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7:15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 | 野馬財經
作者 | 劉欽文
坐擁8座金礦,港股第二大IPO敲鍾!
黃金的光芒再次照亮港股市場!
9月30日,紫金礦業(2899.HK)拆分的紫金黃金國際(2259.HK)正式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一開盤即大漲65%,截至今日收盤仍保持了68.48%的漲幅,報收120.6港元/股,總市值3165億港元。
作為今年中國香港市場第二大IPO,公司以71.59港元/股的發行價向全球發售3.49億股,募資淨額約244.7億港元,吸引了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 GIC、高瓴、貝萊德等29家全球頂級機構組成的豪華基石陣容。現場,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上臺敲鑼。
圖片來源:
瑞恩資本RyanbenCapital公眾號
紫金黃金國際不僅是今年港股市場第二大IPO,其上市也讓「紫金系」的總市值突破萬億。目前,「紫金系」共有紫金礦業(601899.SH、2899.HK)、龍淨環保(600388.SH)、藏格礦業(000408.SZ)三家上市公司,今日三家公司的市值分別為7824億元、191.65億元、915.91億元。加上紫金黃金國際今日成功掛牌上市,四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在今日一舉突破萬億,達到1.18萬億元。
從福建上杭的地方礦企到全球礦業巨頭,紫金礦業通過二十余年的產業深耕與資本運作,已構建起覆蓋礦產資源、金融投資、產業鏈服務的龐大體系。但光鮮數據背后,全球化運營風險已成為懸在頭頂的 「達摩克利斯之劍」。
紫金黃金國際8座核心礦山分佈在中亞、南美、非洲等地區,部分區域地緣政治不穩定、政策連續性不足。例如,其在哥倫比亞的武里蒂卡金礦曾遭遇「黃金大劫案」;哈薩克斯坦礦山則面臨當地税收政策調整的潛在風險。
《招股書》顯示,2024年公司境外業務營收佔比達100%,如何平衡 「全球擴張」 與 「精細管理」 成為首要難題。
擁有8座金礦,
年入30億美元
紫金黃金國際是從紫金礦業分拆而來的國際金礦業務平臺,整合了紫金礦業在中國以外的所有黃金礦山,主要從事黃金的勘查、開採、選礦、冶煉、精煉和銷售。
《招股書》顯示,紫金黃金國際坐擁8座境外金礦,位於南美洲、中亞地區、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分別為武里蒂卡金礦、諾頓金田金礦、羅斯貝爾金礦、奧羅拉金礦、吉勞/塔羅金礦、阿基姆金礦、左岸金礦、波格拉金礦。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4年末,紫金黃金的黃金儲量856噸,位居全球第九;黃金產量40.4噸,居全球第十一。截至2025年6月30日,總礦產資源量估計約為11.762億噸。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黃金國際位於海外的金礦還曾經發生過「黃金大劫案」。
紫金黃金國際母公司紫金礦業於2019年12月斥資13.3億加元(約合70.3億元人民幣)收購了一家位於哥倫比亞的一家大型金礦公司——大陸黃金。
大陸黃金100%持有哥倫比亞武里蒂卡金礦權益,這座金礦也是大陸黃金的核心資產。當時紫金礦業的公告稱,收購將為公司帶來強勁的利潤和現金流。項目建成達產后,將成為哥倫比亞最大的獨立金礦。同時,紫金礦業也將增加礦山黃金產量約20%。
根據紫金礦業官網,武里蒂卡金礦目前金資源量達312噸,平均品位為6.75克/噸。
