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09-30 08:10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本報記者 馮娜娜 譚樂之
「十四五」期間,國家層面通過強有力的政策引導,為數字金融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數字金融市場快速發展。國新辦日前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介紹,我國在數字金融等方面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十四五」期間,面對新技術、新發展、新挑戰,金融監管總局先后發佈了《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銀行保險機構數據安全管理辦法》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利用人工智能加快數字化轉型,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金融業融合應用創新。同時加強規範引導,促進金融機構強化數字治理,加快建立適配人工智能發展形勢的風險管理體系,確保模型全流程安全。
賦能銀行業務發展提質增效
「十四五」期間,銀行業金融機構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並結合自身發展情況,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數字金融實踐,數字技術已嵌入銀行業務流程,通過業務重構與生態擴展,提升了金融服務效率,賦能實體發展。數字金融發展進入深度融合、系統推進的新階段。
據瞭解,中國銀行將數字化轉型作為核心戰略舉措,以科技和數據能力提升爲基礎,以金融服務數字化轉型升級為核心,以融入數字經濟生態為突破,以風險防控為根本,深化業務、數據與技術深度融合,在「十四五」期間取得了一系列實踐成果,助力金融高質量發展。其中,數字化轉型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成立數字化轉型及信創領導小組,建立集團數字化轉型「一把手」統籌協調機制。優化數字金融委員會設置,數字轉型工作統籌協調更加有力。
「‘十四五’期間,中國銀行整合行內外數據,推動數據‘顆粒歸倉’工程和‘中行一表通’建設,數據科技基礎進一步夯實。信息系統信創比例從‘十三五’末期的5%,提升到45.4%。加快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大模型平臺賦能營銷、客服、運營、合規、辦公、研發等領域100余個場景。運用數字化手段實現基層減負,RPA技術覆蓋超3300個場景,減負增效超1500人年。」中國銀行金融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表示。
數字金融不斷對各重點業務領域進行賦能並促使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中國銀行金融科技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該行深化跨境業務數字化轉型,完善中銀跨境e商通產品,跨境電商年度結算規模較「十四五」初期提升超400%;個人手機銀行月活躍客户數超9800萬,較「十四五」初期提升近40%。
民生銀行管理層介紹,近年來,該行不斷拓展數字金融服務生態,建成場景化數字產品陣列;還通過智能化、數字化賦能提升精細化客羣經營與服務能力。民生銀行副行長李穩獅表示,該行倡導「一點接入、全國服務」的供應鏈金融協同服務模式,通過總行數字化營銷策略牽引,實現全國各屬地分行以「統一標準、統一模式、統一效率」共同服務好核心企業的鏈屬客户。
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介紹,該分行使數字金融賦能科技、綠色、普惠、養老等重點金融領域發展,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數字金融服務體系。在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方面,該分行聚焦市民「衣食住行」等民生需求,不斷豐富數字金融服務場景、延伸金融服務觸角、優化和重塑業務流程。
培育銀行數字化發展動能同樣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例如,工商銀行構建數據人才分層培養和使用機制,致力於提升專業能力,深化數業融合和價值賦能,組建數字金融核心人才庫,「量質並舉」做好數字化人才培養任用。
保險業積極打造「數字基建」
「十四五」期間,在金融監管部門的推動下,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再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陽光保險、大家保險、眾安保險等多家保險機構在科技投入、架構升級、數據治理、安全防護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形成了技術融合、數據驅動、安全合規的發展格局。
「自公司創立以來,一直高度重視科技能力打造,科技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始終處於行業前列。」陽光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公司進一步提出「以數據智能打造‘科技陽光’」的新戰略,明確了「以銷售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務智能化為突破,構建全集團一體化的以客户為中心的智能科技平臺」的科技新定位,並制定了陽光科技3.0規劃;通過頂層戰略指引和全局謀劃,構建內部自主創新和外部協同創新的雙輪驅動科技創新體系。
陽光保險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基礎設施方面,陽光保險在多地佈局數據中心相關建設,構建綠色低碳、智能化管理、安全可靠的數據中心集羣和集團骨干網絡,公司自主研發的「陽光天眼風險地圖平臺」,融合位置智能和災害大數據技術,實現對承保企業的實時風險監控和快速預警,提升了公司應對風險的能力。在數據能力建設上,陽光保險通過集團統一數據平臺,整合數據要素價值,推動各項數據治理規則落地,深化數據挖掘與應用,已在銷售、理賠、客服等環節實現規模化AI應用,如壽險AI客户經營助手已在壽險全國範圍推廣,產險理賠服務機器人實現65%的線下案件智能服務,集團智能客服機器人智能服務率較去年提高8個點,達到65%。在安全方面,公司構建了覆蓋關鍵業務鏈路的網絡與數據安全體系,通過自動化巡檢、數據雙驗等平臺實現全鏈路監控和智能預警,「十四五」期間連續多年實現零重大信息安全事件。
大家保險集團同樣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支撐。大家保險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機房與架構改造上,公司完成7個歷史機房整合搬遷,採用「螞蟻搬家」方式,將機房搬遷對業務的影響減至最小,達成「零事故、零影響」;搬遷期間不斷優化架構與清理資源,每年可節省運行費用808萬元。同時公司從傳統「IOE」 架構向「雲原生、微服務」 轉型,建設雙活私有云平臺,完成重要應用系統同程雙活改造及數據庫災備演練。數據平臺方面,大家保險搭建以分佈式分析型數據庫和大數據為核心的混合數據平臺架構,每日接入100個以上源系統數據,處理數據及模型表兩萬多張,滿足各類數據服務需求。安全合規方面,公司建立網絡威脅監測、主機安全檢測、辦公終端安全三大平臺,實現網絡安全監控與設備聯動,自動阻斷惡意行為。在數據安全上實施嚴格訪問控制,部署數據動態及靜態脱敏系統,建設數據分發審計平臺,每季度進行滲透測試、漏洞掃描,通過全員釣魚演練、紅藍對抗攻防演練,提升全員安全意識水平和應急防護能力。
從行業層面看,「十四五」期間保險行業數字基建呈現出技術融合加深、數據驅動成熟、安全合規強化的特點。比如,在數據積累與模型建設方面,中國人保實施「人工智能+」行動,AI能力調用次數較2024年底提升27.2%。平安產險依託多模態感知與智能推理等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突破,成功攻克新車合格證、關單等大量非結構化、非制式單證的自動化識別與理解難題。眾安保險基於雲端的保險核心系統「無界山」2025年上半年共出具66.99億張保單,承保自動化率高達99%……
業界人士表示,隨着各家機構持續加大投入,預期保險行業的數字基礎設施將不斷完善,技術創新與業務變革的深度融合將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