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01 01:36
(來源:工人日報)
「時代在變,什麼都是有可能的!」電視劇《繁花》中,汪小姐借外匯並軌的機遇,讓第一筆訂單一夜之間由負轉正、一舉成為業界傳奇的故事,令無數觀眾記住了那個金融市場初興的年代。彼時,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以下簡稱外匯交易中心)的大廳里,交易員們還身穿標誌性的黃馬甲,依靠電話和電腦的輔助溝通交易。
如今,外匯交易中心已邁入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我們現在能夠通過API接口,將機構的內部系統和交易中心的電子交易系統無縫連接,支持機構進行更高效的自動化報價、自動化成交。」外匯交易中心黨委委員、副總裁董憶偉告訴記者。
從傳統人工交易到數字化、智能化的交易,反映出外匯交易中心業務的不斷升級,也是上海作為我國的「對外開放樞紐」,在全球金融市場扮演着越來越重要角色的縮影。近日,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採訪團走進上海,看到這個充滿活力的國際金融中心,正以其完善的金融服務和堅實的基礎設施,成為穩外資的強大磁石。
「我們不斷優化投資渠道與交易機制,以適應境外投資者的需求。」外匯交易中心市場二部總經理盧向前介紹,例如,該中心推出了「債券通北向通」模式,境外機構無須在中國開通交易賬户、無需改變內部操作,僅通過機構交易系統與交易中心繫統的連接就能進入中國債券市場。
健康的金融市場離不開風險保障體系的支撐,位於浦東新區的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以下簡稱登記交易中心),正是為我國金融市場「引進來」與「走出去」提供風險保障支持的關鍵基礎設施。
作為行業基礎設施和公共后臺,登記交易中心能夠為國際國內再保險的循環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中心支點」。「我們能整合國內分散的承保力量,支持中國的保險資本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走出去’。同時,也能大大降低境外機構進入國內市場的成本。」登記交易中心總經理助理常明表示。
目前,登記交易中心已初步搭建起再保險市場體系,已有118家機構註冊開通交易權限,其中境內機構90家、境外機構28家,覆蓋全球13個國家和地區;2025年1月~8月,登記交易中心累計交易保費43.92億元。
「作為國內金融市場要素最集聚的城市,上海聚集了全國性股票、債券、外匯、黃金、期貨、保險等金融市場交易平臺,金融產品登記、託管、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日益健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張雪春介紹,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會同多部委、上海市政府,從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提升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等方面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提供支持。
完善的金融服務和利好的政策,推動着我國在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力的提升。「十幾年前,全球有色金屬貿易以‘倫敦價格’為主要計價標準;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外交易員會參考‘中國價格’作為計價基準。」上海期貨交易所(以下簡稱上期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李贇表示。
據介紹,目前,上期所境外客户遍佈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產業鏈境內外上下游、跨國貿易公司、投資銀行、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中的標杆性企業。原油、國際銅、20號膠等期貨品種已成為境內外企業開展套期保值、制定國際現貨貿易定價策略的核心工具。
「目前,‘中國價格’的國際認可度還在穩步上升。」上期所國際合作部(港澳臺事務辦公室)高級經理周瑜進一步説明,如以「上海銅」為代表的上期所有色金屬期貨,已經成為全球三大有色金屬定價中心之一;全球排名前列的天然橡膠生產企業,均已將上海20號膠期貨價格納入跨境貿易定價體系。
「我們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積極參與者,也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直接受益者。」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長、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及戰略產品發展總監楊京表示,中國是渣打集團最為重要的戰略性市場之一,也是集團網絡收入的最大貢獻者。
據介紹,過去5年,這家國際金融服務機構累計參與支持了超過720個「一帶一路」相關項目。僅2024年,渣打中國就參與支持了超過200箇中資企業出海項目,覆蓋清潔能源、電動汽車、醫療等多個領域。
暮色中的黃浦江波光粼粼,外灘的璀璨燈火與浦東摩天樓宇的輪廓交相輝映。上海正以金融為筆、開放為墨,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書寫着穩外資、擴開放的時代答卷,匯聚起推動世界經濟共贏的澎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