來源:紫金礦業官網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哥倫比亞當地滋生出了一批非法礦工,他們從「海灣幫」(Gulf Clan)那里獲得進入礦道的途徑、保護和設備。「海灣幫」是一個約有7000人的武裝民兵組織,他們沿着通往美國的路線販運可卡因和移民。該組織為非法礦工佔領紫金礦業的礦道,以換取一部分「戰利品」。
2023年,在金礦的礦道中,非法曠工與紫金礦業人員雙方衝突激烈,紫金礦業的安保人員還要在幽閉的通道中抵禦投擲過來的爆炸物和AK-47突擊步槍射過來的子彈。
2023年有兩名金礦安保人員遇害,另有數人受傷。而在2023年5月,紫金礦業也曾公告披露了該事項。
報道顯示,在紫金礦業的礦山以及哥倫比亞其他地方均有非法礦工和「海灣幫」在活動,哥倫比亞沒有能力將這些非法礦工從「地下戰場」中清除出去。當時甚至「和稀泥」,希望避免可能危及平民的暴力衝突。
該消息一度登陸微博熱搜榜一。
紫金礦業在2024年11月就該事件發佈情況説明,稱「由於歷史原因以及現場條件制約,武里蒂卡金礦被非法採礦組織控制和盜採了淺部部分高品位礦體,給大陸黃金帶來了一定的損失,損失的資源確切數量尚需覈實。」
不過,據紫金礦業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表示,「盜採對公司業績影響較小。」
從財務數據來看,紫金黃金國際近年來業績確實增長迅速。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從18.18億美元增長至29.9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28.2%。更引人注目的是利潤增長——歸母淨利潤從1.837億美元增長至4.81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高達61.9%。
2025上半年,紫金黃金國際營收達19.97億美元,歸母淨利潤為5.2億美元。
紫金礦業身兼股東、客户、供應商
近三年半,紫金黃金國際的業績令人振奮,這背后紫金礦業除了是紫金黃金國際大股東外,也是其最大客户及主要供應商。
《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的前五大客户為紫金礦業集團、貴金屬及其他有色金屬精煉商以及貿易公司。2022年-2024年,公司前五大客户貢獻的收入分別為12.75億美元、17.69億美元及25.17億美元,分別佔總收入的70.2%、78.2%及84.2%。
其中最大客户紫金礦業集團貢獻的收入分別為5.98億美元、6.36億美元及12.73億美元,分別佔總收入的32.9%、28.1%及42.6%。
不僅如此,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也高度集中,截至2024年,有67.35%的應收款項來自最大客户。
並且黃金行業周期性波動對盈利的衝擊,已成為紫金黃金國際無法迴避的問題。
從財務數據看,公司業績與金價呈現出顯著的 「放大效應」——2023 年國際金價同比上漲12%時,其歸母淨利潤增速達到61.9%,遠超金價漲幅;但2022年金價僅出現小幅回調,淨利潤增速便從2021年的45%驟降至11.2%。
這種 「順周期加速增長、逆周期快速收縮」 的特徵,根源在於礦業企業固定成本佔比高的行業屬性。《招股書》顯示,2024年,紫金黃金國際的黃金開採成本達1458美元/盎司,佔售價(2288美元/盎司)的63.7%。
此外,「全球化佈局」 與 「本地化合規」 之間的複雜博弈仍在升級。
例如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波格拉金礦項目,2019年因未獲得巴新政府特別採礦權延期申請。直至2023年4月,紫金礦業才與巴方達成協議,儘快啟動波格拉金礦的全面復產。而在2020-2021年停產期間,波格拉金礦累計虧損約為5.66億元。
萬億「紫金系」版圖有多大?
