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23:5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光子星球)
撰文| 吳坤諺
亞馬遜雨林深處,行軍蟻羣可以通過不斷釋放和響應「信息素」,快速重構其覓食路徑。以組織調整為業務驅動的公司遵循相似的管理哲學,也承繼了相似的系統陷阱。
一旦領頭的螞蟻因環境干擾或自身失誤而失去方向,蟻羣便會陷入「死亡螺旋」。這為理解快手近期密集的組織調整,提供了一個視角。
9月30日,快手發佈公告表示,本地生活事業部正式更名為生活服務事業部。本地生活業務將與線索廣告業務整合,原商業化事業部下線索廣告相關的行業團隊、產品團隊及相關中臺團隊調整至生活服務事業部下。劉逍擔任生活服務事業部負責人,向快手高級副總裁王劍偉匯報。
本地生活由一級業務退了一步,併入到以廣告為主的商業化體系——從發力之初下定決心自己做,變成在本地戰局中的輕資產玩家。
AI是快手在相似敏捷管理下的另一個對照組。早在今年4月,快手發佈公告成立一級業務部門可靈AI事業部,將可靈產品與大模型業務統一成一個系統級的作戰單元。8月,快手高級副總裁兼可靈AI事業部負責人蓋坤兼任可靈AI技術部負責人。
沿用行軍蟻的組織邏輯,兩條業務線及其負責人的浮沉,背后是CEO程一笑對快手進一步增長所釋放的「信息素」。
本地市場本就羣強環伺,外賣補貼戰進一步加劇了快手本地的業務阻力。因此,連續維持近三年高強度投入的本地生活,在增長不及預期的情況下退居二線打輔助;可靈則獲益於去年6月搶下的技術窗口,經驗證的自我造血能力被錄入財報,暗藏快手繼短視頻后第二個平臺級野望。
為避免「死亡螺旋」,歷來以組織為驅動的快手已經重新校準好了方向。
不做苦活,不用猛將
不論是內部還是外界來看,帶隊電商業務完成"去頭部化",同步扭轉過度依賴外循環商業化體系的笑古,都稱得上是功勛之將。
具體來看,笑古的打法是在限制頭部集羣、找回平臺議價權的基礎上,將業務增長落腳於擴充中小商家供給,以及活躍買家數。相似的兩手抓路徑,也被運用在彼時尋求快速突破的本地生活中。
笑古最初接手本地生活業務時,快手剛與美團達成基於POI的履約合作不久,走的是輕資產的流量模式。這是快手開拓新業務時慣用的路徑,藉由流量導出促成外部聯合,在自家用户養成消費習慣后反哺業務自身。
與電商不同,本地生活很難通過合作來培育用户心智——即使美團具備豐富的供給,但本地消費始終比電商多了線下覈銷一環。快手試圖用內容場激活消費活力,收效算不上好。
於是,在保持聯合這項組織能力的基礎上,笑古為快手本地引入了其在電商業務的成功經驗,激活下沉供需。市場方面,避開羣強環伺的一二線城市,側重用户基礎更佳的新線城市;供給方面,依舊保有美團的供給,但自己開始建立服務商體系,如2023年11月試水外賣業務,便以跳轉美團小程序開始。
以2023年為例,縱覽全年,快手在本地的動作侷限於培育探店達人走「種草-轉化」以及樹立少數標杆案例,如重要市場青島,便催生了月銷20萬的達人。
拓展業務的慣性導致本地生活的獨立顯得有些「擰巴」,主要呈現在資源投入方面。縱使平臺打出「流量+補貼」的組合拳,更多卻是在為拓展下沉市場的美團做「嫁衣」——或是出於本地達人地區性與快手偏向私域的流量,快手並不似抖音一般擔心流量外導,這進一步限制了快手用户本地消費的心智培育。
於不少服務商看來,過於強調外部聯合與內容場,而非自己下苦功夫,是平臺投入不夠堅定的表現。對此,笑古曾在去年聚力生態大會上喊出「所有團購都值得在快手重做一遍」的口號,最終落地形態,仍是營銷工具、達人流量扶持等內容平臺「無痛遷移」的能力上。
一則佐證是快手極少透露本地生活的GMV,而是以增長倍數為主要披露口徑。高增幅更多是基於去年的低基數,並不意味着太多實質性突破。
高調領軍的笑古意圖帶領快手在抖音、美團的夾縫中開闢新路。然而,這條由信息素構建的「獨立衝鋒」路徑,似乎並未通往預想中的「食物源」——獨立發展的模式,在資源、生態和用户心智上難以與巨頭抗衡,親自下場卻又與既往路徑有所衝突,因此業務不論是自規模還是發展上,都處於不上不下的位置。
當下,外賣大戰已經走向了利潤更豐厚的到店與零售,賽道競爭烈度猶勝以往。美團依舊佔據主場優勢,阿里推出掃街榜,抖音亦未曾懈怠半分。錯過前兩年競爭較低的窗口期,留給快手的空間已然不多。
值此,快手果斷將本地生活事業部整體併入商業化體系,內部信形容笑古「始終保持着創業者般的激情與堅韌」,當業務不再需要以創業為基準的時候,功勛老將也到了該退場的時候。
