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8:48
轉自:新華網
月球原位資源增材製造系統、計算光刻平臺(ASEDACPST®)、智能機器人通用技術底座……近日在合肥舉辦的2025世界製造業大會發布了安徽省製造業領域具有領先性、代表性的10項新技術、新產品,展現出安徽「往前趕」的韌性與活力。
作為安徽省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開放平臺,世界製造業大會把開放作為鮮明標識,開展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經貿合作交流,拓展製造業國際合作「朋友圈」。從中部腹地到開放高地,安徽始終錨定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目標,堅定不移實施擴大開放戰略,深化對外開放重點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努力讓開放成為現代化美好安徽的鮮明標識,在高水平開放中共享機遇、實現共贏。
創新賦能,拓展海外生產基地
展臺上,一款紅色的智能搬運機器人來回穿梭、自動避讓,不停揮舞着機械手臂,秀出「十八般武藝」,引得現場觀眾讚歎不已。
在今年的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安徽合力專為智能製造複雜物流場景打造的三款AGV系列產品精彩亮相,成為展館里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這款全向平衡重式AGV可實現任意角度的平移,在緊湊車間產線的狹窄空間內靈活穿梭,一車貫穿多環節,打造高效、柔性的內部物流閉環。」安徽合力工作人員介紹。
同樣是安徽本土的傳統制造業企業,奇瑞集團旗下全球潮酷汽車品牌iCAUR日前在迪拜舉行品牌之夜,全球首發兩款增程式新能源SUV——iCAUR V27和iCAUR 03T,展示了其產品設計與技術創新成果。
「iCAUR是奇瑞集團新能源出海戰略的先鋒,期待以創新產品與全球化佈局,讓這一品牌成為閃耀國際舞臺的名片。」在品牌發佈會上,奇瑞相關負責人表示。
安徽合力和奇瑞集團的創新實踐,是安徽依託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安徽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有力抓手,以場景牽引、標杆帶動,推動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不斷取得新突破。
為構建多層次政策支持體系,安徽專門出臺《支持以數字化轉型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若干政策(2024版)》,近兩年通過零基預算方式整合省級資金,累計支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資金達25.23億元,帶動支持各類項目近千項、金融機構資金357億元,拉動企業投資1543億元。
安徽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產業鏈「鏈主」作用,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累計打造省級龍頭企業示範項目109個,帶動2700多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目前,安徽規上工業企業已100%啟動數字化改造。
「下一步,我們將以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為主線,完善促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政策體系和工作推進機制,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向更深程度、更高水平邁進。」安徽省工信廳副廳長程英春説。
創新賦能,「安徽製造」加速演進,不斷刷新外界認識。
從出口動能的轉換來看,機電產品和新質生產力驅動增長。今年前8個月,安徽省出口機電產品3039.5億元,同比增長16.7%,佔全省出口總值的71.7%。其中,出口汽車(含底盤)66.9萬輛,出口量保持全國第一,同比增加14%。
產業鏈相關企業也紛紛抱團走出去,為全球提供本土化供應鏈支持,推動各方在綠色轉型道路上攜手共贏。
總部位於安徽合肥的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電池企業。近年來,該公司積極拓展海外生產基地。2023年,國軒高科攜手斯洛伐克企業在舒拉尼合資建設電動汽車電池工廠。項目總投資12.33億歐元,將為當地增加1300個就業崗位。今年的世界製造業大會上,斯洛伐克擔任主賓國,並派高層級代表參會。
「在新能源動力電池的賽道上,國軒高科為什麼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將產品賣到世界各地,並在海外建廠,原因無他,就是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國軒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縝説。
越來越多「安徽製造」加速出海的背后,彰顯安徽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勢頭。通過一體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持續提升,為外貿增長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
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名譽主席克里斯蒂安·武爾夫表示,當前全球產業鏈深度重構,國際合作而非脱鈎纔是共同繁榮的關鍵,「從傳統制造到高科技智能生產,開放、創新與深化合作是工業發展的永恆法則」。
服務支撐,「強磁場效應」顯現
在世界製造業大會為人們打開豐富想象空間的同時,建築工地和生產車間里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在蕪湖,埃夫特機器人超級工廠暨全球總部項目(一期)正在加快建設步伐;在合肥,江淮尊界超級工廠內,全自動焊裝線對5714個連接點進行實時監控,塗裝車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重構漆面工藝,雙拼色自動分色機器人將分色線精度控制在0.3毫米以內……
從傳統農業大省、能源原材料基地躍升爲新興工業大省、先進製造業基地,安徽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正在鑄就。今年上半年,安徽汽車產量、新能源汽車產量、汽車出口量均居全國首位。
