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8:22
數據中心的演進就是一部市場需求驅動的發展史。
從早期的企業服務器機房,到互聯網時代的兆瓦(MW)級數據中心出現,再到雲計算時代超大規模(Hyperscale)數據中心的應運而生,數據中心每一次重要演進的背后都離不開市場需求的變遷。
如今,步入AI時代,AI大模型訓練與推理所帶來爆發性的AI算力需求,正加速開啟一個前所未有的「GW級」智算中心時代。這一次並非簡單的規模升級,而是數據中心為適應AI技術變革在市場需求、能源結構和資本投入模式上的結構性改變。
就像OpenAI、Google、xAI等國外巨頭紛紛投入GW級智算中心建設一樣,中國對於GW級智算中心的探索與建設也緊鑼密鼓地展開。
近日,在2025人工智能計算大會(AICC 2025)上,GW-Scale Open AIDC工作組正式宣告成立,首批成員包括阿里雲、百度、中國移動、快手、世紀互聯、電子標準院、浪潮信息、廣東省連接器協會、立訊技術、安瀾萬錦、億緯鋰能、中航光電等12家企業和機構。
此舉標誌着中國GW級智算中心建設的全面提速,產業界力圖從產業鏈協同、行業標準建立、產品創新等多維度發力,以迎接AI算力需求的大爆發。
GW級智算中心崛起
麥肯錫最新報告預測,AI將帶來持續、巨量的算力消耗,2025年-2030年全球AIDC總投資將達到5.2萬億美元;其中,全球AIDC電力容量將增加125GW,到2030年AIDC的算力規模將是現在的3.5倍。
在「計算力就是生產力,智算力就是創新力」成為共識的背景下,GW級數據中心作為AI算力建設與應用最重要的載體,不僅是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具象化方向,更成為未來AI市場競爭最大的角力點。像OpenAI Stargate計劃設定4年內達到10GW,Meta Hyperion計劃的目標達到6GW。
所謂GW級(GM:吉瓦),即功率單位,1GW=1000MW(MW:兆瓦)=10億瓦。GW級智算中心意味着在設備規模、算力密度、電力指標等比以往數據中心有着跨越式提升,並面臨着巨量電力、製冷散熱、技術複雜性、可靠性等眾多工程挑戰。
「AI算力對於密度與規模的偏好,正推動着數據中心從機櫃、散熱到供電、儲能等走向全面變革。GW級智算中心的出現,標誌着全球算力格局將產生重要變遷。」OCP中國社區負責人葉毓睿如是説。
與傳統數據中心相比,GW級智算中心的崛起是數據中心又一次質的飛躍:
OCP中國社區負責人 葉毓睿
首先,GW級智算中心將打破過去數據中心趨於穩定的標準狀態,從組件、設備到整體形態都產生顯著變化,未來必定會在建設與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新的標準與規範。
例如,高速傳輸互聯線纜是GW級數據中心信號傳輸和互聯交換的重要組件,為滿足未來對於傳輸的新要求,產業界正在開展探索高速互聯傳輸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標準等一系列工作。
其次,GW級智算中心將對數據中心各級供電架構、散熱設計徹底重塑。IEA最新報告指出,到2030年,全球約十分之一的電力需求增長將來自數據中心;其中,AI佔數據中心電力消耗將上升至35%至50%。可以説,GW級數據中心未來需要解決大規模用電、供電可靠性、用電波動性、散熱冷卻等一系列問題。
例如,單園區1GW的智算中心,年用電量超過70億度,最大負荷可達100萬kW,且需要投資數億元來建設變電站,電力消耗和電力成本驚人。
第三,GW級智算中心的建設需要巨大且長期的投入,像OpenAI、Meta、阿里等國內外廠商均紛紛表示將投入巨資到AI基礎設施的建設之中,必然會對未來全球算力市場的格局,以及整個智算產業供應鏈結構、協作模式帶來深遠影響。
今年以來,國內市場相繼有GW級智算中心項目動工。從實際情況來看,與國外在AI大模型、AI數據中心等領域走相對封閉的路線不同,開放、開源依然是中國發展GW級智算中心和AI大模型的主路徑。中國市場的優勢在於擁有超大規模的使用場景,通過開源+開放的技術路徑,有助於整個智算產業在GW時代獲得快速成長和長遠發展。
事實上,這也是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成立的初衷。葉毓睿直言:「從數據中心的發展歷程,尤其是以OCP為代表的開放計算項目的成功,證明了規模決定方向、領域決定特性。規模決定方向即數據中心規模大小,決定宏觀尺度上數據中心相關技術的發展大方向;領域決定特性即數據中心相關技術從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逐步推廣的過程中,不同的場景和應用領域會衍生出不同的特性。進入到GW級智算中心時代,‘規模決定方向、領域決定特性’將會表現得更加突出。」
