案」也率先使用了FlagOS獲得突破的性能。
在加強生態培育方面,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部門的支持下,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以標準制定與推廣為核心職能,致力於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在安全可控的軌道上穩步推進,為跨行業、跨領域協同掃清標準障礙。
在堅持自主創新方面,為築牢人工智能國產化根基,清微智能聯合智源研究院、清華大學、東方國信等單位,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的支持下成立「北京市可重構算力軟硬件協同技術創新中心」,並同步啟動創新聯合體。該平臺聚焦可重構計算芯片架構與軟件生態協同優化,為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打造自主創新的算力底座。
學界和業界等專家暢談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本次大會邀請到多位業界領袖與專家,圍繞通用人工智能、開放計算、下一代人工智能計算架構創新等產業前沿議題發表了主題演講。
西湖大學「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實驗室」創始人、歐洲科學院院士金耀初梳理了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脈絡,並指出其發展路徑與人腦智能的涌現過程相似——經歷了演化、發育與學習的三個關鍵機制。基於這個視角,他進一步闡述了可信賴人工智能的要求及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性,並分享了實驗室在工業人工智能領域的實踐及類腦通用人工智能的探索。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林詠華分享了「眾智FlagOS」的技術進展,指出該平臺作為開放、統一的系統軟件棧,旨在打破人工智能算力生態壁壘,實現跨地域、跨硬件的算力連接與普惠共享,為全球開發者提供跨芯片、跨框架、跨場景的統一計算底座。
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梳理了人工智能從規則方法、統計機器學習到深度學習、大模型的發展歷程,指出大模型技術通用性與能力的全面性為通用人工智能帶來了曙光。
浪潮信息首席人工智能戰略官劉軍介紹了面向智能體時代的兩大創新系統,分享了人工智能算力可持續發展面臨的規模、電力、投入的挑戰,提出要從規模導向轉為效率導向,重新思考和設計人工智能計算系統,發展人工智能專用計算架構。
北京中關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戴蓓潔介紹了北京中關村學院面向超常規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培養需求,建立了項目制人才培養體系,推動了人工智能與多學科的深度融合,實現了科研成果落地與產業需求反哺技術創新的雙向賦能。
六大專題論壇,聚焦人工智能前沿與產業落地碰撞
據介紹,大會緊扣「人工智能+」行動在科技、產業等領域的重點方向,設置六大專題論壇,聚焦大模型、科學智能、具身智能、智能駕駛、低空經濟等話題,圍繞人工智能前沿技術與產業落地需求展開深度研討。
FlagOS開放計算開發者大會分論壇,圍繞人工智能編譯器、並行框架、大模型系統支撐與具身機器人計算等關鍵領域分享前沿洞見,同時也啟動FlagOS全球賽事,通過開源協作突破算力束縛,賦能人工智能可持續發展,構建真正開放、共享、創新的技術生態。
人工智能賦能低空經濟發展論壇,聚焦政策法規、關鍵技術與無人機系統交通管理、低空紅綠燈系統、空地一體化等產業最新實踐展開研討,為低空經濟的自動化、智能化與規模化發展提供思路。
AI for Science論壇,聚焦人工智能在製藥、材料等前沿科研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深入探討了從藥物分子智能設計、新材料性能預測與優化。產學研各方專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標杆案例及對未來科研範式的前瞻思考,展現了人工智能作為核心研究工具正在如何重塑科學發現的基本路徑。
開放智算中心技術創新論壇,聚焦GW級開放智算中心,探討下一代智算中心的架構革新與基礎設施創新。會上,由OCP基金會牽頭的「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正式成立。
智算中心與算力服務論壇,聚焦智算中心的技術演進與算力服務創新,剖析智算中心在異構計算、綠色低碳、超大規模調度等領域的技術痛點,推動產學研用協同突破瓶頸,釋放人工智能算力潛能。
智能駕駛創新與應用論壇,圍繞艙駕融合、端到端、世界模型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探討,重點關注如何藉助視覺語言動作模型、世界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實現「智駕平權」,從而賦予智能駕駛系統更高階的自適應與持續進化能力。
大會還同步開設 3000 平米實景人工智能創新科技展,集中展示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創新成果與場景應用實踐,吸引了超過5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近5000名行業人士參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