「目前,全球近10%的顯示面板,全國約8%的工業機器人、10%的汽車、11%的新能源汽車、15%的家電、20%的光伏組件、30%的光伏逆變器、50%的光伏玻璃在安徽生產。」安徽省工信廳廳長馮克金介紹。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營商環境持續「引流」功不可沒。今年7月,全球知名汽車安全系統生產商奧托立夫在安徽投資建立的首個工廠正式投產。該項目位於肥西經開區,主要用於生產汽車方向盤,工廠將全面應用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打造先進綠色工廠。
「奧托立夫經過7輪遴選,最終選擇我們。」肥西縣投促中心黨組成員劉露説,外資企業在國內落地,很看重行政服務效率。
為持續優化為企業服務、保障重大項目建設,肥西縣還建立「局長服務員」制度。「作為奧托立夫的‘局長服務員’,企業建設中遇到任何困難,都可以找我,由我對接相應職能部門協調解決,避免企業多頭對接。」肥西縣投促中心主任張琳説,他們將服務貫穿企業在肥西的全生命周期。
圍繞「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目標,安徽出臺《安徽省穩外資行動方案》,謀劃6個方面共16條舉措,多措並舉穩住外資規模、穩住外商信心、穩住投資預期。同時,開展內外資差別待遇專項清理工作,整合優化162家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受理機構,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採購等方面的國民待遇。
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安徽省還聚焦服務重點外向型企業建立專項工作機制,「一企一策」協調解決經貿困難,擴大優勢產品出口。開展「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促進外貿高質量發展」專題培訓,幫助製造業企業提升國際化發展能力。
今年以來,合肥海關積極推進智慧海關建設、深入實施「智關強國」行動,深化「遠程屬地查檢」和「批次檢驗」監管模式改革,助力貨物通關「加速跑」。
安徽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安徽還將持續深入實施「徽動全球」出海行動,組織企業參加重點展會50場左右,組織超5000家次企業赴境外開拓商機,對汽車、光伏儲能等企業國際市場開拓給予重點支持。
營商環境是最好的競爭力。在安徽這片投資熱土上,吸引外商投資的「強磁場效應」正在顯現:「十四五」以來,安徽省吸引來自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其中有99家境外世界500強企業。
近期,知名汽車配件製造商馬瑞利驅動事業部全球運營負責人斯特凡諾·彼得里利來到安徽考察。這家公司正在安徽安裝新產線、推出新產品,以進一步擴大產能。
「中國從‘世界工廠’轉型為‘創新中心’,為馬瑞利這樣的外資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彼得里利表示,中國擁有全球最具活力、變化最快的出行生態系統,產品周期短、客户期望高、創新不斷涌現。
目前,馬瑞利在中國設有8個研發中心,產品覆蓋驅動系統、汽車照明等多個領域,業務不斷發展壯大。
着眼未來,制度型開放不斷延伸
量子科技,被認為是通向下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鑰匙」。作為國內最早系統佈局量子科技研發及產業化發展的城市之一,合肥已匯聚量子企業93家,覆蓋量子芯片、測控設備、軟件、應用及產業資本全鏈條。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上萬公里星地量子通信等一批前沿科技成果加速涌現。這些成果背后都有合肥一家科創型企業的身影,它就是國盾量子。
「量子科技正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應用。」國盾量子副總裁、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唐世彪表示,「我們將繼續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雙輪驅動的模式,在先行先試中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在不久前開幕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安徽省首次以主賓省身份亮相。國盾量子、科大訊飛、合翼航空及中國宣紙等20家代表性企業集中參展,全面呈現安徽省以科技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雙輪驅動」的服務貿易發展特色,充分展現安徽省在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探索與實際成效。
近年來,安徽省持續擴大開放,實行對內對外開放聯通,積極以展會論壇類平臺鏈接全球大市場,連續8年舉辦世界製造業大會,多次舉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黃山)論壇。積極舉辦海客圓桌會,今年已舉辦日本福岡企業專場等12場活動。成立徽派企業國際經貿合作聯盟,舉辦徽派企業國際經貿合作聯盟「工程+」和「金融+」國際合作對接會、2025徽商大會徽派企業出海鏈接會等,服務超300家企業出海。
此外,安徽不斷深化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築強開放主陣地。截至目前,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已累計形成236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47項為全國首創,13項在全國複製推廣。
安徽省商務廳副廳長劉光介紹,安徽省將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開展首創性、集成式探索,制定數據跨境流動負面清單,推動自貿試驗區主導產業全產業鏈創新,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供「安徽方案」。
未來產業決定着產業未來。當前,安徽正在建設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空天信息等一批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推動設立未來產業發展基金,發展一批有影響力的未來產業「新星企業」,努力把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持續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從依靠要素驅動到依託創新驅動,從傳統農業大省到新興工業大省、製造強省,從內陸腹地到開放前沿……今天的安徽,正在依託高能級開放平臺,形成系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矩陣,通過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其時已至,其勢已成。(李東標 湯陽)
編輯:趙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