提起紫金礦業(601899.SH),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可能還是63歲董事長陳景河迎娶38歲妻子的八卦事。但實際上,「紫金系」早已構建起一個橫跨多種金屬品類、掌控多家上市公司的「紫金系」資本版圖。
資本運作層面,「紫金系」 早已構建起多層次的融資網絡。除了A股(601899.SH)和H股(2899.HK)雙上市平臺,紫金礦業還通過參股、控股等方式涉足金融領域,旗下持有紫金保險等金融牌照,形成 「產業造血 + 金融輸血」 的閉環。
紫金礦業源於1986年成立的上杭縣礦產公司,1993年改組成立上杭縣紫金礦業總公司,此時的業務還只是開發建設紫金山金礦。2000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后,2003年11月在香港上市。
此后,紫金礦業擴張的步伐便一發不可收拾。2005-2007年,紫金礦業主營業務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到121.43%,利潤總額年複合增長率為98.13%。2005年,紫金礦業正式決定向海外擴張。
2008年紫金礦業登陸A股,股價出道即巔峰,上市半年后才止跌。但公司擴張的步伐並沒有受到影響。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自2008年先后收購青海威斯特銅業40%股權和紫金銅業49%股權實現完全控股至2021年,紫金礦業共有67筆併購交易,其中44筆已經簽署協議或實施完成,絕大多數是公司(或通過子公司)購買資產,並且基本是現金交易。其中包括下圖所示的卡莫阿銅礦、BOR銅業、Timok銅(金)礦等重磅交易。
資料來源:紫金礦業官網
這里面陳景河功不可沒。過往這些年里,陳景河曾多次在國際銅價、金價的低谷期,用相對較低的價碼獲得比較優質的資產,而「買買買」的資金,則來自發行公司債、超短期融資券等融資。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紫金礦業官網顯示,紫金礦業目前已在國內17個省(區)和海外17個國家擁有超過30個重要礦業基地,公司海外資源儲量、產量、利潤和員工人數均超過國內,礦產銅、金、鋅產量中國第1,分別位居全球第4、第6、第4位。
《福布斯》2025全球上市企業2000強榜單中,紫金礦業位居全球上榜黃金企業第1位,全球金屬礦企第4位。淨資產收益率居《財富》世界500強榜全球金屬礦企第1位,利潤居全球金屬礦企第4位。公司市值一度突破6000億元,居A股上市公司第21位。
來源:紫金礦業官網
在這期間,紫金礦業不止買礦,還買上市公司,實現控股或參股多家上市公司。
2022年,紫金礦業斥資超17億元獲得了龍淨環保(600388.SH)控股權。截至2025年6月30日,紫金礦業仍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1.08%。
2022年11月,紫金礦業旗下金山香港或其全資子公司擬收購招金礦業(1818.HK)6.54億股H股股份,佔招金礦業總股本的20%,交易完成后,紫金礦業成為招金礦業第二大股東。截至2025年6月30日,仍持股18.2%。
2024年9月,龍高股份(605086.SH)公告稱,紫金礦業全資子公司紫金礦業集團南方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龍高股份原控股股東龍巖投資集團、文旅匯金及興杭國投合計20%的股份,成為龍高股份第二大股東。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股比例未有變化。
2024年10月30日,紫金礦業以8.33港元/股的價格,認購萬國黃金集團(3939.HK)1.65 億股,總代價為13.74億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股16.98%。
2025年1月16日,紫金礦業全資子公司紫金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藏格創投及其一致行動人等簽署協議,以35元/股的對價收購藏格礦業3.92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24.82%,交易金額共計137.29億元。
交易完成后,紫金國際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藏格礦業股份3.95億股,佔比25.99%,紫金國際成為藏格礦業控股股東。
不過,由於「買買買」,紫金礦業近年來投資活動現金流持續流出,2022年至2024年,投資活動現金淨流量分別為-509億元、-339億元、-322億元。爲了支持併購,公司頻繁融資,截至2024年底,其賬面貨幣資金316.91億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負債達487.48億元,資金缺口逾百億。
此外,紫金礦業的營收增速從2021年的31.25%下降到2024年的3.49%,短短3年,增速放緩近十倍。雖然2024 年淨利潤因金、銅價格飆升再創新高,但核心業務的黃金與銅2024年產量增長有限,利潤增長主要依賴價格因素,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從福建上杭的地方礦企,到坐擁四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破萬億的 「紫金系」,紫金礦業用二十余年的 「買買買」 走出了一條全球化擴張的激進路徑。紫金黃金國際的成功上市,既是其黃金業務專業化運營的里程碑,也將 「紫金系」 的資本版圖推向新高度。
但光環之下,隱憂始終如影隨形。武里蒂卡金礦的 「地下戰場」、波格拉金礦的停產虧損、超百億的資金缺口、高度依賴金價的業績波動,以及對母公司紫金礦業的客户與資金雙重依賴,都在拷問 「紫金系」 的全球化管理能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如今已68歲,未來誰能接棒掌舵這一龐大的礦業帝國,也成為市場持續關注的焦點。
萬億市值的背后,是 「擴張」 與 「穩健」 的博弈,是 「規模」 與 「質量」 的平衡。畢竟,礦業的周期漫長,想要在全球資源的博弈中走得更穩、更遠,不能僅靠抓住一時的紅利。
責任編輯:楊紅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