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最高30%!晶科、天合0%,愛旭、隆基、協鑫等包含其中,印度對華電池組件反傾銷調查裁定落地

2025-09-30 18:13

(來源:全球光伏)

  2025年9月29日,印度商工部、貿易救濟總局公佈對華光伏電池及組件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擬對原產於或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徵收為期3年的反傾銷税。

調查背景:印度光伏產業的保護傘

  本次調查始於2024年9月30日,由FS India、塔塔電力太陽能等5家印度企業發起,調查期覆蓋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間向118家中國企業發放問卷,74 家予以回覆。

  終裁對核心爭議點作出明確界定:將單晶硅/多晶硅電池及晶體硅、薄膜組件全部納入涉案範圍,駁回「電池與組件為獨立產品」的主張,理由是電池需組裝成組件方可使用,且TOPCON電池與薄膜組件均與同類產品終端用途一致,排除可能導致關税規避。

  印度當局稱,調查期內中國產品進口量達30723MW,同比激增373%,佔印度總進口量的77%,且單晶硅電池進口價僅7.92盧比/瓦,削價幅度55-65%,直接導致本土產業產能利用率降至30%、庫存暴漲6807%、税前利潤下滑 189%。

裁決結果:差異化的税率策略

  印度調查機關採用了抽樣調查方法,選取出口量最大的晶科、天合、愛旭三個集團進行詳細調查。最終税率呈現顯著差異化:

- 晶科、天合集團:0%(部分產品損害幅度為負);

- 愛旭集團、非抽樣合作企業(如隆基、協鑫等19家):23%;

  - 其他中國生產商、第三國轉口中國產品:30%。

  這種差異化的税率結構,體現了印度在保護本土產業的同時,也不願過度推高其太陽能裝機成本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駁回了中國天合光能的市場經濟待遇申請,繼續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體。然而,后續利益相關方仍可向印度海關、消費税和服務税上訴法庭(CESTAT)提起上訴。

深層原因:印度光伏產業的野心與挑戰

  印度政府對本土光伏製造業的扶持決心堅定。

  調查文件顯示,印度預計到2026年本土產能將達64.6吉瓦,足以填補徵稅后的供需缺口。同時,印度保護超過10萬億盧比的國內投資的考慮也影響了裁決。印度在裁決中明確提到,中國出口商在全球其他市場受限,可能向印度轉移過剩產能的風險,這加劇了印度本土產業的擔憂。

  本次反傾銷税僅為期三年,短於通常的五年期限,反映了印度在本土製造與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之間的艱難平衡。印度在光伏製造業的野心從其ALMM政策中可見一斑。從2026年7月開始,印度政府項目將完全排除中國光伏產品。然而,印度本土產能僅能覆蓋其年需求的30%左右,巨大的供需缺口如何填補,仍是印度政府必須面對的難題。

  中印光伏貿易的博弈,纔剛剛進入下一回合。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