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19:47
花旗集團(Citigroup)已上調對科技巨頭人工智能相關基礎設施支出的預測,稱到 2029 年,該支出將從此前預估的 2.3 萬億美元增至 2.8 萬億美元以上。做出這一調整的原因是超大規模科技公司(hyperscalers)早期的積極投資,以及企業對人工智能領域的興趣不斷上升。
儘管中國推出的低成本大模型 DeepSeek 引發了短暫的信心危機,且市場對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的關税政策仍存擔憂,但自 2022 年末 ChatGPT 推出后掀起的人工智能熱潮,仍在持續推動鉅額資本支出和數據中心擴張。
這家華爾街券商預計,到 2026 年底,超大規模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資本支出將達到 4900 億美元,高於此前預估的 4200 億美元。
包括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和字母表(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內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商,已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以緩解產能限制 —— 此前這種限制阻礙了它們滿足激增的人工智能需求的能力。
花旗分析師表示,超大規模科技公司很可能會在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體現這部分新增支出,且其業績指引預計將 「超前於當前可見的企業需求進行投入」。
花旗估算,到 2030 年,全球人工智能計算需求將需要 55 吉瓦(gigawatt)的新增電力容量,這意味着新增支出將達 2.8 萬億美元,僅美國一國的新增支出就將達 1.4 萬億美元。
該券商指出,大型科技公司不再僅依賴利潤為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提供資金。相關成本極高 —— 每 1 吉瓦計算容量的成本約為 500 億美元,因此這些公司正通過借貸來維持投入規模。
這種轉變已體現在它們的財務數據中:相關支出開始侵蝕自由現金流。如今投資者正追問,科技公司將如何為如此規模的投資提供資金,尤其是在傳統融資模式已顯不足的情況下。
花旗表示:「企業客户已為(人工智能的)價值提供了明確的外部驗證。」 該機構還提到了禮來(Eli Lilly)、日立(Hitachi)和威科集團(Wolters Kluwer)等公司在生產場景中部署人工智能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