工作組:先引入、后輸出
衆所周知,OCP重新定義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建設方式和產業模式,並在過去多年里獲得全球性的驗證。
此次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成立,即獲得了中國智算產業界的積極響應,首批成員包括組件、整機、數據中心建設方、超大規模用户等產業鏈上下游多家企業和機構。事實上,在OCP全球組織中已經有Open Systems for AI小組,而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會更加強調從場景驅動、超大規模應用需求和跨域協同等維度開展工作。
「先引入,后輸出。」葉毓睿如是説,「OCP的Open Systems for AI很多經驗和技術框架值得學習與借鑑。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則會先立足中國市場,由中國用户來主導,聚焦AI大模型、Agentic AI、產業智能化等場景,后續則會將成果輸出到國際市場。」
據悉,工作組的近期工作目標主要分為兩個:第一是圍繞GW級智算中心初步建立起標準體系,像框架類白皮書、高速互聯、液冷組件等細分領域的標準制定等;第二則是樣板工程與評測認證,面向互聯網、金融等多類業務場景開展性能與能效評測,推動標準化認證體系落地。工作組遠期目標則是推出MW(兆瓦)級AI整機櫃參考設計方案,並且積極向OCP提交方案,推動中國方案成為全球標準。
毫無疑問,開放+開源是打破技術壁壘,實現技術創新共享與快速迭代的最佳方式,而GW級開放智算中心OCP中國社區小組的成立,未來對於我國智算產業走向全球至關重要。
其一、中國市場的優勢在於產業鏈,當前全球算力市場已離不開中國產業鏈。該工作組的成立,有利於將中國的智算產業鏈串聯起來,以開放的策略來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在GW級智算中心建設中逐漸讓中國標準成為世界標準。
「像連接器、高速線纜、冷卻液等領域,中國廠商均在市場中佔據重要的位置。我們希望在GW級智算中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從點到面、由面到體,最終構建出一個產業羣組,推動智算產業做大做強。」
其二、GW級智算中心未來在滿足爆炸性AI算力的需求的同時,對於能源的挑戰極大。因此,節約社會資源、減少重複造輪子至關重要。而工作組很大的一部分責任就是整合技術規範和標準,減少資源浪費和複用技術成果,讓GW級智算中心充分釋放價值。
「形成共性的技術需求框架和標準規範,然后在此之下去解決各自的挑戰。工作組的目標是未來3-5年內,讓中國的方案在OCP全球有話語權和影響力,讓中國的標準走向全球。」
超節點:當下工作組的一個重點
超節點的興起並非偶然,而是AI算力需求爆發式增長的必然結果。
在AI大模型參數、集羣規模持續增加的趨勢下,AI應用對於極致算力密度和極致性能的不斷追求,使得傳統服務器遇到的「通信牆」、「功耗散熱牆」和「複雜度牆」三重挑戰愈發突出,超節點則以大帶寬(不低於400GB/s)、低時延(交換時延低於500納秒)和內存統一編址三大基礎特徵,實現多芯片協同,可以很好地滿足當下AI算力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超節點也帶來極大的複雜性,對於系統整合、標準制定帶來難度。例如目前市場中一些超節點產品,高速互聯線、光模塊數量動輒達到幾千。更加不能忽視的是,目前市場上的超節點產品已形成多元化格局,幾乎每一家產品所採用的技術方向、系統設計等均存在着差異,且標準規範等工作尚無頭緒。
超節點可以理解為AI整機櫃,屬於機櫃級產品,是當下支撐AI應用的重要產品。毫無疑問,超節點未來會成為GW智算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推動超節點等機櫃級產品的健康發展就成為工作組的一大重心。
目前市場中也有一些廠商開始有意識地推動超節點走向開放與產業協作。以工作組中的浪潮信息為例,其元腦SD200超節點AI服務器就採用了3D Mesh的開放架構,不僅支持單機64路AI芯片縱向擴展,具備4TB+64TB超大KV緩存空間,能同時部署多個萬億模型構建智能體協作,還支持標準開放加速模組OAM、Open Fabric超低延迟互聯協議等。
「無論Google提出的XaaC理念,還是后續Meta提出的OCP項目,再到浪潮信息提出計算三步走,本質上都是圍繞‘一切皆計算機’理念。超節點作為當下的市場熱點,是‘一切皆計算機’理念在機櫃級領域的體現。從長遠來看,‘智算中心即計算機’會是大勢所趨。」葉毓睿最后表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