這一次戰略性的「路徑重置」。通過與磁力引擎的廣告體系深度協同,本地生活業務可以藉助更成熟的銷售網絡和客户資源,形成「廣告引流-交易轉化」的閉環,避免在錯誤的路徑上越陷越深。
AI賭未來
與本地生活的收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快手在AI領域正全力擴張。
2024年6月,可靈AI作為社區科學線的一個項目誕生,先發優勢造就了其早期的快速爆發。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期間,快手披露可靈AI在全球創作者超過4500萬,累計生成視頻超2億個、圖片超4億張。
龐大的P(Prosumer)端用户基礎,結合早先快手財報披露可靈AI單季度收入2.5億計算,全年12億元的ARR無疑在AI視頻生成甚至AI大賽道上都處於領先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可靈所處的賽道特殊性之於快手還有兩個層面的利好。
相較生圖生文類場景覆蓋更廣、參與者更多的板塊,視頻生成在效果上更為直觀。靜幀、動幀、角色一致性等多個評價維度強化了產品力表現——只要價格到位,P端用户池與付費意願會自然成長。
不過,前述因素也導致P端用户不會取一瓢飲,而是評估多個視頻生成產品在細分生成的效果組合使用。一位AI導演告訴光子星球,平臺擅長的內容不同,可靈相對更適合動物、角色扮演等「腦洞較大」的內容,但在轉場之類的空境,他會選擇其他平臺創作並剪輯成片。
過去兩年的AI產品競爭告訴我們,算法與模型的護城河效應沒有想象中那麼強,數據與更細緻的運營纔是致勝手段。這或許是快手日前推出可靈2.5 Turbo模型強調成本友好,以及快手在可靈AI的技術投入上依舊保持克制的原因——財報電話會上,管理層預計可靈AI在亮眼成績下,相關的投入僅較年初預算翻倍。
任何時候,用户增長步入平穩階段,都意味着效率將成為運營側重。相較產品,快手更深層面的考量無疑是AI對平臺商業化的提效。財報顯示,快手今年2季度線上營銷服務收入達198億元,是絕對的營收支柱。AI視頻生成則是為商業化業務提效的重要技術支撐。
具體來看,快手這個流量舞臺的廣告增長主要四個驅動:總用户使用時長、廣告加載率、內循環廣告增長以及AI提效。
Facebook前車之鑑告訴我們,內容平臺的廣告負載率以15%為紅線。余下快手的總用户使用時長、內循環增長呈均現出平穩跡象,前文便提到本地生活被併入商業化,丟失了獨立發展的可能性。至此,AI成為快手唯一的突破口。
不論是佔住自己搶下的技術窗口,還是自平臺長遠商業化的考量,可靈的「出位」都順理成章。
繼事業部獨立,為業務保障資源與作戰獨立性后,負責人蓋坤兼任技術負責人的變動進一步確保了AI業務在戰略、產品與技術的高度統一。只是組織變動並不只緣於內部調整,原可靈技術負責人張迪出走B站,為這項由技術而起,最終落腳平臺的新業務增加了不確定性。
程一笑的「有限理性」
嚴格意義上來説,行軍蟻不存在一個能及時釋放信息素,避免蟻羣形成「死亡螺旋」的蟻后。企業組織不同,掌舵人能夠做出調整決策,而組織調整呈現的不止掌舵人的意志,還有認知。
最初其寄希望於笑古在本地生活復刻電商業務的突圍為例,不論是外部聯合的「祖宗之法」,還是后來側重內容場而非線下供給的投入,我們都很難説這不是路徑依賴。
另一方面,理工背景出身,曾於2019年與宿華一道發佈內部信,以用户活躍為核心按下「戰鬥鍵」的程一笑也是一個理性的戰時決策人。既然抖音是成功的,那麼與其重金投入,不如以更低的成本摸着抖音過河。
這兩條看似矛盾的路徑,實則統一於一個核心目標:確保整個組織的能量,都投入到最有可能帶來「食物」的正確路徑上。
在複雜和不確定的環境中,決策者往往無法獲取所有信息,也無法計算所有可能方案,因此無法做出「最優」決策,而只能尋求「滿意解」。電商突圍珠玉在前,沿用方法論攻打邏輯相似的本地生活,或是在可靈攻城略地期間持續不斷加碼,都是戰鬥狀態下有限理性的體現。
因此,我們能看到自程一笑擔任CEO以來,快手以組織為驅動的特徵越發顯著。除了基本上是一年一度的「大手術」外,不同程度的高層調整貫穿全年。這樣的管理風格下,組織提效或是業務都很容易在短期內做出一定成績。
AI的時代敍事為短期決策打上「補丁」 ,也是快手自成為一家電商公司后,下一個明確成型的戰略級目標。把牢這根臺柱,快手才能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雨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